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路径和策略
2018-03-21郑文
郑文
【关键词】 思想品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路径;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2—0075—01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内容,其主要的途径和方法是以公民个人行为道德规范为基础,即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上要求初中生完善自身的道德修养,在各种校园活动、社会活动中做到“倡导自由、平等对待、维护公正、健全法治”,做到这些,方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建设和谐、美好、幸福社会。本文结合笔者教学经验,谈一谈具体的教学路径和策略。
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强化青少年家国情怀
青少年是国家的坚实后备力量,是民族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应当先以“爱国”教育为基础,要求学生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而对于具体的实施策略和途径来讲,笔者认为,主要可以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比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卢沟桥事变纪念遗址、延安遗址、遵义会议遗址等,让历史的车轮再次转动,让青少年勿忘国耻,将来以自身能力技能报效国家,避免历史悲剧再次重演,让世界见证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从身边、学习中的小事做起,培养敬业精神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是对敬业这种优秀精神的高度概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都是不同的,但是每个角色又都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正是因为有各行各业的存在,才组成了这个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每个人都能在劳动的同时,获得相应的回报。但是从近几年的新闻报道来看,敬业仿佛成为了一件“奢侈品”,“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以及“黑心棉事件”等等,这些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敬业精神的发扬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为了净化社会风气,提升全民族素质,避免类似的现象再次发生,笔者认为,要求初中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好一名学生应当做的事,就是学生对“敬业”的高度阐释。
三、借教材和历史典故,倡导诚信意识
在现代社会活动中,待人接物,需要诚信;维护经济秩序的有序运行,需要诚信;个人和企业的立足、发展需要诚信。可以看出,诚信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个体和团体得以不断壮大的基石。故而,为了强化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其行为素养,我们有必要让青少年了解到诚信的重要性,让学生自觉约束其行为,做一个具有诚信意识的人。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就是对“诚信”这一教学主题的解读,通过教学这一课的内容首先可以让学生明白诚信的内涵:“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就是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不虚假”,在学生了解了基础的定义后,教师还可以借助历史中的典故,比如商鞅《立木为信》《曾子杀猪》以及季布《一诺千金》等等,让学生明白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要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懂友善乐交友
待人友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主觀表现,是个人的一种修养,也是一种气质。具有友善意识的人,往往能够得到周边人的尊重和拥护,其交际圈也就十分广阔,从行为上看,主要表现在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等等。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友善品质,我们可以从其积极的一面和消极影响来入手,即列举生活中某位学生待人友善得到的益处情境,比如某位学生看到另一位学生路边摔倒,急忙搀起,并且送到学校的医务室,两个人之后建立了很好的友谊,一起阅读、娱乐、复习等等,共同取得学习中的进步;再以生活中相反的例子向学生阐述不友善的行为,如寻衅滋事、不尊重他人等,而得到的应有后果,如此,让学生知晓其中的利害,再晓以情感的沟通,从而有效培养初中生友善意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友善”教学内容得到有效落实。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培育学生德育内涵,倡导个人修养、高尚行为品质养成的重要阶段,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高度的切合性,因此,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我们要懂得挖掘两者的共通之处,巧妙开展课堂教学,力图使新一代的青少年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支柱力量。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