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内涵·特色·共享
2018-03-21叶祥元蔡阳宗
叶祥元 蔡阳宗
武威市凉州区,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是古“丝绸之路”进入河西走廊的第一重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凉州区教育坚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按照“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全面落实六大任务、着力实施八项工程”的工作思路,改革创新,戮力同心,砥砺奋进,全区教育事业呈现出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新态势,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和新成效。
项目建设让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深秋的早晨,沐浴金色的阳光,记者走进凉州区中坝镇汪泉小学,校内建筑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处处洋溢浓厚的育人氛围。校长史光茂说:“五年前的汪泉小学,围墙出现倾斜断裂,面临倒塌,教师宿舍是D级危房,学生没有活动场地,没有规范的操场,校园内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凉州区中坝镇汪泉小学地处城郊,始建于1931年,现有教学班7个,学生189人,教职工20人,史光茂校长告诉记者,是全面改薄项目工程给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自2013年以来,学校共投入25万多元改善办学条件,2017年争取改薄项目134.94万元,修建了教师宿舍272平方米,荷兰砖硬化面积1150平方米,混凝土操场和马路3180平方米,现在学校各功能室齐全,各类教学设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在凉州区永昌镇和寨九年制学校记者看到同样是充满生机的景象。校内绿林环绕,建筑井然有序。
校长李瑞学对记者说:“近几年,学校抓住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工作,学校的硬件建设跻身于凉州区乃至武威市农村一流学校行列。”
2014年,永昌镇和寨九年制学校争取校舍改造工程项目资金403万元,建成学生宿舍楼一幢,投入32万元完成了学生宿舍楼附属工程,投入28万元修建了校园围墙及操场平整;2015年争取到155万元建成了300米的环形运动场,中央电教馆投资50万在该校建成农村中学科技馆;2016年甘肃省全面改薄项目投入60万元为该校30个班级配备了电子白板及“班班通”。项目建设为教师提供了优越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兴趣的培养,特长的发挥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和平街小学位于凉州城古钟楼西侧,是武威历史上建校时间最长、校名沿革最多的学校。其建校可上溯至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的成章书院,后数次易名为天梯书院、县高等官小学堂、县立高等小学校、县立北府门小学校,县立青云镇中心国民学校……1953年,改名为武威县和平街小学。
與悠久历史不相称的是学校面貌,和平街小学王泽才校长告诉记者:“即便时光到了2014年,学校大部分教学用房仍然是砖木结构平房,并且屋顶破漏,墙体开裂,门窗破损……对于城市的家庭而言,暖气是冬天的必须,而和平街小学全校1600多名师生的冬天,依旧只能用火炉来取暖。”
2014年,必定是要被历史铭记的。经过多方协调,和平街小学整体改扩建工程纳入凉州区全面改薄项目规划,一次性解决好学校校舍及用电、用水和取暖等多方面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
王泽才校长说:“和平街小学全面改薄建设项目,于2015年10月10日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3352万元,建成8栋二层综合教学楼,建筑面积9277平方米,2016年10月,项目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
和平街小学紧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云寺、清应寺遗址,按照文物保护相关要求,大云寺、清应寺遗址保护区域内不能修建多层建筑,修建者巧妙采用下沉式设计,将其布局为两座低层四合院,立面借鉴历史文物古钟楼风貌,卷棚仿古屋顶,建成之后古香古色,与钟古楼交相辉映,书声琅琅,钟声悠悠,成为凉州城绝美的景致。
新建成的和平街小学供暖全部采用电采暖,操场和道路全部得到硬化,达到了标准化学校的要求,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全面改薄项目的实施,为凉州教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凉州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发寿告诉记者:“2014年,凉州区作为‘插花型贫困县(区)被纳入全面改薄范围,全区上下一心,统筹规划建设,整合各方力量,全力推进改薄工作。”
2014至2018年,凉州区全面改薄项目总投资7.25亿元,规划新建校舍19.2万平方米,配套完成校园围墙、大门、场地硬化、室外管网、变配电等附属工程,购置教学设备和生活设备。凉州区委区政府攻坚克难,多渠道筹措资金,依法确保教育经费投入“三个增长”和“一个比例”,2014至2018年,区级财政计划共投入改薄资金2.5亿元,占全面改薄总投入的34.5%。其中2014年、2015年分别投入4500万元,2016年投入5000万元。
凉州区教育局项目办吴万业说:“截止2017年5月,凉州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33所,建成校舍10.56万平方米,新开工校舍3.65万平方米。全区中小学实现‘班班通全覆盖,购置课桌凳3.2万套,中小学实现了1人1桌1椅,购置图书40.3万余册,初中生均图书30册,小学生均图书19册。”
数字是枯燥的,但变化却无比喜人。全面改薄项目实施后,学校面貌天翻地覆。围墙、大门、室外场地、运动场等附属工程与校舍建设同步完成,各校拥有标准的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计算机室及多媒体室等功能用房,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教育环境优化,充分满足了学生学习生活条件,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凉州区在全面改薄项目中,将环保、节能校园建设理念贯穿始终,将校舍建设作为低碳经济进校园的载体。针对学校节假日、双休日、夜间不供暖的实际情况,全面改薄项目中全部采用电采暖,较大地缩短了供暖周期,降低了取暖成本。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全部改造为电采暖,彻底改变农村寄宿制学校长期使用火炉取暖的历史。
全面改薄焕发了凉州教育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也改出了凉州教育全新的面貌和风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小学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使得城区大班额问题有效缓解,全区寄宿制学校食宿条件全面提升,2016年,凉州区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
内涵发展让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近年来,凉州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从校本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入手,突出特色建设,积极挖掘和培育学校办学特色,走“文化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之路,提升学校内涵发展。
凉州区中坝镇汪泉小学史光茂校长说:“为培养学生特长,拓宽教学领域,我们积极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开设了舞蹈、安塞腰鼓、口风琴、国学诵读、古诗文背诵等多个活动社团,培养学生艺术特长,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汪泉小学定于每周五下午定时开展活动,古诗文、国学诵读活动中,一、二年级学生背诵一首古诗,三年级学生背诵《三字经》,四年级学生背诵《弟子规》,五年级学生背诵《千字文》,六年级学生背诵《朱子家训》。为实现经典诵读常态化,学校每天利用课前十分钟预备时间,由班干部组织带领背诵,少先大队检查评比,定时间定内容定形式的诵读活动,使学校形成了浓郁的国学文化氛围。
记者在汪泉小学看到,学校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每一个角落,或用诗文图画,或用对联彩喷,或用学生亲笔书写的名言佳句妆点学校的墙壁,校园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廉洁文化、孝道文化、安全知识等在墙面上展现,真正做到了环境育人。
在凉州区永昌镇和寨九年制学校,记者看到风格各异、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活动以年级为单位,走班选课,每一个学生都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文学、舞蹈、书法、葫芦丝、二胡、绘画、田径、武术、乒乓球、篮球和计算机等社团,乐在其中。
凉州区永昌镇和寨九年制学校李瑞学校长告诉记者:“‘走班就是学生打破原来常态下的班级组织,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辅导老师和活动的内容、形式,教师与学生通过自由选择和双向选择,建立新的班集体后统一管理。”
社团活动依托校本课程展开,学校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发挥优势,坚持“以兴趣为主,以兴趣为纽带,以兴趣为起点,以兴趣为终点,以兴趣为标准”的原则,将社团活动纳入正常教学工作,每周两节活动课,学生全员参与,同一时间采用走班制形式,安排专门的教师辅导,使社团活动做到了“时间、内容、地点、人员”四落实,量满足学生自身的愿望和需求,使每个学生都有喜欢的社团活动可参加。
中坝镇汪泉小学和永昌镇和寨九年制学校社团活动,是凉州区特色学校建设缩影。
近年来,凉州区通过下发《关于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出台《特色学校创建评价标准》,召开特色学校创建动员会、推进会,组织开展特色学校创建观摩活动,有效地推动了特色学校建设。
凉州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朱福春说:“通过重点扶持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典型引路与全面要求相结合、区域文化与特色创建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倡导学校个性化办学,在全区培养打造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特色学校100所,命名区级特色示范学校36所。全区有22所学校被认定为省级德育示范学校、绿色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21所学校被确定为市级阳光体育、艺术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
在抓好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同时,凉州区突出联片教研,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實现教育内涵式发展。
“我们从地域特点和学校实际出发,将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按学段共划分为22个联片教研组,并将城区组和农村组结成对子,组建6个城乡联片教研共同体开展教研活动,形成了强校带弱校、城区带农村、区直学校带民办学校的‘传帮带工作格局。”凉州区教育局教研室刘国庆说。
永昌镇和寨九年制学校秦江山副校长告诉记者说:“联片教研已成为学校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方式,今年4月,我们十六中联片教研组按照区教育局关于第十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安排,根据各校选拔的初赛选手,分语文、理科、英语、综合四个复赛组,在十六中、洪祥、永昌、四坝分别从选手的授课、说课、才艺展示及微课四项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最后选拔出9位教师参加区级决赛,通过此项活动使各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升。”
凉州区坚持做到送教下乡活动与联片教研紧密结合,秦江山说:“今年上半年,由武威九中、十九中、十三中的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在我们片区举行,上课、说课、评课,交流融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意义重大。另外,按照城区九中片的活动安排,我们教研组先后排学科教师及领导三次参加中考研讨及学科教研活动,‘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观摩方式,很好地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
凉州区联片教研各片区通过现场交流、示范观摩、网络研讨等方式,积极组织开展大组备课、案例教研、同课异构、问题会诊和校本课程开发等活动,实现了区域内各学校资源的共建共享。在此基础上,凉州区建立了15个名师工作室,打造骨干教师团队,引领区域内学科教学研究。
凉州区联片教研典型做法和经验被《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宣传推介,在全国教科研会议上进行了交流。近三年来,全区80%的学校开发了符合学校实际、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共立项85项省级课题,有24项通过省级鉴定,49项国家级课题“班主任专业化”子课题通过结题鉴定,有13项成果获“甘肃省第九届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有10名教师获全省“青年教学能手”奖,近800人(次)在国家、省、市级教学竞赛和论文评选中获奖。
记者了解到,凉州区教育内涵发展不仅仅在于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深化联片教研工作,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实践,更在于重视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工作,不断提升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水平,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记者在和平街小学采访时看到,凉州区第二届“书香校园·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正在该校多功能室举行,来自凉州区小学、初中、高中和教师组的106个节目分组参加了比赛,比赛中,选手们选材广泛,表现形式丰富新颖,不仅体现了选手们良好的语言素养,更充分反映了全区中小学师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凉州区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结合全区校园文化建设、阳光体育、艺术教育、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和全省“快乐校园”创建工作着力打造“书香校园”,不断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全力建设书香校园,广大中小学师生坚持诵读、熟背经典美文,营造出了浓郁的国学诵读气氛,语文素养不断提高,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健康的阅读兴趣,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近两年,全区有2000多名中小学生在市级以上声乐、器乐、舞蹈、书画、球类、航模等比赛中获奖,有300多名中小学生被评为区级以上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有26所中小学被评为省、市级示范学校。2016、2017年高考,凉州考区普通本科上线率连续两年位居全市三县一区第一。”凉州区教育局副局长徐兆胜说。
队伍建设为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是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近年来,武威市凉州区始终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全面推进教育事业持续、均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近年来,入校入岗培训已成为凉州区教师校本培训的重要环节,在教师交流过程中为加快教师角色转变、尽快适应教学岗位、助力专业成长、促進教育教学技能的全面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武威新城区第一小学作为一所新建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特别注重新教师入职入岗培训,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该校新教师上岗培训有一个重要环节即入职演讲。蓝聚林校长告诉记者说,今年秋季新教师培训中,27位新入校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了对新时期学校教育的理解,说一定要关爱学生身心健康,关注学生成长进步,大家一致表示,要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大家庭,加强师德修养,加强学习锻炼,不断完善自我,站在新起点上对教育人生和学校未来做出贡献。
蓝聚林校长说:“演讲活动,使新入校教师树立了学校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效地激发了爱岗敬业,积极工作,投身学校发展事业,让梦想在武威新城区第一小学扬帆起航的愿望和热情。”
作为全区教师校本培训的重要组成,这样的培训活动在武威市凉州区多所学校同时展开。武威第十中学曹生财副校长说:“本学期开校以来,我们以教师对教育教学的需求为核心,以专业成长和执教能力为重点,以教师学科素养提升为目标,实施‘立足实际,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直击教学的培训思路,既重视理论引领,更重视实践应用,帮助新入校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岗位。”
培训活动立足学校实际,有序展开。武威第十中学培训活动做到选题明确,针对性强,在培训启动仪式上,学校从“新的环境、新的希望”、“角色定位与教育情怀”等方面对新入校教师提出殷切希望。同时,学校安排本校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结合自己的专业成长经历,从“教研引领专业成长”“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大班额环境下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做专题培训,让新入校教师从课标解读、通研教材、制定教学目标、科学选择教法学法、合理安排教学流程等方面融入学校教学。
课堂教学培训和研讨活动将贯穿整个秋季学期的教学,汇报课、展示课、评优课等教学活动,不仅带给了新入校教师展示自我的机会,还充分搭建了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平台。
教师交流是凉州区培训活动的重要内容。凉州区根据《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教师对口交流办法》,认真开展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教师交流活动。凉州区每年选派30名城区学校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进行为期1年的支教活动,每周从各乡镇学区选拔80名骨干教师到城区19所学校开展交流学习,每年组织50名城区学校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到农村学校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以专题讲座、示范课、座谈讨论等形式为农村学校教师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每年选派50名农村超编学校教师到城区中小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极大的缓解了城区中小学教师紧缺的窘迫局面。
通过交流学习和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不但使农村教师真切感受到了城区学校全新的办学理念,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良好的教育教学风气,又较好地促进了城区学校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提高我区教育教学整体办学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凉州区按照“总体规划、分层实施、积极探索、扎实推进、重点突破、讲求实效”的原则,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教师培训。采取远程培训、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等方式,重点开展以“三新一德”(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教师职业道德)为内容的教师素养培训。大力实施名教师、名校长、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和“青蓝工程”。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邀请省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来凉州区举行讲座或辅导20多场(次),接受培训教师达4000多人(次)。组织900多名校长、骨干教师到华东师大、陕西师大、洋思中学、杭州西湖小学等名校培训学习。认真实施“国培”、“省培”计划,以区教师进修学校为依托,大力开展区域教师培训。
近三年来,全区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和市区级培训达1.5万人(次);举办区级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班9期,培训校长800人(次),培训合格率达100%;举办区级办音美教师培训班14期,培训教师900多人(次)。
杨发寿局长说:“教师培训必须立足实际、突出针对性,要围绕更新理念、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搞培训,要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人才观和民生观,提升课程的领导力、研发力和执行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在注重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和专业素养发展的同时,凉州区更注重教师职业道德与师德修养的提升,始终将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做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
凉州区在全区教师中开展了“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师德师风集中整治”活动和以“弘扬教师师德,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主题的系列专题活动,经常性、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督促引导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增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凉州区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各校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保证了工作的有序性和目的性。各校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由各校书记负全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从组织上保证了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的实施,确保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化。
凉州区在教师评优选先、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绩效考核等方面把职业道德作为首要条件,实行了师德评价“一票否决”制,对少数违反师德要求的教师作出严肃处理,并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必修课程。
同时,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将教育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民生改善工程。定期召开教育专题会议,听取教育工作汇报,研究、部署教育工作,真正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培养培训、选拔任用上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
采取教师招聘、免费师范生选聘、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等方式,积极补充教师。
落实国家有关教师待遇的各项政策,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区委、区政府每年召开全區教育工作暨教师节表彰大会,坚持开展“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评选和表彰奖励工作,并通过电视、报刊,举办师德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在广大教师中积极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促使教师廉洁从教、爱生敬业,树立崇高教师形象。
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进行了以领导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为重点的用人制度改革;建立了学校领导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按照“公推公选、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通过民主推荐、竞聘演讲、组织考察、任职公示等程序,公开选拔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到学校管理岗位上任职,为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办学效益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健全中小学教师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考核及实施办法,使绩效工资分配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业绩突出教师倾斜。
通过不懈的努力,凉州区教师队伍建设在结构优化、素质提升、地位提高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近年来,凉州教育在改革开放中加快发展,在与时俱进中开拓创新,在克服困难中奋发有为,在机遇挑战中乘势而上。
杨发寿局长说:“教育事业是值得我们为之不懈奋斗的事业。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总体工作部署,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为加快教育强区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教育改革,任重道远。武威市凉州区将进一步明确目标,扎实工作,积极推进教育项目建设,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全面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再铸新的辉煌。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