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汽车企业产品海外出口应对信息化建议

2018-03-21刘洋杨艳郭建超代雅娇张彬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3期
关键词:数据库汽车信息化

刘洋 杨艳 郭建超 代雅娇 张彬

摘要: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进一步发展,中国汽车企业产品海外出口量稳步增长,但是也应该看到汽车海外出口的各个环节存在着诸多问题,造成出口风险。该文重点分析了企业产品出口主要风险,给出了一系列应对建议。通过综合数据库的构建,协助企业海外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汽车;海外出口;信息化;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03-0207-03

2016年,我国汽车销量完成2802.8万辆[1],比上年同期增长13.7%,同期汽车出口71.02万辆,为国内的2.53%。2017年上半年出口总量41.59万辆,同比增长29.72%。

近年来,受主要出口国家政局动荡、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我国汽车出口持续低迷。 2013年以来,整车降幅呈扩大趋势,2016年出口量基本持平;2015和2016年零部件出口金额分别同比下降3.4%和2.8%。

虽然我国汽车产品质量水平有所提高,但出口产品竞争力不强,销售价格和利润率比较低。 2016年整车出口平均价格1.67万美元,其中小轿车均价为1.02万美元,受成本上升、汇率上涨等因素影响,出口企业经营压力较大。

各国认证制度对于外来企业形成壁垒要求,例如2008年7月俄罗斯实行新汽车产品准入要求后,出口量锐减,因对俄罗斯技术法规、认证要求了解不够,盲目出口,屡遭俄方退货,经济损失惨重[2]。因此中国汽车企业真正走出国门,必须要实现海外标准体系的构建,有效应对海外认证。

1 我国汽车企业海外出口主要困难

1.1 国外准入制度及市场情况跟踪不及时

目前汽车企业出口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不了解国外市场准入制度和市场情况,出口成本及风险较高。

第一,出口地域繁多、市场情况变化快。由于企业出口需要针对不同的地域分别完成产品准入认证,销售区域关税政策分析等工作,这类工作需要统筹考虑,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有可能造成产品出口风险。

第二,缺乏系统性了解及正规渠道。从企业角度来说与国外汽车相关机构没有建立直接联系,缺少获取资料渠道。有些渠道仅能为企业提供过时的二手资料,由于没有直接和国外进行联系的渠道,无法为企业提供最新的出口目标国相关信息。

1.2 不同国家和地区认证要求差异化明显

国内企业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需要针对出口地区完成海外出口认证,而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由于汽车工业发展、法制和社会诚信水平等的不同,认证模式和监管方式差异化明显[3]。

出口国家或地区需要进行汽车认证,这种行为也是一种典型的贸易壁垒,这会让我国的汽车产品出口的时候受到一定的影响,造成我国汽车企业和国外汽车企业在进行竞争的过程中实力被削弱[4]。表1展现了我国汽车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的认证制度和主管部门情况。

1.3 企业管理层对于海外法规重视程度不够

调研发现,企业在海外标准法规管理的投入并不能满足此类工作的基本需求,这主要是由于企业管理层往往忽视了海外法规管理及应用的关键意义。大部分企业缺少专业研究人员,部分企业没有专门从事汽车出口研究的专业人员,对出口市场、标准法规、认证试验等相关情况缺乏系统了解。

1.4 法规标准的应用不充分

海外法规标准或者政策收集之后,需要进行标准的应对,也就是通过标准的传递应用,规避汽车出口风险。很多企业通过相关渠道获得了法规标准动态信息,但是由于应用不充分,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5]。

2 海外认证应对建议

2.1 市场及政策调研规划产品出口布局

国内汽车企业应该针对市场及政策调研,完成产品出口的战略布局,这一点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企业应该掌握行业内出口销量数据,根据目标国家和地区,重点实现法规标准应对,将有限的人员投入到关键的工作。表2为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整车分国别出口情况。

2.2 法规标准驱动产品研发

法规标准获取之后,应该提升法规标准的驱动力,通过法规标准的深度解析,驱动产品研发,将产品出口海外的风险控制在最低。图1为通过信息化系统驱动企业内部发给应对示意图,法规认证部门以系统为媒介,将法规动态及时传递到接收部门,实现法规的内部解读与应对。

2.3 以信息化方式提升资源利用率及工作效率

信息化系統可以全面提升资源利用率及人员工作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现资源的云端共享,将法规部门收集的资源及时传递,支撑研发工作;第二、实现法规标准资源的高级查询功能,在海量的资源中能够及时提取到关键因素;第三、打造标准法规与产品统一管理体系,在产品研发阶段筛选法规应对清单,实现重点法规集中应对,标准变更后筛选需要应对变更的产品,形成标准与产品的同步。

2.4 拓展资源获取渠道,及时获得动态信息

法规标准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持续变化,而变化的内容也是企业最需要应对的内容。企业在海外市场拓展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拓展信息获取渠道,分析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的变化,及时健全研发、测试能力,达成持续性的、完整的法规标准体系。

3 企业海外综合数据库构建思路

3.1 综合数据库模块组成

企业在产品海外出口的过程中,工作的复杂度高,研发、认证、销售等各个环节需要统筹兼顾,因此作为企业,搭建一个涵盖产品出口过程各方面工作的资源数据库必不可少。此数据库应该至少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如图2所示。

第一、出口产销数据库。此数据库的信息来源于行业机构发布及企业人员调研。在产品规划阶段,需要充分了解市场情况,合理制定目标出口国家和地区,指导研发环节。此数据库至少应该包含三个关键信息“时间”、“地域”、“车型”,并且尽可能的精细化,这样才能够提升决策的准确性,为产品出口实现精准定位。

第二、法规标准数据库。此数据来源可以通过合作的海外认证机构获得,也可以通过与国内权威咨询机构合作。法规标准重点支撑企业研发环节,此数据库应该不仅局限于标准的罗列,更应该从标准信息提取的便捷性进行考虑,合理设计数据库结构。

第三、技术参数数据库。此部分数据来源于企业内部,主要是海外认证人员通过一定方式从研发部门收集而来。技术参数是车型认证的关键信息,包含了车型的基本参数、机构图纸等信息,技术参数和标准法规通过车型进行关联,有利于实现标准变更后对于历史认证车型及信息的筛查。同时,将出口国家人文地理信息维护起来,提升不同类型的出口地产品研发的针对性。

第四、认证项目数据库。此数据库信息一方面来源于法规要求,另一方面来源于认证机构。通过解读法规要求,实现产品认证项目的动态维护;通过认证机构,获得产品认证证书、试验报告、不符合报告等信息。

第五、认证试验数据库。数据库信息主要维护认证机构信息及资质、认证机构资料上传的模板要求、工厂审查的资料要求、认证机构试验项目信息等。实现企业认证合作机构方信息整合。

3.2 构建意义及关键作用

构建“汽车海外出口服务资源数据库”,对于企业海外出口的顺利推进意义重大。数据库在汽车出口的各个环节均起到关键作用,在产品规划阶段,通过产销数据支持,完成目标市场及产品确认;在研发阶段,通过法规标准数据,完成标准的解读及应对;在海外认证准备阶段,认证试验数据库支撑认证机构的选择;在海外认证过程中,技术参数数据库和认证项目数据库实现内部资料的有效管理。

4 结束语

在对近期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出口量远远低于国内销量,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产品出口竞争力不强,另一方面也受出口国家或地区的制度限制,需要不断突破贸易壁垒。

通过对拓展海外业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详细分析,企业构建“汽车海外出口服务资源数据库”是必不可少的。综合数据库可作为业务支撑,从规划、研发、认证、试验等各个环节进行合理规划,从而有效规避国外市场设置的各种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帮助企业更好地开拓国外市场,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6]。

參考文献:

[1] 王福昌.中国汽车企业出口策略分析[D].吉林大学,2014.

[2] 赵先奎,马雁,舒黎.俄罗斯汽车产品准入要求解析[J].中国检验检疫,2010(6):41-42.

[3] 李志德.中国产品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2.

[4] 张恒梅,秦军.中国汽车制造业海外营销的困境与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6(5Z):23-24.

[5] 沈庆.关于我国汽车出口问题的若干思考[J].汽车工业研究,2010(8):12-16.

[6] 李明涓.我国出口面临的标准壁垒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猜你喜欢

数据库汽车信息化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