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形势下高等职业学院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弊端及应对举措

2018-03-21张四平王梅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3期
关键词:应对举措信息技术

张四平 王梅

摘要:当今社会正朝着高度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在这种情况下高等职业学院的信息技术教育更显重要。然而,我们必须看到高等职业学院的信息技术教育还是存在诸多问题:专业设置的问题,信息素养的问题,教学方法的问题,创新思维培养的问题。对此,该文从多维角度提出了一系列紧跟时代发展的应对举措,试图以此提升高等职业学院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高等职业学院;信息技术;应对举措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03-0126-02

Abstract: Today's society is moving toward a highly informatized direction. People's daily life is closely integrated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is case, the IT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even more important. However, we must see tha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problem of profession setting, the problem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problem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hinking. In this regard,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series of coping measures that follow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dimensionalism and tri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ponse measures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在信息技术教育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可是,我国在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还是和欧美等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最大程度的区别就是欧美等国的信息技术和各行各业的融合非常高,然而我国信息技术和各行各业的融合还缺乏均衡性。目前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科学技术也获得迅猛发展,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电子商业,进一步推动了以信息化为中心的快递行业、第三方支付业务、网银或手机支付业务的蓬勃发展,这些信息化所能达到的深度与安全程度都是相对较高的,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了。可是,除此之外的其他行业,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则相对较慢。可见,信息技术不但对传统的零售商业经营模式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而且也让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管理变得更为便捷,从而让零售商家的经营变得越来越规范。可见,在科技昌达的今天,信息技术教育已不再是局限于电脑范畴与网络范畴的教育了,而是采取何种方式将信息技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完全融合起来的教育,从而让人们的生活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水准。笔者正是以此作为着眼点,分析了当前形势下高等职业学院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弊端,并深入探究了改革信息技术教育的应对举措。

1 当前形势下高等职业学院信息技术教育的问题

1.1 轻“旧”重“新”

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各国的经济以及相关政策的变动幅度相对较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在这样的一种形式下,我国不少高等职业学院总是追寻市场特点专业,而对于市场需求量不大的专业则运用“按兵不动”的保守策略,即“轻视旧专业,重视新专业”。虽然这是高等职业学院适应市场发展的生存之道,可是从长远发展的规划而言,高职院校绝对不能一味注重精品专业的发展,而应把已有的每个专业都根据时代发展的潮流进行改造。此外,我们还应看到,打造一个良好的专业并非是依靠三五门精品课程就能完成的。若想做到此点,就绝对不能轻视信息技术的发展,实质上任何专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任何专业在发展的进程中都有着和信息技术的良好融合点,怎样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已有专业的课程进行良性改造,务必从这一角度探寻二者的结合点入手,方能获得突破性发展。

1.2 重知识,轻素养

目前,我国不少高等职业学院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都采取较为简单的方式统一处理。在很多情况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若干个专业中,所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完全一致,通常在中学阶段就应该掌握的“Windows”课程与“Word”课程又再一次被开设,紧接而来的就是“Internet”应用课程的开设。此种极为简单的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对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并无多大帮助,并没有将信息技术的运用转换成为学生的本能知识,然而正是因为这种“本能”,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互联网的信息世界中持续地汲取知识与养分,持续地交流经验。这些应该是每个信息技术专业教师都务必掌握的必备技能,也应该成为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专业技能。

1.3 重讲授,轻引导

笔者长期工作在高职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线,笔者在实践工作中发现很多高职生都很喜欢信息技术课程,可是他们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时态度又十分消极。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进程中,通常形成了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课,学生则旁若无人地在下面玩QQ游戏,看网络视频的不良局面。相当一部分的高职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以及未来归宿感到迷茫,不知道从哪个方向入手而缺少行动。归纳蕴含其中的原因,我们绝对不能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向学生,大部分時候,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专业教师授课时缺乏合理的引导。计算机领域的技术与网络领域的技术目前已逐渐成为现代化信息技术交流媒体的主体构成部分,在以后的发展趋势中一定能够被智能化的移动器材所代替,这完全是国际科技潮流所发展的大趋势。在移动的环境中处理公事,在移动的环境中处理各种信息,此种高科技的应用方式目前已经在我国高知识人群中广泛普及,可是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在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新型信息器材方面相对缓慢。而相反的是,很多学生使用新型信息设备的热情十分高涨,移动化的智能设备随着“漫天飞舞”的广告以极快的速度在普及,微信软件、QQ软件等智能化的信息工具在很多时候被学生当成一种娱乐性的工具。可是,在娱乐功效之外,这些智能化的信息设备实质上还能够运用于学习领域,搜集资料、交流心得。作为信息技术的教育者,我们在这方面应该提前认识到,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

1.4 重常规教育,轻创新思维的培养

从专业角度而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不但要传授给学生计算机方面的操作技能,还须进一步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相当多的知名网络应用,譬如QQ软件、Facebook社交工具等,起初这些信息软件和工具都是设计者一个极为简单的想法,可是随着其功能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最终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新兴产业。高职学生实质上在创新能力上并不匮乏,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不但要教会他们学习知识与相关技能,而且还应着重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和相关技能进行创造性的发明。若想做到此点,第一步,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务必要与高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改理念一脉相承,要凸显出应用性和创新性,在应用设计实现的进程中完全实现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第二步,在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作业的设计过程中与课程成绩评估中也务必体现出这一思路。如此一来,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能获得一定程度的培养,最终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进程中体现出应有的活力。

2 当前形势下高等职业学院信息技术教育可采取的应对举措

2.1 以培养高职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将信息技术课程设置为基础课程

从专业范畴而言,信息技术并非是计算机领域的技术与网络领域技术的相互融合,信息技术实质上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检索信息、传导信息、利用信息的理论总和,计算机媒介和互联网媒介仅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检索信息的便捷工具罢了。目前,绝大部分高等职业学院在信息技术专业进行的教育都是简单地教导学生对计算机和网络这两大媒介的使用,并没有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实质上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形成现代化的信息理念,另一方面是教育学生使用计算机媒介和网络媒介的相关技术。对于第一点,美国著名信息工程专家WilliamInmON博士就曾提出了“Information Literacy”这一理念,即“信息素养”的理念。从此以后,美国的ALA(图书馆学会)给“信息素养”进行了简易的界定:能在需要的时候判断出需要何种信息,并且知晓通过何种方式去获得信息,懂得如何去评估信息和利用信息。在当今这个高度信息化的世界,信息素养已成为现代人适合发展的必备能力。然而,我们必须看到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注重教授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而忽视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失去了应有的兴趣。

2.2 从信息技术范畴出发,不断改善已有专业

学习信息技术务必形成科学合理的信息技术理念。若想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首要步骤就是帮助他们形成优良的职业观和专业观,让学生知晓:只有掌握了专业知识,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独占鳌头,既然遴选了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就要将这个专业学精、学透。然而这并非是信息课程教学完全能够解决的问题,而是应该在开设每个专业之初就务必解决的问题。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让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保持高涨的热情,这是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根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形成宏观范畴的信息技术理念,信息技术不单单是电脑技术与网络技术,还囊括电视机、广播以及新型的智能器材。唯有如此,才能有效解决高职生“我们为何要学习信息技术,我们究竟需要哪方面的信息,我们应通过何种方式获取信息”的问题。所以,高等职业学院的信息技术教育绝对不能只是电脑操作和网络应用的技能教育,而是充分融合每个专业的体系方法教育。最终,在对专业业务的应用进行深入细致的全面了解后,那些适合运用信息技术去改造的若干环节就会被迅速发现,从而能推动专业本身在信息技术层面的改造获得持续发展。

2.3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导向,構建专业发展新格局

信息技术的运行机制极为灵活,不但能够和某个专业进行深度融合,而且还能伴随这种融合度的增加,进而改变某个行业在市场上的运行方式。这点在电子零售业方面体现得较为突出,由原来的简单财务进账软件的局部性应用发展到现在的大面积网络零售销售,完全改变了零售商业的运行模式。这一局面是信息化技术从两个不相同的角度介入零售商业的结果,第一个角度是针对实体店以及公司日常财物记账业务流程从信息技术范畴进行了有效的改造,第二个角度是直接借助某个新型的网络平台开展商业交易活动,不但是财物账单方面的改造,更是一个体系化的宏观性改造。以此类推,如果将信息技术和医疗行业、旅游行业完全结合起来,信息技术在未来发展的路途上也有着广阔的空间。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介入、不断变化,新颖的医疗模式以及旅游模式定将在不久之后出现。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就务必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主导,引导学生形成信息技术与其他行业逐渐融合的思想,谋求专业发展的新格局。

2.4 注重新型技术、新型应用,提前引导学生

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务必注重新型技术与新型应用的出现,尽早认识,提前介绍。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我们能够十分清晰地感受到早几年前的新型技术和新型应用现在已经大面积普及了。在微型Android操作系统鼎力支持下,智能化手机目前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差不多取代了计算机,一样的多核处理器,一样的高分辨率触控屏幕与完全雷同的应用软件。这些让微软公司的Windows也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最终导致AMD处理器生产商家与Intel处理器生产商家的发展前景充满挑战。当前形势下,智能化的移动器材已经在实践生活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代替了计算机与有线互联网的使用。然而,对于上述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高职生很难看清楚,同时他们也无法在短时期内应用好这些代表高科技的信息化产品。譬如在没有信息技术教师指导的情境下,运用智能化手机玩游戏、玩微信聊天与听手机音乐的学生相当多,然而运用Android系统下WPS文字处理系统去编辑文档的学生则相当少,虽然这其中有一个主要的客观因素——界面太小、操作麻烦,可是最为关键的原因是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充分认识到移动终端下WPS在以后实践工作中的重要功效。因此,高等职业学院教师在讲课时应体现出灵活性,在课堂上向学生传导新信息、新应用,让学生充分了解到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

3 结束语

当今社会已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并且相当一部分的新技术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在这种情况,高等职业学院的信息技术教育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都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旋律,唯有如此才能让高等职业学院的信息技术教育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信息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美蓉.构建高职院校开放性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3):45-46.

[2] 陈叶.信息技术课程开发与教材分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21-22.

[3] 赵文婷.高校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性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10-11

[4] 韩英.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探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4):245-246

[5] 彭勇.多元评价法在高校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98-99.

猜你喜欢

应对举措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