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及顺控验收的效果分析

2018-03-21宋晓珍林爱冰

数字通信世界 2018年10期
关键词:压板控系统间隔

宋晓珍,林爱冰

(国家电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州供电公司,福州 350000)

1 引言

在“两型一化”、“三通一标”等先进建设理念指导下,国家电网公司于2011年发布了《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 110(66)~500kV变电站分册》、2013年发布了《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110(66)~220kV智能变电站施工图设计》,目前福建省电网新建220kV变电站均依据以上通用设计标准进行建设。科技在不断进步,智能变电站也在不断的改进中,运维人员更要不断的学习与之相关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并能熟练运用,才能保证变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

2 智能变电站的主要特点

智能变电站构建的基础是智能化的一次设备和网络化的二次设备,二者按照一定规则分层构建,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能够实现变电站内智能电气设备间的信息共享和互操作。

2.1 一次设备智能化

限于变电站一次设备技术发展水平,现阶段除互感器外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一次设备,目前常用这种方案实现一次设备的智能化,即常规一次设备+智能组件。

2.2 二次设备网络化

智能变电站采用支持通信标准IEC61850中GOOSE输入和输出功能的保护和测控装置。间隔层设备之间通过以太网联系各间隔层设备,站控层网络采用网线连接,站控层设备通过MMS网络接受全站设备的信号量、模拟量及定值等数据量,且通过MMS网络向全站间隔层设备下发遥控、定值调阅等控制命令,完成对变电站的监视和控制。

2.3 智能变电站相对传统变电站的优势

智能化变电站依靠强大的网络化信息功能,设备间的信息共享能力强,互操作性能好。

(1)智能变电站减少了二次电缆的数量,改为用光纤连接,降低了造价。

(2)跳闸方式的改变,软压板代替了原有的硬压板。

(3)程序化操作的使用,缩短了操作时间,而且改善了操作环境和操作强度,可以减少人为误操作的可能。

(4)将变电站的功能逐步转向自动化,并且面向大的系统发展。

(5)在工程调试方面有所改变,二次系统检修方式的改变,现场无需进行二次回路接线检查,减轻了查线的工作量,也减轻了现场查接地的工作量。

3 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注意事项

针对上述智能变电站的特点,并结合实际运行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注意事项,供运行人员参考:

3.1 保护功能压板的操作和日常维护

由于智能变电站保护功能压板均为软压板,保护功能压板的操作只需在后台监控系统上用鼠标完成全部操作。

保护装置的保护状态调整如软压板操作保护信号复归等均在监控后台进行。运行人员操作软压板应在后台相应“间隔单元”的压板分图界面中核对软压板实际状态,确认后继续操作。若MMS网络故障,必须由检修人员到现场操作保护装置内的软压板。

在开关间隔冷备用时,应退出母差保护上该间隔投入软压板,以及本间隔的失灵开入、开出软压板。若保护有检修工作时,可应工作需要退出其它需要的软压板,并由检修人员对正确性和必要性负责。

3.2 检修压板的操作

检修状态压板的作用发生改变,在保护装置、测控装置、智能操作箱、合并单元都配置了相应“检修状态”硬压板。在装置的“检修状态压板”加用后,其网络数据打上了“检修”的标记,装置间的逻辑关系取决于此标记。

保护装置、智能终端、合并单元等智能设备“检修状态”硬压板投入后,必须查看装置指示灯情况、液晶面板变位报文或开入变位,确认后继续操作。

检修关联设备检修压板的投入由检修人员负责,并确保不影响运行系统。在合并单元检修压板投入前,一定要确认关联的仍运行线路、主变、母差等保护SV压板已退出。

母差保护中间隔投入软压板,此类压板退出时本间隔不参与保护逻辑计算,本间隔告警也被屏蔽。退出该间隔时,应先退出该压板再投入该间隔合并单元的检修压板;投入该间隔时应先退出合并单元检修压板再投入该间隔投入软压板。若未解除间隔投入软压板,即将对应间隔的合并单元检修压板投入,母差保护可能会被闭锁。

检修压板投入后,由于相关联的保护设备检修状态不一致,运行保护设备会常亮运行异常信号,当值人员应通过核查异常报文发现其他的运行设备故障和缺陷。

4 顺序控制操作验收

顺序控制作为智能变电站系统层的基本功能之一,在现场运行中的应用可以减人增效,提高运行安全性和设备可靠性,提高操作效率,减少人为误操作。作为运行人员,在智能变电站投产前的验收环节,其中顺控操作的验收至关重要。

4.1 验收必备条件

4.1.1 验收时间要求

变电站建设或改造工程移交生产运行前,其中满足顺控操作条件的变电站,顺控系统生产交接验收是在变电站投入运行前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安排在相关一、二次设备和综合自动化系统、五防系统竣工验收之后,且本站相关顺序控制操作票均已由施工单位进行现场调试,并提交调试记录才能进行。

4.1.2 防误要求

顺控系统必须具备完备的防误操作功能,每一步操作必须具备完善的逻辑闭锁功能,经过相关的闭锁逻辑验证,通过后方可执行,否则将暂停或终止当前操作,并弹出相应窗口提醒操作人员。

遥控操作防误功能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实现模式:监控系统内部闭锁逻辑和独立的微机防误系统。无论哪一种模式,均需满足上述要求。

4.2 验收职责

4.2.1 顺控系统安装、调试单位职责如下

(1)负责顺控系统生产交接验收申请报告的编制工作;

(2)参加顺控系统生产交接验收方案的编制工作。

(3)参加顺控系统生产交接现场验收工作。

(4)负责顺控系统生产交接验收缺陷整改。

4.2.2 顺控系统使用单位职责如下

(1)负责编制现场顺控操作票,并提供给安装、调试单位。

(2)参加顺控系统生产交接现场验收工作。

(3)负责顺控系统生产交接现场验收组织工作。

(4)负责顺控系统生产交接验收报告的编制。

4.3 验收内容

4.3.1 根据典型操作票实现单间隔顺控

(1)本间隔系统接线图与现场设备核对。确保接线图与现场设备一致,包括设备双编、及设备状态描述。

(2)软压板投退功能检查。任意投退本间隔保护的软压板,观察保护装置内部是否切换一致。

(3)设备状态显示检查。任意遥控操作本间隔设备至一种状态,检查设备状态显示栏是否正确。

(4)顺控票的操作权限。顺控票的操作、监护权限应方便设置更改。

(5)顺控票的操作验证。任意执行一张顺控操作票,检查调取的操作票是否正确,预演是否通过,执行过程中设备状态是否改变,是否可视。顺控执行完毕设备状态是否正确,包括软压板的状态。

(6)提示等待功能的实现检查。操作过程中,对于不能实现顺控的操作电源空开,系统提示窗口需明了,设置的等待手动操作时间应充分。开关转运行前要求对软压板、报文信息进行查询,对异常信息提出警示,由运行人员进行确认后方可操作。

(7)异常情况的急停检查。在顺控操作票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生有与之相关的设备故障或异常,顺控应能自动停止操作,并提出警示。

4.3.2 根据组态方式实现跨间隔顺控

除上述与单间隔相同的验收内容之外,跨间隔的顺控还另需增加以下验收项目:

(1)跨间隔操作,可视化的自动切换。跨间隔的操作,例如倒排操作,系统可视界面应能自动切换到正在操作的间隔,操作完成后自动切换至全站主接线图。

(2)任务令的执行。任务令的执行,顺控系统应能自动调用分解后的操作票,并按步骤执行。

5 结束语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基础,为了实现广域智能电网的伟大目标,变电站智能化的步伐只会越走越快,作为变电运维人员,一定要掌握智能变电站的理论知识与运维技巧,方能更好的服务于电网。

猜你喜欢

压板控系统间隔
一种可根据橡胶发泡程度进行微调的硫化机
关于DALI灯控系统的问答精选
间隔问题
联调联试中列控系统兼容性问题探讨
间隔之谜
一种新型列控系统方案探讨
上楼梯的学问
浅谈保护压板在常规变电站与数字化变电站中的应用
智能压板防误系统在供电局的应用
简析GSM-R在CTCS-3列控系统中的作用和故障判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