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翻转课堂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设计与实践

2018-03-21张铃丽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3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教学设计

张铃丽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上机实践课时不足、班级人数过多等问题,而“翻转课堂”为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教学内容与动画、视频相结合,使得枯燥的操作形象化,抽象的原理简单化,从而突破难点,强化重点。通过对教学过程的重新设计,实现了对教学模式的革新,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微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03-0132-02

目前,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也称“颠倒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国内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计算机网络和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条件。翻转课堂即学生在家里看视频替代老师的课堂讲解,在课堂上,他们把精力集中在完成练习以及与教师同学的交流上[1]。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基础和时间,灵活地安排学习进度,从而真正地实现个性化学习;翻转课堂从表面上看是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流程,其实质是把知识学习放到课前,课堂上交流讨论及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结合课程特点设计并实施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以实现差异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微课程基于课程核心内容设计而成,时长5-10分钟,重点突出,以微视频的形式为学生课前学习提供学习资源。微课程是学生课外学习的核心资源,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反复学习,个性化学习方式和学习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每个微课程针对一个知识点或一个主题,知识的碎片化有助于学生理解,但教师在课堂应该帮助学生整理和内化知识。微课程的使用者是学生,要以学生为立足点来设计、制作微课程,微课程的质量决定课前知识传递的效果,也影響着翻转课堂的效果。

1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内容多,知识点分散

授课对象为大一新生,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但很多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仍然陌生。由于教学内容多知识点分散,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采用教师讲,学生听和练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缺乏互动性,缺乏趣味性,差异化教学更无从谈起,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进度不一

授课对象来自于全国各地,由于各个中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造成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操作能力参差不齐。此外,由于个体差异及兴趣不同,学生接受新知识也存在着快慢的问题。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下,学生接受相同的教学内容和进度,教师难以做到因材施教。

3) 班级人数较多,实践教学课时少

目前的课堂组织形式主要采用合班教学,每个班级人数少则五十余人,多达近百人。由于学生较多,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无法及时地解决每一个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实践学时有限,教师辅导有限,对于基础较差学生要想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需要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否则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为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教学组织结构和学时分配,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2011年美国教授Robert Talbert提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和课后两个环节[2]。我国学者张金磊将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加入到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了更为完善的教学模型[3]。翻转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活动,而相应的教学模型应该体现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借鉴、分析国内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我校的实际教学需求和学生特点,构建如图1所示的教学模型。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面向我校的非计算机专业开设,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本文选择工程造价专业的两个班级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实施翻转课堂的关键是课前、课中和课后活动的设计与衔接,以达到课前、课中和课后活动的一体化[4]。根据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以“Excel公式与函数”为例,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进行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制定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应能理解基本概念,可以独立地在Excel中利用公式、函数对数据进行处理;能力目标:能够进一步了解Excel的功能,可以根据学习、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正确选择和使用函数来解决实际问题;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值观念,体会任务完成后的喜悦,亲身体验Excel的强大功能。

1) 课前学习资源设计

适合的学习资源是实施翻转课堂的有效保证,学习资源的设计应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考虑学生特点和已有知识。学习资源主要包括课件、微视频、学习任务单、单元测试等。翻转课堂中,课外知识获得主要由教学视频来完成,教学视频的好坏是能否引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关键[5]。

由于课程教学内容多为Excel 2010软件的实际操作,主要使用Camtasia Studio 9来录制屏幕并进行编辑。每节课准备3-5个微视频,并设置相关的讨论题及在线测验。对于“Excel公式与函数”,教师设计并制作4个微视频,分别为:公式、引用、函数的用法和常用函数介绍。微视频上传至我校的SAKAI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学习、反复学习,同时还可以进行师生交流。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针对该部分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绘制如图2所示的知识地图。该知识地图描述了各个知识点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可根据知识地图,结合自己的学习进度来选择相应的内容来学习。学生首先观看相关知识对应的微视频,然后完成单元测试,并参与讨论,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解答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针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学生可以反复观看相应的视频,也可以查阅老师所提供其他学习资源。单元测试每个学生可以做10次,取最高分作为本次成绩。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和所讨论的问题,来评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引导辅助,但教师要尽量把学习主动权归还于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 课中教学活动设计

课堂活动设计的目标是通过课堂活动设计来保证翻转课堂教学在最大化地开展课前学习的基础上,延长课堂学习时间,促进知识内化的最大化[3]。教师应精心设计课中教学活动,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此外,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前自主学习和课中合作探究学习结合起来。

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完成任务和反馈的情况,针对共性问题“单元格的引用”开展教学活动。对于“常用函数的使用”等操作性较强的内容,教师通过机房的教师机采用“屏幕广播”的方式进行示范,以帮助学生掌握函数使用的技巧。对于此部分内容,教师应预留较多的课堂时间给学生, 以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反复的操作实践来学习。经过教师的深度教学和同学间的交流讨论,进一步加强公式与函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掌握程度。

课堂上教师主要起引导、点拨的作用,不应占用课堂上太多的时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在监督课堂的同时融入课堂讨论、答疑解惑,及时引导学生完成知识内化。此外,教师还应对学生的课前自学情况及课堂表现进行整体评价,培养其积极探索和交流合作精神。

3) 课后教学活动设计

教師对前两个阶段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将共性问题反馈给学生,并加以记录,以提升下一次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拓展学习任务和资源,并上传至SAKAI网络教学平台,共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对于“Excel公式与函数”这部分教学内容,设置拓展任务“利用RANK函数计算学生信息表中每位学生在班级中的名次”。

课后学生应及时梳理知识,对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进行总结与分析。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拓展学习资源进行深入学习,完成拓展任务不但可以复习单元格的引用,还能进一步加深函数的理解和运用。

3 总结与思考

在教学实践中,相当部分学生仅学习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师所提供的学习资源,而不去主动检索资源,深度学习更是无从谈起。少数学生甚至课前不去查看相关资源,这就阻碍了翻转课堂的顺利实施。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应加大对课前学习的监督,必要时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和奖惩制度。

受条件所限,微视频多是讲授知识,而没有很好地体现师生互动,此后在制作微视频时应避免过多地单向传授,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感,同时还要注意知识点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制作主题明确、重点突出的微视频。

在教学过程中,5人一组,共6个小组。由于教师的精力有限,教学内容较难时无法为学生及时地解决问题。为保证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教师需要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组织能力,通过开展多种教学活动进行教学,例如小组讨论、小型比赛等,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设计与实践是在我校现有的硬件基础上,提出的简便的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教师通过我校的SAKAI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受硬件条件所限,教师不能很好地监督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为保证学生的课前学习质量,教师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大对学生课前学习的监管。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研究工作中,根据教学实践反馈不断地进行完善与创新,形成一种高效可行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探索该模式在其他学科领域中的应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陈怡,赵呈领.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49-54.

[2] Robert Talbert.Inverting the Linear Algebra Classroom [EB/OL].(2011-9-21)[2017-1-21]. http://prezi.com/dz0rbkpy6tam/inverting-the-linear-algebraclassroom.

[3]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4] 刘锐,王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5):26-32.

[5] 刘小晶,钟琦,张剑平.翻转课堂模式在“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05-110.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教学设计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