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多媒体技术促进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组织方式的研究
2018-03-21王淑娟
王淑娟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长春 130000)
我国幼教阶段的教学方法也多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这也符合《3-6岁幼儿学习发展指南》中的规定。在“指南”的要求之下,各幼教机构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当中,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就幼儿教育有这样的阐述:“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是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并且以此发现乐趣。在游戏里,幼儿能够完全放飞自我,感受快乐。”
幼儿同时可以通过游戏,获得自我肯定。自我肯定的过程对于以后的学习活动有诸多优势。幼儿的年龄越小,从游戏中获得的乐趣越多,对他们的成长的帮助也就越大。中班幼儿是语言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游戏当中科学地安排知识结构,可以有效帮助孩子形成语言表达的风格。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当中,培养幼儿从语言形成到文学意识的兴趣,是我们要讨论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啊上,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 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更鲜活直观,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在哪个阶段的学习中,如果教学材料的运用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就会很好。只有对所学内容认可,才能有更多的热情去接受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在幼教阶段,更好地将学习行为与兴趣结合起来,才能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锁定兴趣,坚持学习,克服这个阶段幼儿兴趣易发生转移的问题。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媒介更多,可以实现动态立体教学内容的全方位演示。这种灵活的方式,使幼教阶段的学习内容呈现出更多的美感,幼儿的学习兴趣更浓。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内容的背景以平面图形、动态视频等形式展示出来,更利于幼儿理解。生动的教学背景,避免了教师口头表述的尴尬与枯燥。也更容易帮助幼儿实现内容的理解、情感的融入。身临其境的参与感使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幼儿的互动更为充分。在教师的充分启发下,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表达能力都得到很好的提高。
2 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提升艺术情境设计美感
多媒体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可以通过具体的情境和环节设计,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从而拓展为帮助幼儿理解客观事物的关联性。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教学内容和情景的最有效结合。使教学内容充实为视听、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在设计内容的过程中,除了追求内容的丰富,对于画面、视频等内容的设计与选择,尤其应该注意艺术美感的呈现。美感的追求在不脱离真实、客观、活泼、动感性强等的基础上,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幼教阶段有一篇散文题为“秋天”,内容以描写秋天的美丽为主线,写了秋天的树林,树叶呈现出层林尽染的美丽色彩;写到了秋天的田野,稻田、棉田呈现出不一样的色彩,那都是丰收的颜色……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可以选择让每一个句子都关联唯美的图片。幼儿在看图的过程中读到每一个句子,都会有深刻的印象,同时配以优美的音乐。这样的教学过程,会使每一个幼儿都有深刻的印象,学习效率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也能得到美的享受与熏陶。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帮助幼儿深化理解
在幼教阶段,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点,由于个体差异,接受能力不同。教师教学就会面临这样的困惑,如果一味地以语言进行灌输,教学效果较差。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可以使静态内容以动态的方式得以展现,将较难理解的内容以比较轻松的形式呈现,将抽象化的内容具体化,这样可以使幼儿的思路被充分展开,理解更轻松,同时,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4 利用多媒体技术关联教学环节,帮助幼儿开拓创新
幼儿的想象力有无限的潜能,在具体的环境中,受到画面的刺激、语言的提示等,更容易闪烁出智慧的火花,通过直观的印象,幼儿可以表达出对事物的认识,通过想象力,可以让这些常识性的内容乘上想象的翅膀,展现给幼儿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本身就比较具有吸引力,激发幼儿的参与欲望。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认识美,感受美,对教育教学过程实现了多媒体环境下的优化。
综上所述,幼儿园中班阶段,以游戏的方式开展语言教学,借助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通过模仿、交流,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在孩子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参与意识、团队意识、规则意识等。幼儿的语言教学以游戏为主要方法,课程的内容设计借助多媒体这种技术手段,这是新时期教学环境下优化意识与优秀资源的有效结合。在幼教过程中,毋庸置疑的是游戏的作用,同样重要的是对多媒体的利用。这二者的有效结合,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吸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