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前置性作业的有效设计策略
2018-03-21刘长江
刘长江
【关键词】 语文教学;前置性作业;设计;有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2—0100—01
前置性作业,又称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学习,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前置性作业不等于课前预习,它在传统的预习作业的基础上拓展了内容,更具科学性和趣味性。在新课改理念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些,都要求学生对课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一般来说,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要包括通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提出疑难问题、查阅背景资料等。下面,笔者就前置性作业的有效设计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实现前置性作业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对接
1. “反馈——讨论”式对接。学生独立完成前置性作业之后进行集体反馈,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引导、点拨、归纳,以讨论的形式完成课堂学习。如,《少年闰土》是鲁迅小说《故乡》的节选,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涵义比较深刻的文章。学生在前置性作业中就提出了“文章为什么要这样结尾?” “为什么闰土回家后就再也没有和鲁迅见面?” “我为什么隔了几十年还不忘儿时的好友?” 等问题。这些问题说明学生已关注到了文章的深层次含义,但又不太明白,只有了解魯迅的原著《故乡》的写作背景之后,才能真正理解,这正是课堂学习的有效资源。因而笔者采用了“反馈——讨论”式对接策略。在课文学习伊始就引入学生收集的资料,介绍了鲁迅其人及《故乡》的写作背景;进而围绕重点句展开深入研读,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最后引入“再见中年闰土”板块,让学生读《故乡》中关于描写中年闰土外貌的句子,通过对比学习,感受中年闰土的变化,引导学生体会《故乡》的主旨。可以说,学生学会有效利用学习资源,就实现了前置性作业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对接。
2. “穿插——释疑”式对接。以教师的教学设计为主线,在若干个环节点上穿插学生的质疑,通过师生共同释疑来推进自主学习。在阅读学生的前置性作业时,教师应把学生中出现的有思维层次的感悟、有价值的问题,甚至典型的理解偏差问题摘录下来,并在课文相关语段附近标上学生学号。在课堂对接的过程中,有层次地穿插安排学生发言。如,在《狱中联欢》一课的课堂学习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前置性作业情况和课文的特点设计了以下活动:展示前置性作业成果,简介故事背景资料,解决学生在前置性作业中提出的疑问。展示11名学生前置性作业中收集的《红岩》背景资料和对联常识,学生很有成就感。其他学生阅读后,对故事背景有了了解。在此基础上,很多学生都能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疑问。尤其是在探讨“为什么能在狱中联欢?”这一问题时,一个学生利用相关背景资料,做出了合理的解读:“当时重庆反动派已经意识到大势所趋,但他们妄想玩停战把戏放松革命人士的警惕,找出重庆共产党的秘密,趁机反扑。” 因以上问题来源于学生,正是学生需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个学生的解读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这是提升学生知识层面的一次成功对接。
二、提高前置性作业有效性的策略
1. 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教师在布置前置性作业时,需要面对全体学生,目标明确,内容必须合理、具体。一是合理的作业量,过少的作业量无法起到好的预习效果,只是浮于表面,过多的作业量加重了学生负担,又让学生疲于应付,常常敷衍了事。二是前置性作业的内容要详细明确,便于学生操作。三是分层布置,依照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不同分层布置作业,使每位学生真真切切投入到预习中。四是要及时了解学生预习作业的完成动态,根据完成的情况随时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2.适时指导,关爱弱势。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前置性作业极易变成优生完成得好,学困生应付了事的局面。所以教师除了要分层布置作业外,还要适当地介入前置性学习。教师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前置性学习情况,特别要照顾到那些学困生。等学生都能自如完成前置性学习后,这项作业再转到课后,让学生在家庭中完成。3.及时检查,适当奖励。对于前置性作业要及时检查,这检查不能只局限下节课上的提问,必须把课前检查和课堂提问相结合。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前置性作业真正成为了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也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潜能。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