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半球的星空

2018-03-21陈厚尊

飞碟探索 2018年2期
关键词:星团观星星云

文/陈厚尊

毫无疑问,在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户外照明设备及其亮度的无节制增长,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已经很难再见到那种漫天繁星的景象了。只有少部分户外运动爱好者露宿野外的时候,才能偶然得见星空本来的样子。至于那些低着头、终日奔忙于钢铁森林中的人,星空已经离他们十分遥远。当然,这只是心理上的遥远。实际上,只需穿过一层薄薄的人造黄雾,最壮丽的星辰永远都在你我头顶上方几千米的地方闪耀着,比许多上班族的通勤距离还近。可就是这层混着光与霾的薄雾,将仰望的视线与整个宇宙隔绝开来。这多少有点一叶障目的意思。

不只是中国,其他国家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比如,1994年的美国洛杉矶大地震发生在凌晨4时,震中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北岭地区。它将所有人从睡梦中摇醒,迫使其来到室外避难。摇晃的大地恰好切断了这片地区的供电线。对洛杉矶的几十万居民而言,这是他们记忆中第一次站在完全黑暗的户外,在不受黄雾干扰的情况下直面夜空。那一晚以及之后的几周里,洛杉矶应急组织、天文台和媒体接到了几百通电话,好奇的人们询问大地震是否与突然变亮的星辰或突然出现的银河有关。其实,只有那些从来没有在远离城市灯光的野外看过夜空的人才会有如此反应。对此,洛杉矶格里菲斯天文台台长如是评论:“在这几十年中,由于我们中的很多人再也没有见过没有光污染的夜空,人们对真正的、布满繁星的夜空产生了误区。”那些误区是如此不堪一击,哪怕人们看一眼繁星点点的夜空就能明白它是错的。可问题就在于没人抬头去看。

有点讽刺意味的是,普通人低头看手机10分钟很少有不适,但抬头观星10分钟颈椎就像断了似的难受。因此,许多观星者都喜欢“以天为盖,以地为庐”的姿势看星星。此时,布满恒星的夜空就像一面自带IMAX效果的星图银幕,展现在观者眼前。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观星姿势尤其适合观赏流星雨。几百万年以来,我们的祖先每晚酒足饭饱以后,就是这样在深邃的星空下沉思。每当此时,观星者的心灵仿佛能穿越亿万年,彼此息息相通。不可否认,许多观星者先是被夜空独具的那种美深深吸引住,之后才走上了业余爱好者的道路。

有了一份观星的渴望,至少证明你仍然保有从祖先那儿继承来的、未泯的好奇心。接下来就是去户外,结合入门星图,实地辨认一些常见的星座。这是每位观星者都要练习的一项“基本功”。鉴于四季的星空各有不同,认星座的过程大概需要大半年的时间。简单来讲,星座相当于天上的“行政区划”,或者叫“天区”,其主要作用是方便观星者描述天象发生的大致方位。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2016年7月有一则新闻,说在中国的贵州省新建成一座500米口径的单体射电望远镜FAST。如果读者能据此判断出FAST坐落的大概位置,甚至还能联想起那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说明你的地理知识相对扎实。毫无疑问,这些额外的信息都是“贵州省”这个区划名称引发的联想。于观星者而言,星座所起的作用就类似于此。不过有两点需要说明:首先,针对各类天体,现代天文学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天球坐标系统,天体的位置都可以用一对坐标来表达。天文学家差不多已经抛弃了粗糙的天区划分法,星座的概念更多地流传于天文爱好者之间,同样也是为了方便描述天象位置,不具有任何占星学含义,不与地面上的人和事物挂钩。实际上,许多星座在天文学家和占星学家那里有不同的称呼,以示区别。例如室女座与处女座、人马座与射手座、宝瓶座与水瓶座、飞马座与天马座,等等;其次,星座与天区的划分在多数情况下是一一对应的,但有一个例外,就是春夏之交的巨蛇座,它被中间的蛇夫座分割成了“巨蛇头”和“巨蛇尾”两片天区。所以全天共有88个星座,却有89片天区。

可是,多数观星者即便花一整年的时间,挨个辨认星图上标注的所有星座,最终也只能认五六十个星座。具体的数字随纬度不同而不同。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是弯曲的,无论观天者站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于他而言,总有一片天区常年隐藏在地平线以下,也总有一片天区常年显露在地平线以上。前者称为恒隐圈,后者称为恒显圈。它们的位置遥遥相对,圈内的天区面积相等,且与观天者的纬度有关。理论上讲,对于南、北极点附近的观天者而言,地平线就是他的恒显圈,整片星空永不落下,而地平线以下的部分永不升起;赤道附近的观星者是最幸运的,他的恒隐圈与恒显圈都很狭小,可忽略不计。但在现实中,由于大气消光的问题,地平线上方的观星效果总是欠佳,赤道附近的观星者很难凭肉眼辨认出北半球的北极星和南半球的南极座。

如果你曾细心地比较过相邻两天之间的星空变化,不难发现星星总会提前几分钟抵达昨天的位置。这是地球公转导致的一种效应,提前的时间为4分钟左右。这样,一个月便会提前2小时,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一个时辰;三个月(也就是一季)提前6小时;十二个月正好提前一天,也就是一个周期轮回,星空再次回到去年相同的位置上。这一信息对观星者非常重要,活动星图就是依据这个原理制作出来的。星图的绘制者不可能绘出星座每晚的出没情况,事实上也没有必要。我们只需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给出四幅典型时刻的星图。至于其他时间,读者完全可以利用以上原理,通过简单的推算,自行得出适合自己的星图。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手上有一份5月1日21时的星图,而你的观星日期是在4月15日,那么,你大概可以在当天22时见到与星图所示基本一致的星空。当然,具体情况还与观者所在的纬度有关。鉴于全世界90%的人口都生活在北半球,因此我推断,本文的读者有90%的可能性来自北半球。若进一步考虑中文的传播范围,这个可能性显然要更高些。下面,我将以一个典型的北半球观星者(北纬32°)的视角,为读者介绍四季星空的主要特征与看点。同时,按照习惯上的四季划分法,春季星空一般出现在3月至5月的前半夜;夏季星空出现在6月至8月的前半夜;秋季星空出现在9月至11月的前半夜;而冬季星空出现在12月至次年2月的前半夜。

春季星空(3月—5月)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个万物复苏的时节。可是,春季的星空看起来却非常平淡无奇:既没有冬季的亮星璀璨,也没有夏秋两季的银河蜿蜒,只有一个巨大的、勺子模样的北斗七星倒挂于高空。我们的春季星空巡礼就从这个巨大的勺子开始(如图所示,注意,星图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东西方向与地图是相反的。读者可以面朝南,抬头琢磨一下是不是这样)。无须怀疑,北斗七星是春季星空中一个非常显眼的指示牌,即便在光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心,只需找一个黑暗的角落,抬头静心寻找,一定能辨认出它那弯曲的勺柄和规整的勺口。在中国古代一本名为《鹖冠子》的先秦道家著作里曾提到:“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知晓北斗七星的勺柄可以用来判定季节。值得一提的是,只有北纬36°以北的地区才能在秋天看到完整的北斗横卧于地平线之上的壮观景象,更靠南的地区就看不到完整的北斗了,甚至完全没入地平线以下。如果对照地图去看,你会发现河南省的郑州、洛阳等传统意义上的华夏民族活动地区差不多都在北纬34°附近。这似乎有点矛盾。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岁差,要知道,2000多年前,北斗七星在秋季的可见范围比今天要靠南许多。

北斗七星按照从勺口到勺柄末端的顺序,依次称作: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其中玉衡最亮,有1.7等,勺口与勺柄衔接处的天权最暗,只有3.3等。开阳旁边紧挨着一颗4等的暗星,需要良好的视力方能分辨出来。暗星的中文名叫“辅”,西方叫作大熊座80号星。这是人类最早发现的一对目视双星。北斗七星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星座,只是大熊座的臀部和尾巴部分。大熊座其余诸星都比北斗暗,需要至少4等以上的极限星等(差不多相当于城郊接合部的环境)才能完全分辨。以天枢、天璇两星为基准,往北延伸5倍的距离,就可以定位到小熊座的勾陈一,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北极星。在笔者接触到的许多对星空不熟悉的外行人中间,广泛流传着一个“北极星是全天最亮恒星”的谣言。这则谣言的出处恐怕很难考证了,但无论如何,事实是北极星的目视亮度只有2等,每时每刻,天空中差不多都有15颗至25颗恒星比它亮。北极星的特殊之处不在于亮度,而在于它的位置非常靠近地球自转轴在天球上的投影点。由于岁差现象的存在,小熊座勾陈一成为北极星只有几百年的历史罢了,而在2000年前的汉代,天上还没有哪颗星能担得起“北极星”的名号。12 000年后,天琴座的织女星会移至北极点附近,成为一颗“不太合格的北极星”。

3月1 5日凌晨0时的典型星空。红圈所示为春季星空的认星基点—北斗七星。

玉衡、开阳、瑶光作为斗柄三星,在春季的夜空中划出了一道美妙的弧线。顺着这道弧线延伸下去,我们就能找到春季星空中最明亮的恒星:0等的大角星、室女座最亮的1等星角宿一以及一个奇怪的四边形小星座——乌鸦座。这道弧线有个专门的名称:春季大曲线。曲线围成的圆心处,盘踞着一个黄道星座——狮子座。这是春季星空中少有的、辨识度较高的星座。狮子座的头部和前腿构成一个反写的问号,“问号”的内部是11月著名的狮子座流星雨的辐射点所在处,“问号”下的一点是一颗蓝白色的1等星——轩辕十四。无论古今中外,轩辕十四都被视为“王者之星”,它的位置十分接近黄道,也是著名的航海九星之一,其余8颗分别是:毕宿五、北河三、北落师门、娄宿三、角宿一、心宿二、河鼓二和室宿一。这9颗星都分布于天球赤道附近,相邻两颗间的赤经差约为3小时。航海九星在早期的远洋航海中被用来判断航向、推算船只的经纬度。

在以银河系平面为基本面的银道坐标系统中,北银极的位置差不多就落在狮子座与大角星之间的后发座内。由于银河系本身是一个非常扁平的恒星系统,因此,南、北两银极的方向是视线最容易穿透银河系、通往宇宙深处的方向。事实上,天文学家很早就注意到,后发座以及周围的狮子座、牧夫座、大熊座、室女座等,都是河外星系的大量聚集之所。由此看来,春季星空的寂寥无趣只是个表象,只需一架中等口径的业余天文望远镜,就能在晴朗的春季星空中观测到上百个星系了,其中比较明亮的有室女座的草帽星系M104、巨椭圆星系M87,大熊座的相互作用星系M51、风车星系M101,狮子座星系三重奏、旋涡星系NGC 2903、亮椭圆星系M49,等等。在拥有丰富的星系目标的同时,星团和星云等银河系内的深空天体却在远离银盘之处少有分布,春季星空中比较明亮的星团只有巨蟹座的鬼星团M44、古老的疏散星团M67、后发座星团、武仙座大球状星团M13,以及西沉的冬季银河中的几个星团和星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太阳会运行至双鱼座和白羊座中间一片缺少梅西耶天体的区域,被认为是一年之中最适宜进行所谓“梅西耶天体马拉松”活动的时段。理论上讲,此时的深空天体搜寻者有可能在一夜之间“走马观花式”地看遍梅西耶星表上所有的110个深空天体。这种原地操控望远镜在天球上“赶行程”的观测活动,与传统的马拉松颇有些神似,故此得名。梅西耶天体马拉松最初源于20世纪70年代,由几个北美爱好者和一个西班牙天文爱好者组织各自独立发明。第一个完成梅西耶天体马拉松挑战的人可能是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的Gerry Rattley。要完成整个观测任务,必须有好的观测条件以及开阔的地理位置。同时,一份高效的观测指南也必不可少,它可以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观测尽可能多的梅西耶天体。

后发星团,又称Melotte 1 1,这个星团其实就是后发座本身,位于狮子座和大角之间。

夏季星空(6月—8月)

斗柄南指,天下皆夏。现在我们开始介绍夏季星空。

只要提前做好了驱蚊措施,北半球的夏夜无疑是最适合观星的,尤其是观赏银河。只需挑选一个无月的晴夜,待夕阳西沉后1小时,粗壮的银河定会现身于深邃的苍穹,自南向北横贯夜空,将牛郎、织女二星分隔天河两侧,恰如中国古代最凄婉的爱情故事描述的那般……你看,老祖宗早就告诉过我们,要认识夏季星空,须得从著名的夏季大三角开始。

夏季大三角是当季夜空中最具辨识度的一个特征,它由夏季星空中最明亮的三颗恒星组成,分别是天琴座的织女一(织女星)、天鹅座的天津四、天鹰座的河鼓二(牛郎星)。其中织女一最亮,亮度有0.04等,与大角星相当;河鼓二亮度次之,有0.7等;天津四最暗,也有1.2等。历史上,天文学家曾经把织女一当作0等的标准星,用以测量和校准其他恒星的亮度。河鼓二虽然在亮度上次于织女一,却比织女一更靠近地球。目前,河鼓二正在缓慢地飘离主序星带,成为一颗亚巨星,说明它的核心聚集了相当多的氦,只是尚未达到点火温度。天鹅座的α星天津四是一颗非常有意思的恒星,它代表了天鹅座的尾巴,沉浸在银河之中,其貌不扬。它的视亮度只有织女一的1/3,在全天亮星排行榜上只能勉强排在第19位。可实际上,织女一距离我们只有25光年,而天津四与我们的距离有1400光年,比几乎所有肉眼可见的恒星距离都远,是一颗货真价实的蓝巨星!有个简单的类比能更直观地说明天津四到底有多明亮。譬如我们在暗夜看到两团火焰,一团距离我们25米,另一团距离我们1.4千米,而且这两团火焰看起来居然差不多亮!如果说25米外的只是一小堆篝火的话,那1.4千米外的岂不是一场森林大火了?

6月1 5日凌晨0时的典型星空,红线所示为夏季认星的起点—夏季大三角。

其实,天津四所在的天鹅座也是一个非常有辨识度的星座,它活像一只朝银心展翅飞翔的大鸟。笃信基督教的西方文明称它为“北天大十字架”,尤其在深秋之夜,当天鹅座头朝下垂直矗立于西北方地平线上的时候,像极了一个巨大的十字架。这一幕也曾出现在宫泽贤治永远的未完之作《银河铁道之夜》的场景中。天鹅座头部是一颗3等星,在市区中心肉眼勉强可见。若用大型双筒望远镜或天文望远镜放大20倍以上观察,就能发现它其实是一对挨着的黄蓝双星,主星呈琥珀色,是一颗年老的红巨星;伴星呈蓝绿色,是一颗带有发射线的B型主序星。由于它们在颜色上是互补的,因而成为天空中最具观赏性的双星组合。

巴纳德星系。这个星系本身在光学波段足够明亮,但是因为弥散面积大,所以即使在晴朗的条件下,业余目视设备也很难寻觅到它的踪迹。

顺着天鹅座飞行的方向延伸大约3倍的距离,我们就来到了夏季银河最粗壮的部分,也就是银心附近。这部分天区主要归属于两个星座——天蝎座和人马座。蛇夫座与半人马座也有涉及,不过,真正潜入半人马座的银心部分都落在了地平线以下,那里同样包含十分丰富的深空天体,只是北半球无缘观赏罢了。银心附近的深空天体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齐全。规模较大的疏散星团有天蝎座尾巴上的托勒密星团M7、蝴蝶星团M6、北天珠宝盒星团NGC 6231,球状星团有M22、M4、M54、M55等,发射星云有礁湖星云M8、鹰星云M16、欧米茄星云M17、三裂星云M20、猫爪星云NGC 6334,心宿二旁边另有一片发射星云和反射星云混在一起的“调色盘”,以及更远处一大片形如黑马(也有人觉得像烟斗)的暗星云,都是极具观赏性的星云目标。行星状星云有IC4637、NGC 6644等,数量很多但有名气的很少。在银心附近寻找星系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并非是因为这里天生就星系匮乏,而是大部分星系都被厚重的尘埃带遮挡了。比如,人马座中就藏匿着两个著名的星系:巴纳德星系NGC 6822和人马座矮椭球星系(SagDEG),前者是一个棒旋不规则星系,由美籍天文学家巴纳德于1881年发现,是本星系群的成员之一;后者是被银河系新近吞并的一个矮椭球星系,银河系附近的几条明显的星流被认为是它穿越银盘时留在身后的潮汐尾,而前面提到过的球状星团M54也被证实是该星系中尚未被剥离的三个球状星团成员之一。

除此之外,银心附近还有一个非常另类的深空天体:人马座恒星云M24。初看起来,M24好像是银河系中部一个膨大的星云,但实际上它是盘踞在银河系盘面上的厚重的暗星云中间的一个空洞。透过它,人们可一窥银河系中心的模样。所以严格来讲,M24不能算作一个天体,它其实是银河的一部分。

9月15日凌晨0时的典型星空,红圈所示为秋季星空的认星基点—秋季四边形。

秋季星空(9月—11月)

斗柄西指,天下皆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特别适合用来抒发观星者对秋季星空的印象。北半球的这个时候,地面吸收太阳光的热量逐渐比夏天少,从地面蒸发到空气中的水分也随之减少,这样空中的云也就少了,即使有云也是淡淡的一层,能见度很好,加之南侵的冷空气渐趋频繁,容易出现白天晴空万里,夜间星斗满天的景象。

关于秋日的星空,《诗经·国风》有云: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此处的“火”并非指火星(火星在古籍中称荧惑),而是指天蝎座的心宿二。心宿二看起来是火红色的,在中国古代常被称为“大火”。所以,“七月流火”即是大火星在七月朝西南地平线沉去,天气将寒之意。注意,这里的七月是周历七月。周历的一年只有十个月,七月大致相当于农历的九月,也就是公历的10月。当然,由于春分点的缓慢西退(即岁差现象),这句源自2000多年前《诗经》里的天象描述已经与今日的观测不太相符了。

同春季和夏季星空类似,秋季星空也有一个认星的起点:秋季四边形。这四颗星分别是室宿一、室宿二、壁宿一、壁宿二。按照星座划分的话,除壁宿二属于仙女座外,其余三颗都属于飞马座,所以也有人干脆称之为“飞马座四边形”。秋季四边形是秋季群星中最具辨识度的一个特征,前半夜看到它高悬夜空,当知已是秋季来临。如果你仔细观察四边形内部,会发现偌大的一个天区内几乎没什么亮星。事实确实如此。天文爱好者常常通过“数某个给定天区内可见星星数目”的方法,定量测定夜空的极限星等,也就是当夜肉眼可见的最暗星等。数值越大,说明夜空背景越暗,观星条件越好。这样约定俗成的天区全天共有30个,差不多在天球上均匀分布,以方便爱好者随时随地测定夜空的极限星等。飞马座四边形就是其中的计数天区之一,代号Peg。根据对照表,四边形内没有亮于4等的星,亮于5等的星只有4颗,亮于6等的星也只有9颗。

秋季四边形左下角有一个巨大的V形星座包围着它,这就是黄道星座中的双鱼座,V字的两个分支分别代表一条鱼。双鱼座是一个缺乏亮星的大星座,需要在光害较轻的野外才能一览全貌。双鱼座的左侧是黄道上的下一个星座:白羊座。它的主体只是两颗间距不远的2等星,在城市的光雾中也能看到。在秋季的夜空中寻找春分点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春分点自古就是天文学上非常重要的概念,是赤经和黄经的起算点,也是天球赤道与黄道的升交点。由于前述的岁差效应,春分点在天球上不是固定的,而是在自东向西缓慢退行中,每年大约退行50角秒。今日的春分点大致位于双鱼座λ星东边4.5°的地方,也就是右侧那条“鱼”的鱼颈靠下一点的位置。也可以用壁宿二与壁宿一连线向下延长1倍的方法大致定位春分点。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春分点位于白羊座内;400多年后,春分点将进入宝瓶座。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地球长达2.5万多年的岁差运动周期面前,人类的文明史也不过短短的一瞬而已。

北美洲星云(左)与鹈鹕星云(右),是天文爱好者最热衷的拍摄目标之一。

白羊座旁边的锐角三角形是三角座,其中有个著名的旋涡星系M33,要裸眼观测到它对夜空的黑暗度要求比较高。三角座旁边是仙女座。在郊区的野外,裸眼可见仙女座中一个形如烛火的灰白色小天体,这便是大名鼎鼎的仙女座星系M31了。M31、M33与银河系是三个老大级别的成员,靠万有引力牵引着至少50个不规则星系和矮星系,共同组成了本星系群。

秋季的夜空中也有一条醒目的银河,即秋季银河。它从天津四流淌出来,途经“铅笔头形状”的仙王座和“W形状”的仙后座,进入“五边形”的御夫座。其中也包含了许多星团和星云,比如英仙座双星团、仙后座疏散星团M103、猫头鹰星团NGC457、疏散星团M39等等。用肉眼直接目视星云需要大口径设备,但改装了Hα滤镜的单反相机可以更容易地揭示它们的存在,比如天津四身后的北美洲星云NGC 7000、加州星云NGC 1499、吃豆人星云NGC 281、象鼻星云IC1396、心脏与灵魂星云IC1805&IC1848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每年8月上旬活跃于夏夜中的英仙座流星雨的辐射点就落于双星团附近。

冬季星空(1 2月—次年2月)

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冬季的星空从来都不缺乏耀眼的明星——整个猎户座的7颗主星基本都是2等以上的亮星(许多人初次认星都是从猎户座开始的,譬如笔者),更不用说全天除太阳外最明亮的恒星——大犬座的天狼星了。其他亮星诸如小犬座的南河三,金牛座的毕宿五,双子座的北河二、北河三,御夫座的五车二,随便哪一颗放在其他季节都属最明亮之列,却在冬季的星空中排不上号。所以,即便是在光雾弥漫的城市中,也能在冬季自欺欺人地体验一把“漫天星斗”的错觉。实际上,在没有光害的野外,冬季星空更是精彩纷呈。比如冬季的银河,虽然没有夏季银河那般气势磅礴,却也带着一种如梦如幻的颗粒感横贯天顶。银河中的各式深空天体犹如一颗颗散落在牛奶路边的宝石,等待着观星者去捡拾。其中最显眼的当属昴星团M45和猎户座大星云M42,前者是金牛座中一个非常年轻的疏散星团,后者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片恒星形成区,属于更大的猎户座分子云的一部分。对天文爱好者而言,这是两个常看常新的目标,不同口径的设备可以在其中揭示出不同尺度的有趣细节。除此之外,东边巨蟹座的鬼星团M44、金牛座的毕星团、天狼星下方的疏散星团M41、船尾座的疏散星团M47、双子座脚上的疏散星团M35等,都是适合初学者观赏的目标。

1 2月1 5日凌晨0时的典型星空,红线所示为冬季认星的起点——冬季大三角。

星系漫步者星团

冬季的夜空中另有一些不那么显眼,需要用双筒望远镜或天文望远镜耐心寻找的目标,也别有一番韵味。比如金牛座天关星旁边的超新星遗迹——蟹状星云M1,是大名鼎鼎的1054超新星抛射出的遗骸;又比如猎户座腰带旁的M78星云,是一个迷人的反射星云,江湖传言这里是奥特曼的故乡;还有御夫座五边形内部的疏散星团M37、M36、M38,“三兄弟”的长相都不一样;再有船底座另一个疏散星团M46,在望远镜里看起来犹如一盘细沙,仔细辨认之下,其中居然藏着一个精致的灰色小烟圈——美丽的行星状星云NGC 2438;还有位于天猫座的“星系漫步者星团”C25,这是一个距离地球有27万光年的超远距离球状星团,位于银河系的边缘,由于未知的原因被银河系高速抛出,将来有可能成为一个流浪于星系际空间的孤独旅者;此外还有麒麟座的玫瑰星云NGC 2237、圆锥星云NGC 2264、波江座的巫头星云NGC 1909、双子座的水母星云IC443、参宿一旁的马头星云IC434和火焰星云NGC 2024等等。

此时,在冬季夜空的东方,我们终于又见到了熟悉的春季星空代表成员——反问号的狮子座。不知不觉间,旧的一年悄然溜走,新的一年即将到来。苍穹之上的群星就是这样如轮毂一般周而复始地运转下去,直到永远。到此为止,我们已经基本熟悉了全天的四季星空,但也只是北半球的认星过程。至于南半球的夜晚,对像笔者这样还只是在星图上见过它们的人来说,也只会纸上谈兵罢了。当我们这些习惯了用北极星对极轴的人猛然站在南半球星空之下的时候,多半是一脸茫然,如临外星,连基本的观测都很难开展。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会开心地像个蹒跚学步的孩子,瞬间又回到了认星初学者的阶段,而周围一切都会是崭新的开始。

猜你喜欢

星团观星星云
有眼无珠
戴一片宇宙星云
一起来观星
一起来观星
一起来观星
一起来观星
昴星团
宇宙中的拓荒者——球状星团
玫魂星云
三叶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