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挑刺疗法辅以咀嚼肌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及机制初探

2018-03-21宋春媛徐兆慧

实用医药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挑刺面瘫面神经

宋春媛,徐兆慧

[作者单位]250001山东济南,北部战区陆军参谋部门诊部三科(宋春媛);250014山东济南,解放军71939部队(徐兆慧)

周围性面瘫系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临床表现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为特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2015年12月—2017年12月笔者采用三棱针挑刺辅以咀嚼肌功能训练法治疗周围性面瘫8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来笔者门诊治疗的1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3例,女87例;年龄17~68岁,中位年龄42岁。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

病例入选标准:(1)>16 岁;3 d>病程<3 个月;(2)口眼歪斜,不能做皱眉鼓嘴等动作;(3)进食时残渣常滞留患侧牙齿颊间内,常有口水自该侧流出;(4)泪点下睑外翻,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5)周围性面瘫多为一侧性,且右侧多见;(6)多数患者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2]。

病例排除标准:(1)中枢性病变引起;(2)婴幼儿;(3)合并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或严重疾病者;(4)精神异常不配合治疗者。

试验组患者年龄 17~65 岁,平均(35.06±1.32)岁,采用三棱针挑刺辅以咀嚼肌功能训练法治疗;对照组 18~68 岁,平均(36.36±1.42)岁,采用三棱针挑刺法治疗,并与试验组进行疗效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挑刺疗法 两组在操作前均向患者做好解释并消除其不良情绪,患者硼酸漱口水漱口后,医师用无菌纱布轻拉患侧口角稍向外翻,暴露口腔内侧黏膜,见一略微隆起的咬合线。在咬合线上下各取三个点,以第二磨牙上方为最内侧点,用消毒后的三棱针由内到外、由下到上进行挑刺,每个点迅速刺入黏膜内20~30次,深度约1~2 mm,以出血为好,并嘱患者漱口。在挑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脉搏、呼吸状况,疼痛不能持续者可暂停治疗,待患者深呼吸调整过后,再行挑刺。挑刺结束后用硼酸水漱口,将芥末粉加水调湿拌匀后,在患侧太阳穴、额头、颊平穴三处贴敷[3],时间为 4~6 h。

1.2.2 咀嚼肌功能训练 (1)后牙紧咬练习:紧咬10 次/d,紧咬 3~5 s/次;(2)咀嚼口香糖:30 min/次,3~4次/d,尽量选择无糖或木糖醇口香糖,嘱患者训练时注意力集中,每次运动均要做到极至,要缓慢进行,用力咀嚼注意不要让口香糖移到牙前区;(3)吞咽训练:口内含水,舌尖顶住上颚定点,同时咬住后牙,将水咽下,3~4 次/d[4]。

1.3 疗效判断标准 两组疗程均为4周,4周后对患者进行评估:(1)痊愈:患者面肌功能完全恢复正常;(2)有效:面部不对称明显,症状体征有改善,行二次治疗;(3)无效:瘫痪侧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变,行二次治疗[5]。 总有效率=(痊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所有患者均完成了至少1个疗程。其中试验组显效6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显效48例,有效20例,无效1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5%。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主要为外敷药物导致的皮肤灼伤,其他如胃肠道反应等发生率较低。

3 讨论

3.1 面瘫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面部疾病,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根据神经受损部位的不同,面瘫可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周围性面瘫是指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引起的面瘫,表现为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鼓腮漏气等。通常认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由于营养神经的血管发生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性水肿的非化脓性炎症所致[6]。因骨性的面神经管仅能容纳面神经通过,面神经一旦发生缺血、水肿,必然导致面神经受压,风寒、病毒感染等可引起局部血管痉挛、神经缺血、水肿、变性。因此,临床治疗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进功能恢复为治疗原则[7]。

3.2 挑刺疗法的机制探讨 挑刺法又称挑治法或截根法,为三棱针刺法的一种。《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云:“凡发于经络中壅痼不解之病,用三棱针之锋利,以泻热出血,使经络开通,营卫调和而壅痼之疾愈矣”[8]。它是在人体一定穴位或部位,用特制针具,挑断皮下白色纤维组织,挤出一些液体、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9]。笔者所在门诊部应用挑刺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专家们根据风邪入络,气血两虚,痰瘀互阻等原理,创出该治疗方法。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辅以咀嚼肌锻炼,兴奋面神经,调节局部经气血脉,促进血液循环,缩短治疗周期,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该方法操作安全简便,不良反应少,适宜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挑刺面瘫面神经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政治呵护只为“挑刺”?——县镇干部眼中的政治呵护:护长不护短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面瘫患者的自我康复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挑刺儿
挑刺小孩儿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