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指导学生预习课文

2018-03-21李长珍

甘肃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预习思考

李长珍

【关键词】 预习;通读;标记;查找;思考;摘抄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004—0463(2018)02—0060—01

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教材的重难点具有重要的意义。预习做好了,不但能提高听课效果,还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课堂活力。但学生在平时进行预习时,往往无从下手,不知道怎样预习。对此,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下面笔者就谈一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的一些做法。

一、通读课文

通读课文是预习的首要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通读不是盲目地去读,而是每一遍的读都要有一定的目的。初读课文时,可以采用默读的方法,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比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一个什么人,描写了一些什么景物,告诉了我们哪些知识,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等。再读时,了解课文所表达的中心,并试着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然后在初步弄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思考一下文中的重点字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来表达中心思想的。最后再综合起来,想想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

二、做好标记

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训。预习课文也是一样,不能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要学会对课文圈、点、批、注。“标段”是预习时做标记的第一步,也就是在预习时,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每个自然段的序号,这样就知道一篇文章是由多少个自然段构成。其次是给不认识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

三、查工具书

预习时,学生凭借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完全理解课文、弄懂问题是有一定难度的,那就要借助于工具书来完成。查的范围包括字典、词典、背景资料、作者生平等。一篇新课文里,必定有学生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好理解的语句,这就要利用工具书查一查。对一些带有典故的词语,还要弄清词语的出处、原义及引伸义,并将查出来的字音、词意写下来,便于以后学习。当然,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查的内容也各异,有的侧重于查字词,有的重点要查作者生平和背景资料。对一些时代气息浓的课文或古诗文,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有关资料去掌握了解,学生掌握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对理解课文内容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勤思考和质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有思考的预习才是真正深入的预习。其实思考不是孤立的,在整个预习过程中都要思考。读课文时的思考,查阅时的思考,对心中疑惑的思考都是“思”。例如,看到课文标题,我们能想到文章的大致内容或产生某些疑问。在读文章的过程中,思考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自己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等。对这些疑难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记录整理下来,通过主动向教师请教,或者查阅有关资料进行理解,让学生养成“遇到问题多思考,思考不了多请教”的学习习惯。这种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起了极大的作用。

五、摘抄

就是把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嘴过三遍,不如手过一遍”,动手摘录,使眼、手、脑并用,效果比读更好。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有些妙词佳句往往会使他们“一见钟情”,这种词句的作用不可低估。有些词句可能对学生的思想有触动,给予启迪;有些词句使用恰到好处,给人美感。学生在读书时要格外注意这些妙词佳句,随时标画出来。在今后学习中,学生会对自己画出的“宝贝”不由自主地玩味揣摩,自然训练了其创造性地思维。长此以往,可以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内化吸收,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这对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总之,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们终身受益。因此,加强预习习惯的引导和养成是非常必要的,任务也是艰巨的,其作用是不可估计的。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预习思考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