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者无疆

2018-03-21周传馨

海峡摄影时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铁路

周传馨

改革开放40年来,城市的交通建设日新月异,人们出行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日城市圈,甚至一小时城市圈都不再是梦想。实实在在的幸福,才是时代变迁中最坚固的堡垒。

出行方式“三部曲”

回 首改革开放40年,我们一家人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市民张先生说起这些年的出行经历时,感慨颇多。

改革开放初期,连自行车都是奢侈品,能骑车出行是件很让人羡慕的事。张先生清楚地记得,那时他有了自己的第一个代步工具——凤凰自行车。“虽然年纪小、个头不高,刚开始学起车子来挺费劲儿,但能够推着新车子在家附近走走也是一种享受。”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公交车渐渐成为了城市主要的交通工具。“那时,我们一家上下班都骑自行车,但遇到雨雪天气或者去比较远的地方,就坐公交车。”虽然当时大街上的出租车数量、样式已经有所增加,但打车出行对于张先生这样的普通市民来说还是一种奢望。

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随着家庭收入的不断提高,“打车”在张先生家逐渐成为一件平常事。“逛商场、买年货,甚至有时上下班都选择打车,家里一个月的打车费用从几十元增加到了两三百元。”如今,张先生一家几乎每天都在享受着“打车”带来的方便。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正在加速改变着我们的衣食住行。2012年6月,滴滴打车成立,3个月后滴滴打车APP上线,同年8月,快的打车APP也正式上线。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是通过“手机对手机”模式建立起了出租车司机与乘客“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并通过司乘互评功能建立了信用评价平台,更加有助于信息的快速匹配和交换,提高了乘客出行和司机运营效率,很好地解決了出租车行业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

若说2017年被新经济改变的生活方式,共享单车出行绝对是无法回避的内容。虽然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因押金难退被推上风口浪尖,但解决掉“最后一公里”的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年轻人时尚、低碳的出行新方式。

单车回归城市,在“近交出行”、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

然而,正如最初的滴滴、优步等网约车一样,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共享单车的成长之路还很长,要顺利走下去,必须有配套、有规划,这既需要运营方的努力,也需要城市相关部门的支持和联合监管,同时,使用者的素质也有待提高。

铁路网纵横南北东西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铁路的营业里程仅为5.17万公里,而且城市之间往往每天只有一个车次。作为共和国的长子,“铁老大”成了“老大难”。无论是出差,还是探亲访友,花一两天的时间挤在条件艰苦的火车上成为百姓出行的“心头之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铁路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上世纪80年代,“南攻衡广、北战大秦、中取华东”三大铁路建设重点战役在中华大地全面展开。上世纪90年代,京九、兰新、宝中、侯月等干线相继通车,建成了衡广、兰新等一大批铁路复线以及干线电气化改造项目,铁路建设再掀高潮。1997年,京九铁路通车,创造出中国铁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光辉篇章。同年建成的南昆铁路,所经地区山势陡峻,深谷纵横,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桥隧总长占线路总长的31%,创造了山区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进入新世纪,铁路建设向攻坚克难的高峰攀登,其中被誉为“雪域天路”的青藏线堪称世界奇迹。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提前一年建成通车,并实现了持续安全平稳运行。青藏铁路围绕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开展攻关,实现了一流的冻土施工和养护、一流的卫生保障、一流的生态环保。

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5年完成建设;世界上运输量最大、效率最高的重载铁路——大秦铁路,屡破运量极限;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设……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铁路屡创世界奇迹,创造了一系列令国际同行赞叹的中国标准。

高速铁路创中国标准

2008年6月24日,国产CRH3型“和谐号”动车组列车在京津城际铁路试验运行中创造了时速394.3公里的中国轨道交通新纪录。这是中国第一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的城际高速铁路,它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在现代化道路上快速奔跑的中国。

高速铁路是新学科、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集大成者。然而,仅用5年,中国走完了发达国家30年的高铁研发之路,一举成为第四个系统掌握时速300公里高铁技术的国家,并形成了一套自主创新的中国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

得益于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一批优秀的国内企业实现了技术水平的大跨越:“毫米”概念被首次运用于国内工务工程,铁路建设进入了精密工程的行列;客车车体焊接的精度从铁皮车时代的20毫米升级为高速列车时代的0.01毫米,精确度提升了2000倍……高速铁路培育出一条遍布22个省市,涉及机械、冶金、建筑、橡胶、合成材料、电力、信息、计算机、精密仪器等众多领域、上千家企业的产业链。

俄罗斯、印度等国纷纷提出全套引进中国高速铁路技术,高速铁路不仅有了中国标准,而且正走向世界。

高速公路带来和谐之美

随着中国“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高等级公路网的贯通,“驾车走高速”成为当下国人出行的首要选择。高速公路不仅给国人带来舟桥之便,也是一个国家新生活方式的开始。

在宽阔的高速公路上行驶,郑州长途客运业户老王说,十余年前,他就开始在周口至郑州线上跑客运。那时周口还没有高速公路,去一趟郑州要花上一天的时间,现在走上高速公路,两个小时左右就能到达郑州。

挣钱容易了,生活更美了。到了“黄金周”假日,老王带上一家老小开车走高速,去北京看天安门,去上海参观东方明珠!一路上美不胜收。

中国高速公路建设酝酿于上世纪70年代,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发展于上世纪90年代,腾飞于21世纪。业内人士称,中国高速公路起步时间较西方发达国家晚了近半个世纪,但起点高、发展速度快。

1998年,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的通车,标志着中国大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1999年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万公里,截至2008年突破6万公里。中国高速公路从零起步到1万公里,只用了不到12年时间;从1万公里到6万公里,只有短短9年,高速公路的发展速度举世瞩目。

高速公路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构筑交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目前,美国拥有约10万公里高速公路,居世界第一。中国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

高速公路作为现代交通的骄子,是速度和效率的代表,也成为衡量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届时,中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10万公里。

有人感叹:国道大发展,时空多变换。昔日乡间小径,如今高速公路。纵在天涯不言远,千里行程一日还。确实,高速公路的高速发展,带给国人更加快速的生活节奏与更便捷的生活环境。

中国速度带来中国信心

今天,无论您走在美国长滩港、德国汉堡港,还是荷兰鹿特丹港、澳大利亚阿德莱德港……都会看见港口耸立着“上海振华港机”标志的集装箱起重机。振华港机驰骋世界大港,收揽全球港口七成定单,令起重机的故乡欧洲震惊万分。

然而,这只是一个缩影,一个中国交通运输装备发展的缩影,如同飞天的“翔凤”,奔驰的“和谐号”——在这背后,是一股澎湃的动力。

2008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峻挑战,中国果断启动4万亿元投资计划,其中1万多亿元用于进一步改善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力的强盛,带来中国交通的巨变;是国力的超越,带来中国交通的跨越。

路之所达,富裕所达。千年封闭的乡村迎来了五大洲的游客;乡村的土特产第一次乘上飞机远销海外——遵义县虾子镇的辣椒一下子走出山沟沟,卖出了天价。

路之所达,情感所达。山西黎城县的“光棍村”终于引来了金凤凰——守望千年的大山一桥通达,清亮质朴的山歌不再是两山间传情达意的唯一媒介。

路之所达,思想所达。路通了,电通了,网络通了,人们的生活半径扩大了,眼界开阔了,惦记的不仅是秋后的收成,更有国内外市场的行情。

路,带来了什么?虾子镇的农民说,是财富;光棍村的村民说,是媳妇;乡村教师说,是信息、是知识,是思想,是理念……

“想要富,先修路”。随着农村交通环境的日新月异,农村与城市的关系发生着微妙的改变,城镇化的脚步更快了,工业化的步子更急了,乡村文化因為开放而有了新内涵。如果一条农村公路足以开阔一地农民的眼界,那么当铁路、公路、海路、航空等立体交通网构建起来时,所打开的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视野。

中国看世界的眼光变了,变了的中国信心倍增。

百姓生活空间日益扩大

日益便捷的交通出行,正扩大着我们的生活“空间”。出行不再艰难,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家庭、工作和休闲已悄然发生变化。

在云南昆明一家公司上班的林军今年37岁,仍未成家。不过,他很快就要结束单身的日子了,正在准备结婚。他的未婚妻在400公里外的大理工作。

“我不会因为两人不在一个地方工作,就错过这份感情的。成家后每月能团圆几次,也挺好的。”林军说。昆明至大理已开通高速公路,热恋中的林军周末经常乘车去大理与女朋友约会,路上一般花四个多小时。

林军的初恋女友也是大理女孩,当时昆明至大理交通不便,“扯淡”了两人的恋情。16年前,刚大学毕业的林军在昆明郊区一家企业工作,而女友则回到了家乡大理工作。那时从昆明至大理,乘车要在弯多坡陡的公路上颠簸十多个小时。林军和女友难得见上一面,两人感情渐渐生疏,加上双方父母的反对,最终劳燕分飞。

30年前,林军上小学时,父亲在离家几十公里的一所乡村小学教书,因道路崎岖难走,每逢寒暑假父亲才能够回家。深知两地分居苦楚的父亲,在林军大学毕业时坚决不同意他与在外地工作的女孩谈恋爱。

“现在,我父亲想通了,只要两人感情好,空间距离不是问题,路越来越好走,像牛郎织女那样一年鹊桥相会一次,真的已成老故事了。”林军开心地说。

亲朋好友都为林军祝福,为他找到相伴终生的爱人而高兴。林军的朋友李蓓说:“交通便捷了,我们的人际交往空间在延伸,林军的婚后生活会幸福的。”

云南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农民杨堂在丽江古城区一家单位做保安,每当轮休他就乘坐客运车回家,家里活计也能帮上一把,一家人和和睦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这不,这段时间家里正忙着采摘雪桃运到城里农贸市场出售,杨堂可出了不少力。

杨堂家在距离古城20公里的拉市海边。他清楚地记得,从村里到城里的这20公里路,在30年前经常是靠双脚走进走出的。那时家里没有自行车,要进城只有早早到村口路边,望眼欲穿地等待从下关等地跑长途回来的货车或客车,要司机高兴了才搭得上车,往往等半天还坐不上车。

现在,村里人进城可方便了,“站在路边,一会儿就来一辆客运车,招手即停。”杨堂说,“过去我想都不敢想,自己既能进城打工,又能照顾家。”

尹女士在云南昆明一家知名电器公司工作,家住滇中曲靖市,距昆明约200公里。儿子平时由丈夫照料,一到轮休日尹女士就提着大包小包的食品、玩具等赶回家,给家人做顿好吃的,打扫收拾房间。每次回家,一家人都有说不完的话。

尹女士喜欢乘坐昆曲城际列车。这趟2015年6月开通的城际列车,运行时间一缩再缩,近160公里的铁路里程现在仅需运行1个半小时。

与尹女士一样,住在曲靖、工作在昆明的人还不少,许多人都乘坐昆曲城际列车。昆明铁路局还新增早晚车次,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如果赶不上城际列车,人们还可乘坐高快客车,200公里的高速路两个多小时也就到了。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新的起点,中国人的复兴之梦将在通向更加辉煌的未来之路上延伸、腾飞……

猜你喜欢

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铁路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速公路与PPP
基于TD-LTE的高速铁路WiFi通信系统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
GSM-R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
高速铁路道岔维修与养护
高速公路上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