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要“签而有约”
2018-03-21
签约后服务要跟上,不能出现签而不约、为签而签的现象。
前一段时间,新华社一条“我国超过5亿人有家庭医生”的新闻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国95%以上的城市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超过5亿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
一时间“家庭医生”迅速登上网络热词榜,“你有家庭医生吗”成为流行问候语。2017年12月19日晚,新浪@全民话题发起“你有家庭医生吗”的小调查,在7000余人投票中,仅3%的网友选择有家庭医生。众多网友表示自己并没有感受到家庭医生的存在。
为什么官方统计的数据会与网络投票相差这么大?
据了解,首先是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重点覆盖人群并不是网络主流群体。另外,在记者的多次采访中,了解到的另一种签约情况是,有些居民确实签约了家庭医生,却并没有享受到服务,只是走了“签字”的形式。
国家卫生计生委也对此回应,家庭医生签约数字没有问题,但服务还要陆续跟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司司长李滔表示,目前的家庭医生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重点关照老人、儿童、孕产妇、因病致贫人口、有较强医疗需求的患者等群体,对身体状况较好、医疗需求相对较小的青壮年人群,服务对接还不够。有关部门会加强宣传解释工作,完善制度建设,提高服务质量,让群众对家庭医生更了解、更接受。
宣传不“错位”服务要跟上
综合网上舆论和网友评论,各方争论的焦点在于“数字”和“上门”两个方面。
2016年5月,国务院医改办等7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正式全面启动。该意见提出目标:2016年,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展试点。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自2017年5月起,要求各地通过国家专门的信息系统报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展数据,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填报,省级进行汇总和报送。
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各地推行的报道来看,各地也把重点放在了“数据”上。
记者在网络搜索中输入“家庭医生”,出现的新闻标题大多是《一年30元 把家庭医生“请”回家》《X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54.6万人 村民家门口享医改红利》《签约“家庭医生” 村民在家就能把病看》……类似软文广告式的报道不胜枚举,网络搜索随处可见,主要表述的意思还是“数字”和“上门”,吊足了大众对于家庭医生的期待。
此前,全科医师马岩曾发文表示,一些地方过度追求签约指标,为达到签约率,取消或降低原定签约费,签约时还送小礼品。自媒体专栏作家刘立红也撰文指出,“一些地方为了增加签约率,完成指标,在宣传工作方面存在宣传过度的情况,比如把家庭医生简单地宣传成上门服务医生。”因此,各地在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宣传中,显然相关部门和部分媒体夸大和曲解了我国现阶段推行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和形式。
2017年12月2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宋树立强调,家庭医生不等于私人医生,他们以团队的形式为群众服务。“我们要求签约后,服务要跟上,不能出现签而不约、为签而签的现象。”
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会长杜雪平也曾表示,家庭医生不是私人医生。私人医生提供的是比较高端的服务,主要以医疗为主,而中国的家庭医生提供的服务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通过签约的形式与居民建立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服务,和社会上所说的随叫随到的私人医生所提供的VIP服务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国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纵观各地家庭医生在宣传中提到的签约后服务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居民在签约后,可在就医、转诊、用药、医保等方面享受差异化的倾斜政策,为老百姓提供连续的、综合的预防、保健、治疗、护理、康复等服务的家庭医生。显然,这与国外的“私人医生”有着极大的差别。
2011年上海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成功探索了家庭医生签约的“上海模式”,据第三方调查显示,上海居民对家庭医生知晓率近九成,92.1%的居民表示找家庭医生就诊很方便。据了解,这些满意度的背后则是一系列周密的配套制度的支持和执行落实措施,如财政支持、全科医生规培、绩效评估、薪酬制度、职称体系,有一套覆盖全市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还有医疗数据都可以畅行互通的健康信息网络平台。
而中国整体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司有关负责人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接受“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还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如家庭医生特别是全科医生的数量不够,签约服务质量不高,签约服务针对性不强,居民获得感不强,部分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支持性政策还不到位,家庭医生团队的激励机制不足等。
因此,该负责人表示,2018年,要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步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感受度和满意度:一是完善政策,加强对基层卫生人员的培养培训;二是提升能力,合理设置签约服务内容,突出签约重点人群,开展分类指导;三是推广先进地区的经验,提高居民参与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