APP下载

自我选择下的QQ依赖

2018-03-21尹文静

青年时代 2018年4期
关键词:社交媒体

尹文静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及普及,各类社交媒体不断涌现,已成为人们现实交往的有力补充。2016年7月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其中青少年群体更是社交类媒体使用的主力军。学界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高校大学生的媒介使用行为及社交媒介依赖问题,而没有对大学生进行受众细分。本文试图以两类社交媒体(即时性通讯社交媒体和社区聚合型社交媒体)为切入点,通过对安徽大学95后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探索这一群体社交媒体使用的新特点及引发的社交媒体依赖现象。

关键词:自我选择;社交媒体;依赖

一、理论与文献回顾

社交媒体依赖根植于媒介依赖概念,所以研究社交媒体依赖则需要以以前学者研究媒介依赖的相关研究为起点。

1976年美国大众传播社会学家桑德拉·鲍尔-洛基奇和梅尔文·德弗勒(Ball —Rokeach,Sandra and DeFleur, Melvin)在两人合著的《大众传播媒介效果的依赖模式》一文中详细阐释了“媒介系统依赖理论”(Media System Dependency Theory)的主要假设和观点。这一理论主要是从宏观及社会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媒介和受众之间的关系,即受众和媒介是一种不对称的关系,媒介资源对于受众是稀缺的、珍贵的,所以受众要依赖于媒介的资源信息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实现自己的目的。

二、主要研究问题

本文主要以安徽大学95后大学生作为研究主体,考察他们的社交媒介使用和媒介依赖情况。由于研究水平和时间的限制,文中涉及的社交媒介仅指狭义的“社交媒介”概念,是指基于用户线下社交关系而诞生,旨在为用户提供一个沟通交流平台的社交网站。本文的研究范围仅限于IM(QQ/微信)及SNS(QQ空间,朋友圈,贴吧,微博),主要的研究问题如下:

(1)当前95后大学生社交媒介使用与社交媒介依赖状况是怎样的

(2)社交媒介接触与社交媒介依赖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不同社交媒体与社交媒介依赖性的关系是怎样的及呈现这种关系的原因

(4)社交媒介依赖与媒介心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两种研究方法。

研究前期,笔者选取了安徽大学磬院校区95后大学生以社交媒介日常使用情况和社交媒介依赖这一话题展开个人访谈。研究后期,笔者根据个人访谈资料及相关研究文献,制订了关于95后社交媒介现状与分析的受众问卷。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女性受访者比例略高于男性受访者,女性占比58%,男性42%,与安徽大学男女比例基本一致。安徽大学95后大学生大部分为本科生,极少部分是研究生,符合安徽大学95后大学生正常学龄受教育状况。受访者的专业分布情况与受访者性别分布情况基本一致,文史类专业略高于理工类专业,但基本上接近1:1的样本比例,说明此问卷具有一定的信度和代表性。

四、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社交媒介使用基本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QQ使用平均值远大于微信等其他媒介,说明95后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使用QQ及其相关功能。同时,QQ的使用平均值要高于矩阵平均值和其他媒介平均值,说明受访者每天使用QQ的时间最长。对比数据可知,95后大学生对QQ的依赖程度要远远大于其他媒介。

从以上可以看出,95后大学生的社交媒介使用时间要长于一般用户,显示出一定的社交媒体依赖特性。而其中QQ(包括QQ群、QQ空间)是使用人数最多及使用时间最长的社交工具。

(二)大学生社交媒介依赖基本状况

分析可见,“临睡觉时”(平均值3.86),“课间”(平均值3.62),“任何时间只要躺在床上”(平均值3.23),“参加讲座或者活动时”(平均值3.1)这四项为平均值较高且都高于矩阵平均值。虽然调查结果不能说明在这两段时间受访者有明显的媒介依赖行为,但是能一定程度上体现受访者使用社交媒介的强迫特征,社交媒介已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此外,调查显示出,高于矩阵平均值的几项均体现了相比于现实人际交流,受訪者更倾向于利用社交媒介进行交流沟通。同时,受访者也会利用社交媒介缓解内心的孤独感及人际交际的恐惧感,这两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剧大学生进一步依赖于社交媒介的状况。

(三)大学生社交媒介使用动机及分析

问卷显示,使用QQ功能的前四项平均值均超过矩阵平均值,微信则只有两项超过矩阵平均值,这反映出受访者使用即时通讯工具时更多地是聊天交流,包括一对一和群聊。跟上述受访者使用社交媒介基本情况相一致,受访者更多地使用QQ进行交流沟通,而对微信使用则较少。

美国社会学家卡茨在1973年对个人对媒介的需求进行梳理分类,分别为认知需要、情感需要、个人整合需要、社会整合需要及疏解压力的需要五大类。受访者使用QQ、微信则明显体现出大学生需要借助社交工具进行社会整合,加强与亲朋好友的联系和虚拟接触,维持人际关系。

同时,在调查过程中,近一半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他们会有一个微信或者QQ小号。在有小号的受访者中,过半人数认为自己无任何目的性动机,单纯想开一个小号而已。但是笔者认为,这种无目的地增加社交媒介使用种类,也是社交媒介依赖不断加深的一种表现。同时,30%以上的大学生表示使用小号是为了逃避熟人,发布隐私的状态,说明95后大学生把其当作释放压力、缓解情绪的一种手段。这一点在问卷调查中“在人多的场合我通常会通过与朋友聊天或者浏览信息来缓解内心的孤独感”也有比较明显的体现,说明受访者也会通过社交媒介的使用满足自己情感的需要。

五、结论与讨论

(一)95后大学生群体对不同社交媒介依赖程度不一,QQ最为明显

在各类社交媒介中,QQ、QQ空间在本次调查中出现最频繁。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都显示出95后大学生对QQ及其相关功能的严重依赖。QQ与其同质化的社交媒体微信相比,即时通讯功能和社交功能均更加丰富,比如QQ空间更加突出“玩”的特征,图片水印、文件传输无限制等特点。这些明显更符合95后新一代大学生突显个性,喜爱原创的特点。而且,QQ在其后续开发中明显倾向于社区、游戏等应用的开发,这就进一步增加了95后大学生的用户忠诚度和用户粘性。

总体上来说,笔者认为,在媒介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无论是能够直接与名人交流的微博,还是各类社交App,在功能设计上以及在移动终端的便捷度上都远超于贴吧。贴吧的兴趣聚集功能、信息提供功能以及社交功能都在被各类社交媒介同质化,95后大学生倾向于使用更具特色的其他社交媒介。

(二)不同的社交媒介依赖取决于不同的媒介需求

本次调查显示,95后更倾向于使用即时通讯工具(QQ、微信)满足社会需求,倾向于利用聚合型社交媒介满足其个人认知需求。95后大学生接触社交媒介的自主性不容忽视。媒介依赖理论的后期发展“传播机体论”鲜明地说明了受众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具有很强主观能动性和传播的主体,所以考察社交媒介依赖时,95后大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媒介功能等特点自主选择接触社交媒介。

(三)社交媒介依赖产生一定的孤独感和焦虑感

在现实生活中,当渴望与人进行交往的愿望与现实实际交往水平产生差距时,人们就会使用社交媒介来填补时间的空白,寄希望于能够通过虚拟社交来满足自己期望的交往水平。这种社交焦虑为进一步增加媒介依赖程度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但是社交依赖程度的增加,会使大学生更加脱离现实交往,产生一种脱离现实生活的孤独感。这样一种恶性循环的相互关系归根到底还是产生于过度的社交媒介依赖。

同时,调查中发现的利用空闲间隙漫无目的地使用社交媒介,也体现出95后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介依赖不能自拔自控的倾向。他们使用社交媒介即使不能得到交往或者获取信息的满足,依然无法将其注意力转移出来。笔者认为,这所表现出的强迫特征也是社交媒介焦虑形成的一个原因。

六、研究不足

首先,本文虽然旨在探讨95后大学生社交媒介使用情况及社交媒介依赖现象,但是重点在于分析社交媒介依赖的表现及社交媒介类型与社交媒介的关系,而对其背后的成因分析不足,这也是前期问卷调查设计的不足之处。其次,本文在探讨社交媒介依赖现状时,只在媒介特性与媒介需求部分对社交媒介进行简单的分类讨论,在分析总体社交媒介依赖現象时并未分别讨论,如果单一分析个别媒介时,媒介依赖现象及特征可能会有所差异。最后,本文由于笔者水平及时间的限制,只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未对每个年龄段、院系进行分层抽样,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问卷调查的可信程度。这些问题笔者会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注意并改进。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6年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8-03)[2018-01-01].http://www.cnnic.cn/gywm/xwzx/rdxw/2016/201608/W020160803204144417902.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06-107.

[3]曹博林.社交媒体:概念、发展历程、特征与未来——兼谈当下对社交媒体认识的模糊之处[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65-69.

猜你喜欢

社交媒体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品牌营销传播策略分析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品牌营销传播策略分析
陕西老字号文化的对外传播策略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论社交媒体助推大学生创业
社交媒体视域下弱势群体舆情表达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在线社交变迁及动因分析
“双微时代”的危机传播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