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空间节约化思维指导城市环境塑造
2018-03-21何星月
何星月
摘 要:以空间节约化思维的意义及影响作出分析,阐述了树立节约意识是塑造良好城市环境的基础,提出节约意识和环境设计的必要联系。以空间节约化思维规划城市环境设计,塑造表里如一的美丽城市。共建和谐、自然、便捷、优秀的美好家园。
关键词:节约意识;环境塑造;空间再利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当今人口的不断增多,各种创新产品不断开发和上市。城市的空间利用率也逐年上升,出现了很多城市问题。城市污染,灾害频发,交通拥挤,人民哀叹。树立空间节约化思维,设计创意节约可利用空间成了当务之急。环境设计是通过空间语言符号表达出来的文化形式,城市环境塑造则是对城市的意象创作,其内容是对城市中的建筑、道路以及河流和地下的规划,以达到方便于人,愉悦于人,服务于人的目的,其中也包含了时间与空间、物质与精神、科技与发展、历史与未来的相结合,其结果有助于改善城市的质量与效果。
城市空间与空间节约化思维的概念:城市空间是指供给城市人们生活使用的空间,其中包括住宅空间、娱乐空间、所有活动空间,它包含地面、空中和地下的一切位置。而空间节约化思维是一种三维空间的思维方式,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体,它要求以一切空间的节省为目的,方便于人为根本,设计出能解决当前空间供给不足问题的方案。
一、以人为本,创造空间结构的节约统一
近年来,城市的建筑师和环境规划局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设计作品必须站在当地居民的角度,所以我们在空间的节约基础上,要考虑到创造人性化的空间,充分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感受,从服务于使用者为目的出发设计规划。第一,以人为本就要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尽最大努力满足他们的情感体验,使规划后的环境尽量方便他们的生活,得到他们的支持和赞扬,多进行采访和调查问卷,搜集当地居民的想法和建议,参考他们的想法进行合理改造。第二,城市规划安全性为城市环境的重要前提,必须重重把关,谨慎的防御任何可能发生的灾害,比如防火、防潮、防震都是安全城市环境必不可少的因素。这需要我们反复检查实验最后再实施,为了城市居民的安全,决不能有一点的马虎和糊弄。第三,为达到空间的节约统一,我们不仅要考虑到建筑大小的设计,在建筑的高低上也需有安排,这样不仅节省了面积、体积,而且在美观上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增添了空间感,让城市不再拘谨于平面,实现城市的立体化空间化设计。第四,如果说安全性、以人为本是前提,那么城市的文化设计就是根基。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城市文化当然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城市文化的建设体现了中国的文化发展与世界文化的进步,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所以在规划城市建筑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文化的体现。文化的体现要求我们做到,了解中国文化和城市文化,使我们规划后的城市建筑不脱离本地城市文化的轨迹。
二、道路为重,方便于人的城市立体空间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城镇乡村的整合,城市的规模也不断加大,城市的设计与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大,而城市道路的好坏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体现方式之一。现在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虽然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道路上的车辆也随之增加,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交通,虽然地铁的出现为此节省了很多空间,但是道路上的车辆还是超过了预期数量,而且上下班挤地铁的人越来越多,不难想象十年后的地铁和道路会是什么样的状况。减缓交通压力,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状况,是节约时间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方式和主要手段。事已至此,减缓交通压力迫在眉睫。如今的公路上的车流量增多,我们不能强制增减,只能从修建道路或者改变车辆行驶轨迹入手,就此设计出以下方案:可以在城市修建“天空车站”,使有限的空间达到立体化利用,所谓“天空车站”便是建在高处的公交车车站,采用和大桥相似的四柱支撑,节省了占地面积,也形成了上下一体化的交通格局,“天空车站”旁安装室外电梯方便乘客上下,解决了路面压力带来的人流量大的问题,样式上采用建筑与文化融为一体的风格,使城市的美观不减。这样一来美国一家著名汽车公司设计的升降车也派上用场,这种升降车的行驶车道虽然在地面上,但它的车身可以自由地上下升降,节省了地面空间,也提升了行驶速度,实现了空中跑道一说。最近电动车使用率不断上升,电动车成了人们出行不遇交通堵塞困扰的好工具,但是电动车也跟着频频出现,不管是村庄还是城市,多次出现电动车火灾和爆炸的事件,严重影响居民安全。为有效杜绝类似事情再次发生,人车分离是最好不过的选择。这样一来,天空车站的下方可以设计成电动车的防爆隔离停车库,既节省了室内仓库的位置,又有效防御了安全隐患。
三、创意入城,合理利用沟河流域
城市的河流域是城市文明的发源地,它为城市饮水、城市工业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它滋养了全城的生物,为城市带来了生机,同时使城市具有了独特的魅力。正因为河流的重要性,人们才利用得频繁,这样必然导致河流系统的破坏和污染,由此城市河流域的规划与建设至关重要,当前人们需要做的就是生态的复原,所以应该在河流周围的大堤进行大面积的绿化,另外,建造污水截流系统,防止污水排入,建造河岸生态缓冲带,在城市中加强环保意识宣传,树立环保标语。此方案的立体性则体现在“空中绿化台”的建造,选择城市河流流域中水位较低地段,在距离水面十几厘米处建造“空中绿化台”,绿化台上面可以种植各种绿化植物,用来美化城市。多个绿化台高低起伏,有的可以上下重叠,形成壮丽的水中景观。而绿化台浸入水中的部分则采用對水质没有任何影响的木头做支撑,随着时间的流逝,水中的木头便会被水藻包围,自然而神秘。河流中央还可以建造“水中观景台”,观景台与河岸用木板桥相连接,人们可以从木板桥上走到河水中央,近距离观看水中的植物和“绿化台”上的植物,人与观景台便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美丽的城市景观、便捷的城市格局、正确的城市作用,使城市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到城市的独特和优秀。这样的城市景观既美化了城市的河流,又达到了节省空间建设的效果,水中“绿化台”和观景台的建造,不仅可以起到绿化的作用,还可以作为景观建筑,为城市增添美丽,另外,加高堤坝护栏,建设特定环保设施也是预防河流水污染的重要举措。
四、内外兼顾,让海绵城市成为可能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洪涝灾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财物,甚至生命安全。农村地区有土地和树木的吸水,但是城市却防不胜防,暴雨的侵袭,使城市的街道成为汪洋一片,因为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急于求成,没充分考虑到排水系统的修建,导致下雨必涝的后果,所以加强地下排水系统迫在眉睫。2017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海绵城市”这个词,报告内容得到了政府工作人员的一致认可,最后,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将海绵城市建设落实到国内各个城市。“海绵城市”这个词用得恰到好处,地下这个空间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就像人的内在,人需要内外兼修才能优秀,城市又何尝不是?对于创建海绵城市,我根据报告提出以下排水系统设计方案:将现在的细管式排水管道扩大,以塑料加防锈功能好的钢铁外壳存在于地下,塑料防锈防污染,钢铁用来固化地面,保护排水管道,检查确定城市低洼处开通下水口,地下的排水系统设置污水与雨水两个“储水箱”,起到污水方便处理,雨水再利用的作用。在城市车流量相对稀少的地域下方建立城市集水箱,用来存集所有的地下水。暂时储存在雨水“储水箱”的水会流到集水箱中,而污水“储水箱” 中的水经过层层过滤、净化、消毒处理后也会集中到集水箱中以便水的循环再利用。美国的地下排水管道中可以放下汽车,从未发生过洪水灾害。相信这一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路面的积水灾害,让那些“汽车变船”“公路游泳”的新闻不再发生。方案的实施会减少不必要的财务损失和人员伤亡。只要内外兼顾,海绵城市就能成为可能。
五、加强绿化,其实城市也可以超自然美
植物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的存在不仅美化了城市的角落,还形成了丰富的空间结构,为城市增加了自然的色彩。加强城市绿化还可以吸附空中的灰尘,分解有毒气体,净化空气,改善环境。很多城市虽然增加了绿化的面积,但是也占了大部分土地,为了节省空间,就此提出了空中绿化和隐蔽绿化以下两种方案。空中绿化也就是大多数城市已经实施的“路灯旁的花盆”,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广告牌、公交车站站牌上面也应该吊上空中植物。隐蔽绿化则是针对空气污染源设计的,现在污染空气的主要是工厂排放的CO2与SO2,家庭能源的消耗气体,汽车尾气这三种。在污染源附近进行绿化是最根本最直接的解决办法,除了附近的绿化地外,推荐在工厂和居民楼建筑物适当位置上开半米长宽的伸缩植物台,这种植物台装有气候感知系统,在晴天自动伸出,进行光合作用,而遇狂风暴雨的时候则收缩在墙体中避雨。这个方案看似不起眼,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信积少成多,它们会为城市增添大部分绿色。城市绿化可以吸收对人体有害的气体,释放氧气,杀菌和减少紫外线辐射,增强空气湿度,调节气候,减少雾霾,减少噪声,防止城市污染,减少自然灾害,美化城市环境,促进居民身心健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清新愉悦的环境,增加植物的栖息地,预防植物物种的灭绝,再加上发达的科技,使城市达到超自然的效果。
六、结语
良好的城市规划在今后的城市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对城市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空间节约型城市规划设计使其具备独有的特征,以空间节约化思维指导城市环境塑造,打造三维空间多利用的立体化城市。城市空间是城市居民共同活動的舞台,是城市活力的重要体现。本次全部设计方案的应用会节省城市的空间,开发城市可利用空间,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率,会有效预防城市交通拥挤和居民住房拥挤的问题,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城市的发展。以空间节约化思维指导城市环境塑造,让共同发展的城市一起推动国家的富强。
作者单位: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