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社区教育管理系统的设计

2018-03-21马莹莹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3期
关键词:社区教育系统设计教育管理

马莹莹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对精神文明的需求日渐提高,社区承担的教育工作日趋繁琐。该文探讨了借助信息化的手段,通过构建社区教育管理系统,对社区教育从排课至授课进行高效、量化、科学管理,从而促建社区教育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互联网+;社区;社区教育;系统设计;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03-0152-0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eople's demand for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and the education work undertaken by the communit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tediou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he community education from scheduling to teaching for efficient, quantitative, scientific management, so as to promot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education.

Key words: Internet+; community; community education; education management;system design

1 社区教育的发展现状

社区教育是指在社区内面向本社区所有成员,开发利用各种资源,提高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社区,他们的文化素质亟待提高。同时老龄化的到来,社区退休人口众多,社区老年大学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些问题都凸显了社区教育的重要性。

传统的社区教育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为“一位老师+一间活动室”的面授方式,即在固定的时间内由老师口述讲解传授知识,课程结束后本次教学活动便终止,课后师生互动几乎为零。另一种方式为“广播式网络教学”即由社区工作人员在固定的时间播放录制的教学视频,参与学习的人员被动接受,全程无互动。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的更新换代,学习者对于学习过程中趣味性互动性的要求,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越来越不符合新形势下的社区教育要求。

教師与社区学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更为密切,知识的传播途径也更加的丰富,学员的学习兴趣也大为提高。社区学员可实现个性化学习,终身制学习,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教育教学,授课教师通过钻研,自身的授课水平授课方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目前,“互联网+”模式下的社区教育正在全国各地不断地涌现。

2 “互联网+”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社区教育虽然优势众多,但它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社区居民的参与性如何提高。社区教育的课程开设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知识普及课程,一类为兴趣类课程。什么样的课程是社区学院感兴趣的,需要前期做好调查工作。只有大多数人感兴趣的课程,课程开设起来才会有互动性。所以,兴趣类课程开设的调研工作需要做好。而对于知识普及类的课程,还要考虑到大多参与社区教育的学习者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对新的教育方式不够了解。他们对于互联网,网络操作等不太习惯,如何提高他们的网络操作水平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其次是将每期的课程资源没有积累,课程结束资源也便放弃。如果可以搭建一个教学平台,将教师的教学资源进行积累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式。但是,前期教学平台的积累工作量巨大,授课教师需要上传大量的微课视频,PPT课件,教案以及学习资源。这些资料的准备制作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心血,随着知识的更新,教学资料还需进行相应的调整。如何调动授课教师的积极性,这些都是存在的问题。

再次是如何考核。教师上传的资料是否合格,能否符合教学要求。学习者是否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学到了多少,如何及时的反馈信息。让师生双方更好的互动了解,这些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3 “互联网+”社区教育管理系统的设计

本系统的设计在于对社区教育工作进行规范管理。通过该系统,社区教育管理人员可以发布课程信息,由社区学员投票选课后择优排课,并可以对接下来的课程进行跟踪考核。为接今后的课程安排提供选择借鉴,同时通过积分政策等激励社区学员参与的积极性,促进社区教育的开展,提高社区文化水平。

3.1 系统的设计目标

(1) 建立基础数据库模块。收集录入教师、社区学员及课程等的基本信息。

(2) 建立信息发布模块。社区教育信息资源的发布,推进社区文化教育开展。

(3) 建立排、选课模块。教师课程派遣及社区学员课程选择工作。

(4) 建立考核模块。对教师授课及社区学员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考核。

(5) 建立互动模块。师生可以通过此模块进行沟通交流。

(6) 建立辅助功能模块。主要提供打印报表等服务。

系统的功能即系统目标的实现,本系统的总体功能模块框架如图1所示。

3.2 数据表的设计

社教育教学管理数据纷繁复杂。因此如何科学有效的组织这些数据,为社区教育管理工作服务,是本系统的关键之一。本系统的另一个关键是数据库如何分级分类管理,以适应对教师、学员不同的管理要求。数据表是系统可以正确高效运行的基础,因此设计合适的表显得尤为重要。本数据库的表主要由学员信息表,教师信息表,课程信息表,交互记录表等记录组成。每张表的主要字段和每个字段的含义如表1到4所示。

3.3 数据库设计

1) 数据库管理模块

数据库管理模块是本系统核心模块之一,它主要有如下功能。基本操作功能:包括对数据进行增删改。检验功能:作用是对内部数据进行一致性、完整性检验。数据输入/输出:可以將数据库中的数据导出也可以将外部数据导入。可视化:能够以折线图,直方图,饼图等图形直观将数据库中的数据显示出来。

2) 排/选课模块

排/选课模块为课程安排模块。本模块主要的功能为学员查看拟开设的课程信息并投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根据选择结果,符合开课条件的课程编班并选派相应的教师授课。根据教师和学员的信息,安排开课的时间地点。将形成的课程单信息派发给相关的学员和教师。

3) 信息互动模块

信息互动模块为师生及管理人员三方的交流模块,学员可以在此模块提问,留言。教师可以根据学员提问做出回复。同时该模块可嵌入微信,QQ等功能聊天软件,实现时时交流,也可实现语音交流。

4) 资源管理模块

该模块对教师上传的资源进行分类存储,资源分为视频、PPT、教案以及参考资料,每个资料被阅读的次数,阅读者相应信息会有一定的反馈记录。同时上传的文件可以随时抽取查看,以保障教学内容满足教学需求。

5) 考核模块

考核模块分为教师考核及学员考核。教师考核包括教师日常考核以及上传资源的质量,与学员交互情况,以及学员课后对本次课的评价。学员考核以激励为主,当学员积分达到一定水平可给予一定的奖励。

4 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和知识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人们对终身制的学习的渴望也越来越迫切。社区教育在我国广大的城市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本系统的研发可以使得社区教育的开展更为规范,同时相关的资源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融合共享,这最终会促进我国社区教育水平的总体提高。

参考文献:

[1] 田渊栋. 阿法狗围棋系统的简要分析[J].自动化学报,2016(5).

[2] 谢莉娟.互联网时代的流通组织重构[J].中国工业经济,2015(4).

[3] 何克抗.教育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在哪里——如何认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J].中国教育科学,2013(8):209-227.

[4]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 何克抗.新课改 新课堂 新跨越——教育系统如何实现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重大结构性变革[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4):3-18.

猜你喜欢

社区教育系统设计教育管理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