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

2018-03-21于川信,刘志伟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8年3期
关键词:军民战略体系

一、坚定不移走新时代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道路

军民融合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从我国的国情和军情出发,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要求,进一步强化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定不移地走新时代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路子。

(一)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军民融合发展的根本保障。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作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全面加强党对军民融合发展工作的领导,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军地协调,统筹组织管理、统筹政策规划、统筹重大改革、统筹基础建设、统筹试点示范,把军民融合发展理念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全领域全过程,最大程度地凝聚军地发展合力。

(二)紧密结合强国强军的历史进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国必须强军。要把军民融合发展和强国强军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必须着眼于建设世界一流强国和一流军队,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的高度,牢牢把握军民融合发展作为国家战略的基本定位,勇担兴国之举和强军之策的双重使命,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紧密衔接,通过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和军队战斗力的相互促进和同步提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三)坚持国家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统一

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基本依托。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坚持国家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统一,综合运用规划引导、体制创新、政策扶持、法治保障,以及市场化等手段,最大程度凝聚军民融合发展合力,最大程度释放军民技术、人才、资金、设施和信息等资源活力,发挥好军民融合发展对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向支撑拉动作用,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综合效益最大化。

(四)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战略工程,也是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根本动力。要打破思维定势和利益藩篱,坚持创新驱动,坚决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着力解决制约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加快建立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持续优化军民融合发展的制度环境,不断增强军民融合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二、坚持富国与强军相统一

军民融合发展的逻辑起点在于经济与国防、富国与强军之间所存在的广泛、深刻而又复杂的对立统一关系。坚持富国与强军相统一,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和兼容发展,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对处理二者关系的总体要求,也是军民融合发展服务国家总体战略应当实现的基本功能和总体目标。

(一)统一富国和强军两大目标

富国与强军是一个国家的两大战略使命。如何正确地统筹两大建设目标,是任何一个大国在崛起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重大战略问题。穷兵而黩武,像二战时期的德国、日本,以及冷战时期的苏联,虽然军事实力称雄一时,但终究难逃失败崩盘的命运;国富而兵弱,像我国历史上的宋朝和晚清,虽然拥有当时世界一流的经济体量,但仍会落得个丧权辱国的悲惨结果。早在建国之初,毛泽东主席就指出,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必须建立强大的经济力量,这是两件大事。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就是要打破传统思维中富国与强军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关系,使国防建设能够从经济建设中获得更加深厚的物质支撑和发展后劲,经济建设从国防建设中获得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和技术支持,二者互为支撑、良性互动,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二)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

发展和安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两大战略基石。在国家发展的总体布局中,既要重视发展问题,又要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我国正处在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的外部制约、发展阻力、安全压力相互叠加,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不断累积。

从安全形势来看,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大环境没有发生变化,但国际局势中的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定因素增多,小战不断、冲突不止、危机频发成为常态,加强军事力量建设,为国家发展提供坚强后盾与和平保障的战略需求空前迫切。

从经济发展态势来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但也面临着传统动能减弱,创新能力不强、不平衡不协调等突出问题,既面临赶超跨越的繁重任务,也面临与强国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迫切需要打造发展新引擎,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毫不动摇,又要通过军民融合发展,筑牢国家安全和发展兼顾的基础工程,确保二者整体协调、互为保障、相互促进。

(三)统合经济和国防两种实力

强国往往是经济和军事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革命的加速发展,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耦合关联越来越紧密。谋求大国竞争战略优势,单独依靠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难以见效,必须同步提升经济、科技和国防实力,走资源集聚、优势互补、军民融合的发展路子。通过打破军民二元结构,推动两大体系建设的开放创新,既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又遵循国防经济规律和信息化条件下的战斗力建设规律,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和战斗力生成模式同步跨越,实现经济实力与国防实力同步发展。要聚焦重要新兴领域,强化战略运筹,统合军民力量,谋求国家战略竞争优势,凝聚力量、争取主动、赢得未来,力求实现弯道超车和创新引领;要将国防建设植根于国民经济母体之中,充分利用经济建设的现有成果,形成经济实力对国防实力的强大支撑力和创新驱动力,助推国防和军队建设跨越式发展;要充分发挥国防经济对国民经济尤其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强大牵引力,通过军地资源的统筹配置、合理共享和双向转移,努力实现国防建设对经济建设拉动作用和经济建设对国防建设支撑作用的双重最大化。

三、强化统一领导和顶层设计

运用战略思维、注重顶层设计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特点。习近平主席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必须注重战略统筹,强化顶层设计。

(一)描绘战略目标

习近平主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逐步构建军民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一是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推动全要素发展,针对军民融合发展跨军地、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的特点,对构成军民融合发展体系的各相关要素进行统筹考虑,明确各自的功能位置,协调相互关系,加强军民融合主体要素、引导调控要素、融合资源要素、支撑服务要素和融合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配合,最终达到促进信息、技术、人才、资金、设施等在军民两大领域优化配置、快速流动、合理共享和平战结合的目的。推动多领域发展,构建更加全面的基础领域资源共享体系、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军队保障社会化体系、国防动员体系;进一步加强基础领域、产业领域、科技领域、教育资源、社会服务、应急和公共安全、海洋开发和海上维权、维护海外利益等8个方面的统筹建设重点任务,加快形成全方位、多领域的融合发展态势。推动高效益发展,坚持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和市场运作的有机统一,通过军地资源的一体配置和双向流动,使国家的一份投入产生双重效益,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国防建设对经济建设的“挤占效应”,合理发挥国防建设对经济建设的“溢出效应”,实现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实现国家战略竞争效益、军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整体最大化。

▲ 于川信秘书长参加军民融合相关活动

二是逐步构建军民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国家战略是为维护和增进国家利益、实现国家目标而综合发展、合理配置和有效运用国家资源和力量的总体方略。国家战略能力是运用战略资源和手段实现战略目标的能力。战略是途径,能力是手段。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从国家总体战略的高度,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全局,将军民融合发展的理念和要求贯彻于国家总体建设的全领域全过程,在国家总体战略、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以及军事战略、海洋强国、网络强国战略等各个国家战略层次、各个领域上打破军民壁垒隔阂,大幅提升国家在重大科技创新、先进工业制造、战略性新兴领域、军事实力和战争潜力、维护国家安全、国际战略博弈等方面的战略能力,实现军民两大体系规划统筹、进程同步、力量共享、要素融合、政策协同、制度兼容,实现与国家总体建设目标的有机衔接、实现途径上军民密切协同、手段建设上军民一体交融,在强国强军的伟大进程中最大程度地凝聚军民建设合力。

(二)规划战略任务

走军民融合发展路子的实质,就是要将军民分割的两大体系整合起来,促进军民两大建设体系之间资源要素的兼容共享和流动转移,构建一个军民统一的经济和技术基础平台,使其既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满足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需要,不仅使一份投入形成两份产出,而且要通过两个领域的良性循环产生更大效益。构建这一基础平台,其关键在于“打通”二字,其具体任务包括以下6个方面:

一是基础领域资源共享。加大国家重要基础设施贯彻国防需求力度,推动军用基础设施向民用开放,广泛开展基础领域军民合建共用。

二是军民产业领域高度融合。坚持寓军于民,植根国家科技和工业基础,融入国家“大安全、大防务”体系之中,融入国民经济体系之中,实现武器装备发展从跟踪研仿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转变,科研生产体系从传统封闭向全社会优质资源开放融合转变,军工经济发展从增量扩能向产业提质增效升级转变,实现由军民结合推进到军民融合发展的阶段跃升。三是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显著。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军事技术创新体系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之中,实现两个体系相互兼容、同步发展。

四是军地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共享。加强军地教育资源统筹,着眼于提升军事人才质量深化,推动军事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拓展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范围,推进人才基础教育培养的军民融合发展,进一步形成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人才的格局。

五是军队保障社会化全面提升。建立健全军地统筹衔接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国家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军民融合发展,形成依托市场、军民统一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军队各项保障水平。

六是公共安全与国防动员体系深度融合。强化应急和公共安全体系统筹,形成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一体化动员体系。

(三)明晰战略途径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形势下的军事战略方针,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顶层设计,加强需求统合,统筹增量存量,同步推进体制和机制改革、体系和要素融合、制度和标准建设,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向军民融合发展重点领域聚焦用力,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水平提升。要从需求侧、供给侧同步发力,强化大局意识、改革创新、战略规划、法治保障。军地双方要树立一盘棋思想,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推动工作。要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在国家层面建立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要制定和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规划,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和执行力。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提高军民融合发展的法治化水平。要着眼于解决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和政策制度体系。

(四)优化战略布局

中央《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把经济布局调整同国防布局完善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水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布局,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布局基础上作出的战略谋划,是统筹国家安全需求和发展需求、兼顾经济社会效益和国防效益的聚优设计,是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各战略方向和相关区域有效落地的重要抓手,核心就是将国家战略与区域战略相衔接,顶层统筹与区域规划相配套,融合需求与区域发展相适应,优化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布局,推动从国家顶层到各个区域军民融合发展的“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结合军民融合发展实践,当前优化战略布局需要关注3个重点:

一是强化区域战略统筹。将区域融合发展纳入国家战略体系进行总体考虑,与“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以及区域发展“四大板块”(东部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相互助力、统筹推进,在区域层面将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和军队战斗力同步提升有机结合,形成与国家战略紧密衔接、与区域发展有效协同的军民融合新局面。

二是注重军事需求牵引。在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体制下,贯彻习近平主席关于军民融合发展要“发挥军事需求主导作用”的指示要求,妥善处理战斗力与生产力、市场与战场、建设与运用等关系,将“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同“以战区划设为基础”的军事空间布局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不同作战方向的军事需求和所属区域的社会经济资源条件及融合潜力有效融合。

三是注重功能特色设计。结合军民融合资源要素分布情况,综合考虑各区域军民融合建设基础与潜力,明确各区域在军民融合发展全局中所承载的特色功能,因地制宜确定军民融合发展重点、实施路径和方法策略,推动国家战略在区域层面的差异化落地,实现资源富裕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金融产业活跃区域与加工制造业密集区域、军事基础厚实地带与相对薄弱地带间的协调、均衡发展。

▲ 近年来,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成果。2017年9月,来自全国354家企业的422项技术成果亮相第三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

猜你喜欢

军民战略体系
新形势下军民融合防救体系建设探索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TODGA-TBP-OK体系对Sr、Ba、Eu的萃取/反萃行为研究
浅谈推进网信军民一体化发展
美军在武器装备采办领域推行军民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启示(上)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央视与中移动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