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8-03-21李建荣
钱 静,李建荣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近10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非常迅速,高职院校办学思路日益明确,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呈现多元化趋势,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由于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师专业化水平已经成为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影响很大。2014年教育部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把“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一项重点任务[1]。目前,高职院校在内涵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打造特色内涵,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是推动高职院校特色内涵发展的关键,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也是时代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选择。
1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心的主要教育问题。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面临着诸多挑战,教师专业发展被视为教育领域乃至于整个社会的焦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分析,从相关文献查阅来看,界定不一。霍伊尔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教学生涯过程中一定的时间内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过程。富兰和哈格里夫斯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特定条件下参加一些专业培训获得相关专业知识,或者是在教学水平以及参与教学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取得的进步。格拉特霍恩却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指教师长期的教学生涯中的经验增长,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和技能提高。
上述分析,教师专业发展并不是仅仅局限定位于简单的集中学习或者培训,而是一个需要自我成长、多侧面、多层次的发展过程,更需要强化教师职业内在价值,突出教师发展的内部动力,注重教师工作过程的意义,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追求方向,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成效。
2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迅速发展,然而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主要原因在于教师自我定位比较模糊、科研经费比较紧缺、师资来源比较单一和科研意识比较薄弱等。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已经不能适应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从而影响了高职院校特色内涵建设与发展。
1)社会认可度不高,自我定位模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当前,社会对职业教育还是存在一定的偏见,整个社会大环境还是推崇本科高学历教育,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认可度不高,这导致高职院校的一些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不能坚守职业道德,自我定位模糊,有的甚至渐渐丧失信心,最终选择离开教师队伍。
2)缺乏经费支持,师资培训效果不佳
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近年来,虽然政府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支持和投入,但是相对于本科院校,各项经费投入明显偏低,在师资队伍培训方面除了少数项目有专门的经费支持之外,大部分还是靠高职院校自身来解决。因此,一些高职院校师资培训流于形式,既挫伤受训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没有达到师资培训的预期效果。
3)师资来源单一,教学实践能力不强
目前,我国有1 346所高职院校,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由原来的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成,从而中专的教师就自然随着学校的升格成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另外还有一部分年轻教师从本科院校毕业后,经过简短的岗前培训直接走向高职院校的讲台。两支队伍形成的师资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即缺乏行业企业背景,实践操作能力比较薄弱。社会多元化发展对高职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样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对高职学生的需求。
4)科研能力欠佳,研究水平层次不高
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师队伍的人员缺口明显变大。由于教师承担了大量的教学任务,还担任班主任或者其他职务,所以他们用于科研方面的时间少之又少。从全国部分高职院校的科研调查结果发现:“40%的老师没有参加过教育类或者科研类等相关课题的研究,主持或参与相关科研课题的老师仅仅是15%左右,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教师不足20%,被EI、SCI收录的文章不到2%。”[2]因此,现在高职院校教师的整体研究水平层次较低,学术性整体偏弱。
3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策略
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关键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目前,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的出路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3]。现主要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省级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从改善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出发,为保障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相关策略。
1)更新思想理念,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高职院校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思想理念,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明确专业发展方向,进行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培养。以学院省级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整个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定期进行市场调研,了解专业前沿的最新资讯,不断进行专业改革和课程建设,主动和企业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与探讨,共同编写校企合作教材,从根本上解决了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问题。既明确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也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实现了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2)加大资金扶持,增强师资培训力度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跨界教育,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除了需要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外,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师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实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主要采取加大资金支持,增强师资培训力度的方式。一方面定期安排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师外出培训和学习,或者通过“访问工程师”项目,主动融入企业,积极参与企业项目的设计与开发,将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体验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另一方面通过定期邀请企业技术骨干或者能工巧匠到学校给专业教师进行师资培训,形成校企双师互聘模式,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4]。
3)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学实践能力
教育部文件《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建立以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为主线,以提高实践操作技能为基础,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学校层面,高职院校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行人性化管理,注重人文关怀,最大限度地激活生产力基本要素中最活跃的人的因素,使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得到应有的提升。在个人层面,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应该根据自我定位,不断加强专业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实践操作技能,这样才能补充自我发展的后劲,适应新时代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要求。
4)参与科学研究,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教学科研能力也是评价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教师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高自身素质,是促进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师以及其他专业的教师每年都有明确的科研任务,如撰写论文、申报课题以及申请专利都有相应的任务指标。学校将教师完成的情况和绩效考核、年终考核以及职称晋升挂钩,通过不断扩充专业知识和提升科研能力,把教学和科研有机统一起来,走“产学研”合作教育之路,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促进了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5]。
4 结论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滞后的专业发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对高职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需要从政府、学校和教师三个层面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同时,高职院校教师需要积极顺应教育教学改革,从动态的角度合理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利用高等职业教育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优势,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智力支持[6],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