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3-21侯建成
侯建成
【关键词】 数学教学;课堂提问;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2—0088—01
数学学习,从本质上来说,是思维的过程。一切思维均是从问题开始的。而学生的“问题”需要人为地去设置,尤其在新知识的学习阶段,教师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面临思维困境,引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所以,课堂教学的实质是提问。提问是否得法,直接影响着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实现。如何有效地优化课堂提问,在当今以学生为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新课程改革中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下面,笔者就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谈些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提问次数局部过密,重复过多。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课堂提问次数占课堂时间的30%到50%,整体的提问频率趋于合理,但存在局部提问次数过密、重复过多的问题。
2. 问题指向性不明确,学生难以回答。一个问题,必须是准确、具体、不产生歧义的。有些教师所提的问题,表述含糊不清,学生无法作答。如,教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教师出示各种物品的包装盒,提问:“你能给这些物体分类吗?”由于问题指向不明确,学生不知从何回答。这样的提问措词不清,学生不易理解和思考,也不好表达,达不到提问的目的。
3. 侯答时间偏短,学生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大约有45%的学生认为教师给的应答时间“有些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还没有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往往造成启而不发的现象。
二、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对策
1. 优化提问内容。
(1)问题设计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预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标,或为引出新课,或为教学前后联系,或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或为引起学生争论,或为总结归纳等等。
(2)问题设计应注重层次性。教师要综合考慮学生的实际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尽量要让他们回答较为基本或较浅的问题,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对学习成绩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安排回答较难、较深、综合性较强的问题。
(3)问题类型应重“内化、理解和引申”。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起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要针对教学的重点,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以疑促思,以思促学。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引申,适当提一些创造性问题,以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2. 尊重提问对象。
(1)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教师提出问题后,一般要停顿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后再回答。到底停顿多长时间较合适呢?笔者认为,通常对比较简单的铺垫性、过渡性的问题,或为了考查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熟练程度和反应速度的,停顿时间可以短一些;对为了巩固复习而提出的问题,停顿的时间可稍长一些;对较重要的问题提出后,要让学生思考较长一段时间后再回答。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有时教师还可以再等待一段时间,让答案在脑子里回旋一下,然后再指定学生补充、评价。
(2)注意提问的全体性。课堂提问应吸引全班学生的注意,不能为了教学顺利只问优等生,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一般情况下,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全班学生思考,再指定某个学生回答。重要的问题,可多叫几个学生回答。回答以后,还可叫其他学生议论或者补充。这样做可使每位学生都认真思考,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3)及时进行问后点评。及时的问后点评对学生思考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讲评时要遵循“表扬为主”的原则。对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并有创意的回答应及时肯定,鼓励大家效法;对和教师预期的答案不同的回答,如果有道理也应该及时肯定;如果学生解答的根据有待考证,可以作为不同理解,留请大家课后思考。要强调的一点是:教师应把注意力放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上,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 营造和谐的提问氛围。
(1)创设问题情境。调查表明,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影响了课堂提问学生回答外在表达的效果。有时仅仅是因为紧张,就影响了课堂提问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想办法营造有利于提问的良好氛围,而创设问题情境是较好的策略。
(2)合理应用非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包括神态、眼神和肢体动作等。提问时,教师应发挥非言语行为的最大优点,将教师的问题和学生的思维融为一体。例如,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用眼神、微笑来表达期待,并不时地点头赞许。学生回答完毕,教师未评价先鼓掌,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鼓励作用。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