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2018-03-21刘顺录

甘肃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分层目标作业

刘顺录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分层;学生;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堂练习;作業;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2—0079—01

一、学生分层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及教材内容的特点,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上、中、下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编排座位时,最好四个人(1个A层、2个B层、l个C层)为一个学习小组,便于讨论、辅导、交流、提高、竞赛。需要强调的是:分组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引入竞争机制,进行必要的层次间的升降调整。

二、教学目标分层

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大纲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分层教学的全过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有具体的要求。如,对A层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要求他们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即可。

三、教学过程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先考虑C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B、C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A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

四、课堂练习分层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引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循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

五、作业设计分层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要重视作业的设计。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进行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梯形。C组做基础性作业;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让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评价标准分层

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C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通过对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形式,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以实现全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之目的。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分层目标作业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