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演绎和谐之美

2018-03-21王纯

人民周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传人太极太极拳

王纯

太极的魅力不是局外人能够体会的,只有进入其中才愈觉精深奥妙,受益无穷。

他是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混合太极拳第二代传人、八极拳第九代传人、北京太极禅舍创建人。但记者知道,眼前的这个人绝非像他的外表一样平淡无奇,他身怀绝技,散打、搏击都十分了得,曾有来自日本、俄罗斯、墨西哥、新加坡等国家的空手道、搏击、散打、跆拳道高手找上门来,或曰“讨教”抑或挑战,仅几招之内便纷纷败在他的手下,这些在本国范围内所向披靡的高手不甘心,接二连三地从地上爬起来反击,结果还是一样,几个回合下来不得不心服口服,甘愿拜他为师,为此他收了很多国外的弟子。

与李连杰师出同门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武,当时家里人是因为我先天体质虚弱,希望我能强壮身体”。身高近一米八的他,直到现在手腕脚腕仍然比一般人要细一些,可“先天不足”并未削弱他的“神力”。

芦春幼时习武是为了健体,但后来却因为喜欢而迷上了太极,甚至终生与之不离不弃,如今芦春与太极相伴已经有半个世纪。芦春说,真正传统的太极不是形体的锻炼,而是有着深刻的内涵,其精神层面上同时体现了佛家的慈悲为怀的气度,道家的集善事、奉善行的风格,还有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品德。“太极的魅力不是局外人能够体会的,只有进入其中才愈觉精深奥妙,受益无穷。”芦春像是自言自语的一席话意味深长。

是的,太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沿袭着国人自古以来的做人行事之道。从其技击手段看,传统太极拳包含着中庸之道,在思想上讲究舍己从人。习练太极要求把武德放在第一位,而且这不仅仅是表现在口头上,它把待人接物、以善为本、以德报德、不即不离、上孝下敬等传统武德贯穿于太极始终。

芦春幼时曾学过散打,与著名武打影星李连杰师出同门,他们都是中国散打创始人梅惠志先生的学生。和师弟李连杰所不同的是,后来芦春渐渐远离了武术的“套路”,继而转向修身养性、随屈随伸、看似没有固定招式的太极。

采访中,他一边做着简单的动作,一边讲解太极以弱胜强的奥妙——成败不是靠力量大决定的,更不是靠快。学习太极拳,要能做到“懂劲”,不仅懂自己的劲,也要懂对方的劲,这样才能以小力胜大力,以四两拨千斤。即使到了八九十岁的高龄,只要太极功夫在身,依然能够抵御众人。而天生的力大者和动作快捷者的威力,是远远不能与太极“懂劲”相提并论的。

太极对很多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它源远流长数千年,陌生是因为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它、研究它。甚至提起太极拳,首先联想到的是天安门万人太极表演,公园里练太极的老头、老太太们,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的“太极拳好”等等。因此,虽然“太极拳”一词在人们心中已经有了深刻的印象,其强身保健的效果早已得到了中外各界人士的认同,但对于太极的博大精深的内涵还是知之甚少。

随着近几年更多的人加入太极拳这一古老传统的运动中来,很多中外专家和医学界人士对太极拳运动也作了很多科学的运动实验,并把太极拳定为“世界上最绿色的运动”。

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观

芦春的一位弟子告诉记者,现在都市白领的健身运动,与瑜伽一同热起来的还有太极。现代人的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物欲和金钱刺激着人们,繁忙和竞争给人们带来的浮躁、紧张、烦恼、压抑,使忧郁症、精神分裂症、失眠症患者大增。学太极拳是内外双修,对神经精神系统有着很好的调节作用。练太极除了外在的动作缓和而轻灵之外,内在的心理也要调适到遇事不争、一切随缘的境界,因此在外界的干扰及压力之下,学太极拳者的适应性较一般人高。

太极拳与中国医学的阴阳学说同出一理,与中国医学同承一脉。因此,太极拳虽类归武术,但却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治未病思想,在中国传统的养生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芦春创办的“太极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众多患者,有失眠、抑郁、便秘、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生理紊乱、前列腺病、血液病等各种慢性病患者。他说,“太极不是给人治病,而是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阴阳平衡调整好了,病自然会好。不论是什么样的疾病,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不论老人还是小孩,都是这一个方法,而且或多或少都会有效果。”

芦春说,太极拳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哲学观。按照太极理论,人身为一“小太极”,自然为“大太极”。当你到户外、旷野、树林、草地上,无拘无束地练完了一套太极拳,自能呼吸自然,开阔心胸,也无需追求抬腿有多高,姿势有多规范,完全将自己融入大自然之中,天人一体,于是热爱人生之情油然而生,随后会忘却烦恼,进入一种恬淡自然的境界,此时自然会有一种好心情,一份紧张烦恼之外的宁静。

“学习太极能够使人身心净化,久之便会在生活中得理而让人,处处讲究与人为善”。善与美的统一不正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体现吗?太极的真善美是真正的和谐之美。

采访手记:

采访前听人讲,芦春一身绝技,武功了得,又乐于助人,不喜张扬,于是便很自然地把他和金庸笔下的那些功夫绝佳、武德又好的武林高手联系起来,像乔峰、陈家洛、张无忌、独孤求败、风清扬等等。我本人比较喜欢令狐冲,一个侠骨柔肠的性情中人,但若论起武德高尚可能比不上前几位。芦春到底像谁?

眼前的芦春没有我想象中的“英雄气概”,却多了些平易近人和善解人意,就像是一位邻家阿哥。

芦春自幼习武,曾磕头从师于八极拳传人张旭初老先生,17岁时在北京北海体校同中国散打创始人梅惠志学习散打和摔跤。后随八卦掌门人马传旭、张俊民等学习八卦掌,又随吴式太极拳传人王培生学习太极推手。1985年拜著名武术家、陈式太极第十代传人冯志强老先生为师,学习心意混元太极,正式成为陈氏太极第十九代传人。他谨遵师训,广采众长,但祖宗留下的优良传统他一直都在坚守。他说,好的传统是不能丢的,每一个正宗的派别都有它的特色和优点,我们应该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在跟随多位名师学习多种武术门类之后,他反而不再有固定的套路了,他悟出了借劲顺势化力、以不变应万变的至高境界。这也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芦春有着武侠小说中很多侠士的良好品格:吃苦耐劳、忍耐克己、不骄不躁、心胸开阔、乐于助人、有正义感。他很勤奋,几十年如一日不敢懈怠,长年坚持每天练功4个小时以上。他说这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其实,太极拳作为“太极文化”的代表,它的内涵和作用也早已超越了武术藩篱。芦春这些年的努力也已经不局限于武术本身,他频繁地走进高校、走出国门,宣讲太极精神、太极养生的道理,传扬太极上善若水的人格论、以柔克刚的智慧论、道法自然的行为论、无为而治的管理论、宠辱不惊的得失论。他创办“太极会”传播太极文化,希望太极文化能够被公众更广泛地认知,希望能通过这个窗口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愿他早日夢想成真。

猜你喜欢

传人太极太极拳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老精神”与“新传人”
太极
游太极洞
『太极+』,未来可期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42式太极拳
闽剧传人陈淑英
“五老”重传承 企业有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