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海丝
2018-03-21周传馨
周传馨
在“一带一路”规划中,福建省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港口既是福建对接“一带一路”建设、连接水陆域的重要枢纽、物流发展的重要平台和临港产业布局的重要依托,更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窗口、推动海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港口谱写新篇章
在航线较少、起步较晚的情况下,福州江阴口岸整车进口正实现逆袭:截至2017年12月15日统计,该口岸2017年已进口整车10013辆,比增24%,首次突破1万辆,位居全国第六位、新批口岸第二位。
实际上,过去一年,不仅是整车进口,福建沿海港口群好消息频传。尤其是厦门港集装箱年吞吐量首次突破千万标箱及福州港集装箱年吞吐量首次突破300万标箱。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教授表示,开放开发正助推福建沿海崛起港口群。
当前,福建先后获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新区。黄茂兴认为,“五区”叠加的优势,使福建成为现阶段中国最具竞争力、也是投资最优惠的省份之一。
黄茂兴说,面对新形势、新机遇,福建沿海港口群正散发强大的磁力,吸引资本前来开基创业,带动产业群、城市群齐头并进。
逐渐释放的政策优势,让福建沿海港口群吸引的大项目相继落户。如今,由北而南,福建沿海布局下“一区六基地”的临港重化产业带,3个超千万吨级石化项目,分别在湄洲湾、漳州湾、三都澳相继建成、启动、布局。
就在2017年最后一周,两岸合资合作的福建漳州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在古雷半岛开工建设,一期工程预计总投资278.8亿元人民币,计划2020年6月30日建成投产,将成为两岸合作的最大石油化工项目。
開放开发亦推动福建与世界的互联互通,推动福建对外贸易的发展。福建省交通运输厅运输处此前披露,截至2017年12月底,福建已开通集装箱班轮航线289条,其中外贸线123条、内贸线128条、内支线38条,月航班约1908班,“海上丝绸之路”航线80条。
港口岸线资源管理配置更加优化。全省港口整合为4个港口,实现了对全省港口岸线资源的集中管理。通过资产重组、联合经营等形式,完成了厦门港集装箱码头与福州港集装箱码头的整合,以及湄洲湾北岸散货泊位与罗源湾北岸散货码头的整合,实现区域码头业务、品牌和管理的统一,形成福建省交通运输集团和厦门港务集团两大龙头港口企业,总资产近600亿元,拥有生产性泊位共120个。
港口基础设施能力大幅提升。至2016年底,全省沿海港口共有生产性泊位49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68个,占34.15%,10万吨级及以上泊位近30个,配套建设了10万吨~30万吨级深水航道;港口吞吐能力从2012年的3.62亿吨上升至2016年的实际通过能力近7亿吨,具备靠泊世界各类主流最大船舶的设施条件。通过优化调整港口布局,集中力量加快重点港区建设,实现重点港区投资占全省港航总投资约2/3,全省60%的万吨级以上泊位集中在重点港区,港口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显著提升。
腹地也是发展港口经济的关键性要素。福建港口资源在全国首屈一指,但在很长一个时期,福建港口在全国的位次落后,原因是绵绵群山的阻隔,对外交通不畅,缺乏腹地。
近年来,福建正着力推进宁德、福州、湄洲湾、厦门四大港口与内陆省份的东西横向“大通道”建设。统计显示,福建高速公路里程已突破5000公里,密度居全国第二,铁路路网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
业界认为,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等为主动脉,一头连接大港口,一头直通大城市;以疏港公路、疏港铁路、农村公路等为“毛细血管”,纵深伸向港区、物流园区、货源地、重要城镇。通畅的交通为福建沿海港口群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
邮轮业面临拐点
新年伊始,国内各邮轮港口纷纷传来捷报。据统计,天津港于2017年共接待国际邮轮175艘次,同比增长23%;进出境邮轮旅客突破94万人次,同比增长20%,双创历史新高。广州2017年1月~11月共接待邮轮112艘次,接待出入境游客量为37.9万人次。上海2017年1月~11月份接待邮轮总量达到470艘次,接待邮轮出入境游客总量271万人次,位居全国首位。
然而,在各港口迎来大量游客的同时,2018年的邮轮市场表现究竟如何仍是未知数。邮轮专家寿晓渊预测,目前中国母港出发的邮轮总数、艘次和人次仍在迅速增加,这种势头预计将在2017年冬季或者2018年出现反转。
近段时间以来,中国市场内部分邮轮运营商也出现了削减运力的情况。2017年4月,在国内运营3年后,公主邮轮旗下的蓝宝石公主号宣告离开中国市场,并于2018年开启伦敦母港航线。与此同时,公主邮轮在中国布局的另一艘邮轮盛世公主号,也宣布在2018-2019年间暂离中国市场。对于调整,公主邮轮所属的嘉年华集团方面称正在寻找市场平衡。
2017年10月,皇家加勒比旗下海洋神话号因被收购而推出告别航次;2017年8月,海洋水手号暂别中国母港。皇家加勒比中国区总裁刘淄楠向媒体表示,2018年乘客数量可能减少。此外,在2016年,以深圳蛇口太子湾为邮轮母港、推出了8条航线的银海邮轮“银影号”,2018年也仅在中国内地以上海为母港推出了一条航线。
目前,各邮轮企业调整运力的主因仍然是供过于求。尽管中国已于2015年成为全球第四大邮轮市场,目前更是位列第二,但据邮轮内参数据显示,眼下中国邮轮旅游的渗透率仅达到万分之一,而美国、加拿大分别为3.65%和3.67%。
“现在邮轮市场增长过快,大家都在集中投放。邮轮产品的结构和档次范围较广,有的是豪华邮轮,有的是一般邮轮,从1000元到上万元的都有,出现了一些档次的结构性过剩。”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杨彦锋表示。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中国邮轮市场母港邮轮共有18艘,其中10万吨~16万吨及以上的邮轮共计8艘,占据近半邮轮总数。整体来看,载客量在2000人~4000人的邮轮成为主力。皇家加勒比旗下海洋赞礼号最大载客量为4834人,海洋量子号为4160人,而海洋航行者号为3114人。歌诗达旗下邮轮赛琳娜号和幸运号最大载客量也在3000人以上。分析指出,邮轮船队规模的增加,令邮轮市场竞争激烈。
“目前国内主要的邮轮航线是东北亚、东南亚和中国的港澳台,最主要的都是投放过剩的问题,而不是加大开发的问题。”有业内人士表示,“比如上海港,海洋量子号每周发一班,就意味着每周得抓5000个客人上船,这对市场的压力多大啊。”另有报道指出,由于供过于求等原因,出境邮轮游产品价格近年来不断下跌。某款2012年时5000元/人左右的邮轮产品,到2017年时价格已跌破2000元/人。
2017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报告则认为,目前国内邮轮旅游市场正逐渐由“高速发展”向“平稳发展”转变。国内邮轮港口接待量、出入境邮轮游客接待量的增长速度下降,与邮轮市场规模的基数大幅度提升有直接关系。未来,国内邮轮应该要推出更多自由组合式产品,以特色化、多样化吸引更多游客,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和服务价值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