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亚区域合作逢“大年”

2018-03-20姜跃春王嘉珮

人民周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东亚地区东亚经济体

姜跃春 王嘉珮

今年是东亚区域合作的“大年”,恰逢东盟成立50周年和10+3合作启动20周年。明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

11月12日至16日,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包括第20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20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第12届东亚峰会,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

2017年以来,全球贸易投资活动回暖,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活跃的内部需求推动了东亚地区的稳步增长。但保护主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及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等诸多因素,增加了发展的外部挑战。

今年是东亚区域合作的“大年”,恰逢东盟成立50周年和10+3合作启动20周年。明年是中國-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中国-东盟关系将开启转段升级新征程,东亚合作将迎来新机遇。

此次系列会议聚焦对话合作,努力扩大共识,共谋互利发展,共同应对紧迫挑战,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社会人文、非传统安全等领域合作,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东亚作出新贡献。

东亚经济态势

在东亚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日本第二季度年化增长率为2.5%,经济扩张趋势已持续6个季度,在政府大规模刺激政策推动下,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公共投资和私人消费延续增长势头,预计全年实际增长率为1.5%。

韩国第三季度同比增长3.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1%,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预计全年增长3.0%。

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主要东盟国家私人消费增长迅速,在政府大型基建项目等措施推动下,私人投资也大幅增长,多数东盟国家全年经济增速预计将在3%以上。

东亚各经济体增速虽略低于南亚,但仍普遍高于其他地区,从全球范围看,东亚地区仍是经济颇具活力的地区。

东亚地区贸易与投资回暖,区域内融合度进一步加强。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改善,尤其是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不同程度的复苏,东亚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外部需求增强,对外贸易和外资流入好转。其中,泰国出口止跌回升,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等国电器、半导体等制造业出口上涨;这些经济体的外资净流入也保持上涨或高位态势。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使部分制造业生产逐步向东盟转移,区域内经贸联系进一步加强。

亚开行数据显示,2016年东盟“10+3”域内贸易所占比重已经上升至47%,域内投资比重上涨至57.8%。今年这一趋势或仍将持续。

中国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中国是日、韩及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前三季度对三大经济体进出口均实现大幅增长。随着增长从投资和出口驱动向消费驱动的转型,中国经济正逐步发挥积极的外溢效应,成为美、欧、日之外东亚地区的重要消费市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加快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中国对日、韩和东盟的投资见涨,尤其在东盟地区,中国已成为柬埔寨、老挝等国的最大外资来源地。在贸易和投资推动下,区域生产网络继续深入发展,中国仍以日、韩为重要的核心零部件来源地,同时加快了同东盟在基建、能源、轻工纺织、化工、装备制造等领域的产能合作,域内生产网络更趋紧密。

经济发展需继续克服障碍

首先,外向型增长模式或受到冲击。长期以来,东亚经济体依靠外来投资和技术,以中间产品贸易为渠道逐步形成区域生产网络,带动了域内经济的高速发展。但东亚地区的生产能力高度依赖美国、欧洲等少数最终市场,外向型增长特征明显。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尚未促使大部分东亚经济体进行深入有效的经济结构调整,投资和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依旧。虽然区域内贸易和投资比重逐步上升,但有研究显示,目前大部分域内贸易仍然与域外需求紧密相关。随着全球生产大幅扩张和消费萎靡不振的矛盾日益突出,部分经济体将全球化视为零和博弈,对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全球性、机制化安排兴趣索然,保护主义似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对东亚的生产和增长模式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东亚经济增长和生产能力的提升对初级产品需求增加,而在供给刚性制约和金融化趋势的共同影响下,初级产品价格极易出现巨幅波动。原材料和最终市场的双重压力,将使东亚生产模式的可持续性受到一定考验。

其次,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容小觑。一方面,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正常化,可能增加东亚地区资本流出风险。过去两年间,美联储已经进行四次加息,并启动了缩表进程,新上任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或将延续货币政策渐进式正常化的节奏;10月欧央行如期缩减量化宽松规模,英国央行也于近日开启十年内的首次加息。从历史经验看,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国的货币紧缩政策将吸引国际资本流入,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资产价格下跌,进一步加速资本流出,增加流动性紧缩风险;各货币当局可能会被迫加息以减缓资本流出速度,宏观政策空间被压缩。2017年以来,东亚主要经济体资本外流状况有所改善,外汇储备也相对充足,但仍需谨慎面对相关风险。

另一方面,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东亚主要经济体的非金融私人部门借贷不断增长,导致多个主要经济体非金融私人部门债务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历史极值,其中韩国和新加坡接近190%。随着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收紧,企业债务面临利率上涨、本币贬值等多重压力,甚至有可能波及金融部门,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

推进区域经济合作进程

目前,东亚已形成双边和多边机制共存的区域合作格局。东盟“10+1”“10+3”“10+6”等多个层面的对话机制是推动东亚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的主渠道;贸易领域以双边安排为主,有数据显示域内各经济体间已经签署近50个双边自贸协定;域内经济体以清迈倡议多边化、亚洲债券基金等为核心,建立了以多边为主的金融合作机制。

区域合作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贸易安排量多质低。虽然双边自贸协定数量众多,但总体而言其规则和标准水平较低,贸易、投资自由化程度尚待提高;域内经济体似有重双边轻多边的倾向,目前为止尚未形成统一的区域贸易安排。再比如,域外国家的影响。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曾被认为是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一条路径,美国虽已退出TPP,但特朗普政府有意与域内经济体建立双边贸易安排,这可能使东亚地区数量繁多的自贸协定网络更趋复杂。

目前看,东亚经济体外储充足、通胀可控,经济韧性仍强。展望未来,东亚经济体应加强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着力提升域内消费能力,逐步减少对欧美等少数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

二是继续推动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为区域生产网络的深入发展扫除障碍;

三是加强金融合作,特别是宏观政策的协调,提升域内经济体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

猜你喜欢

东亚地区东亚经济体
中国石材业的多个第一正在被其它新兴经济体国家所替代
“东亚汉诗史(多卷本)”简介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应对空间有多大
我校东亚研究院一行应邀访问韩国东亚大学
如何看待我国的高投资率
会“珰”洞鉴以昭然——古代东亚地区冠饰“珰”之探究
未定的东亚多边体制与能动的中国东亚政策
东亚书院的赓续与复兴
论中国的社会福利建设:在转型经济体中提供退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