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旅游扶贫 金融助力
2018-03-20红星
红星
党的十九大之后,陕西省宝鸡市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与全国同步出发,全面向贫困发起总攻,全市上下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提高政治站位,把握精准要义,坚持严实作风,下足“绣花”功夫,用精准“针法”,“绣”出贫困群众新生活、脱贫攻坚新画卷,矢志不移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在实际工作中,宝鸡市探索出了“三力”“四转”的“旅游+扶贫”模式以及金融助力脱贫攻坚中的四大创新举措值得探讨和推广。
“三力”“四转”助飞旅游脱贫梦
数字是苍白的,也是最有力的,这是一组来自宝鸡市脱贫一线的数字: 今年前9个月全市接待游客6658万人、旅游总收入达475亿元;2016年全市旅游人数达到632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39.8亿元;全市实现14万贫困人口脱贫,其中依靠“旅游+扶贫”实现5万人脱贫,占全市脱贫人口的35%;2017年7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宝鸡视察,对宝鸡依靠“旅游+扶贫”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给予高度肯定。
“三力”合一促脱贫。近年来,宝鸡市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十三五”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适应全民旅游、全域旅游的新常态,把山区变景区,靠景区带山区,走活了以旅带农、兴旅富民的脱贫攻坚“先手棋”。
——发挥党政的主推力作用,规划大景区。连片贫困地区的党政领导将目光锁定在极具观光旅游和健康养老价值的山水上,变贫困地区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按照“建一个大景点,带火一片贫困村”的思路,使旅游发展和扶贫开发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步显效,促进产业和民生共赢。
——发挥企业的主动力作用,建设大景区。结合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把最优质的山区资源做成一个个项目,培育成一个个稳定增收的产业,积极吸引国内有实力的大企业投资景区开发。
——发挥农户的主力军作用,跟进大景区。大景区带来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提供了众多的就业致富机会。市县两级加大技能培训力度,让贫困户不掏腰包就能学技术。一方面,补贴到企业。将扶贫补助资金与景区企业用工有效衔接,由景区企业组织培训。另一方面,开展专业培训。
“四转”带来稳收益。“旅游+扶贫”从表象看是收入增加了,脱贫目标实现了,从本质看却是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是对原有生活的重新塑造。
——农民转工人。就业是民生之本,到景区上班相比较田间耕作收入有保障、就业渠道广、灾情风险小,就如同给贫困户端上了“金饭碗”。
——庭院转驿站。乡村庭院青山环抱,竹篱小院瓜果飘香,门前小道闲庭散步,是住惯高楼大厦的游客青睐和向往的“桃花源”。
——山货转商品。土特产无公害、纯天然,凝聚着乡土气息、关中乡情、民俗文化,成为特色旅游产品,延伸了旅游产业链,也给大山里的群众带来了无限商机。
——乡土转文化。“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在城市化进程的浪潮中,乡村成为每个人内心深处乡愁的载体。游客深入大山深处,体验民俗,感受农耕文化,成为旅游新的风向标。
宝鸡实践的“旅游+扶贫”,将贫困户嵌入旅游产业链,实现了贫困群体面增收、尊严生活,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和启迪:选对路,让沉寂山水火起来;巧嵌入,让贫困户富起来;广联结,让各方利益顺起来;接地气,让脱贫成效实起来;善攻心,让自力农户多起来。
四大金融创新举措助力宝鸡脱贫攻坚
近年来,宝鸡市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有关要求,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创新金融扶持方式”,打赢脱贫攻坚战。截至2017年6月末,宝鸡市金融机构共发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37亿元。创新金融扶持方式有何秘诀?
宝鸡市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明确全市金融扶贫工作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措施、组织保障及组织领导机构,先后制定一系列计划措施,全面构筑起金融扶贫的政策框架,为金融机构参与脱贫攻坚指明了重点和方向,做好了整体规划。
目标明确后,工作组立即建立协调机制,一方面加强与发改委、扶贫办、农业局、财政局等部门间的政策协调和沟通,密切关注并协调解决金融扶贫工作中的新问题。另一方面,加强小额信贷督查,对扶贫小额信贷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确保小额信贷工作落到实处。
秘诀之二是加强资金支持创新,提升金融供给水平。宝鸡市在辖区内通过银行创新扶贫贷款业务鼓励各贫困县充分利用扶贫再贷款优惠政策、办理信贷资产质押常备借贷便利业务,缓解辖区银行流动性困难、推动银行成立金融扶贫部门;通过市银监分局来指导银行机构政策宣传、落实利率政策等举措,提高扶贫小额信贷获贷率;通过开展“百家、千点、万户”创新型金融精准扶贫行动,从政策、资金、担保、贴息等方面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脱贫。
截至6月末,国开行陕西分行已向宝鸡市发放易地搬迁贷款1.8亿元、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贷款5.75亿元、生源地助學贷款3569万元,帮助5366名家庭困难学生圆梦大学。
加强产品服务创新,丰富金融扶贫载体是宝鸡市金融助力脱贫攻坚的第三个秘诀。宝鸡市以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为主题,开展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竞赛活动,市金融机构推出近30款金融扶贫产品。
宝鸡市金融机构立足县域县情,创新工作方式,着力打造具有县域特色的金融扶贫新模式。麟游县为贫困户量身定制“十户一体”扶贫模式,以“产业贷”“扶智贷”“健康贷”“安居贷”等金融产品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千阳县通过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完成土地确权颁证,建立土地流转交易登记县镇村三级服务机构和风险补偿基金,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宝鸡市通过组织开展“百点十乡”支付惠农工程和农村支付“互联网+”建设工程,建立惠农支付示范乡镇和惠农支付服务示范点,推动全市农村地区加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普惠金融惠及全市城乡。
秘诀之四在于加强保障措施创新,有效防范潜在金融风险。截至目前,宝鸡市扶贫担保基金总规模达到1.24亿元,扶贫担保基金实现县域全覆盖;组织推广“一元民生”保险,由政府出资为区域内所有户籍人口和暂住人口每人每年缴纳一元保费,每人累计赔偿限额为6万元,实现了金融扶贫保险兜底全覆盖;以“财政+金融+担保”的合作方式,由市财政和财投控股筹资建立2亿元农业产业扶贫信贷担保基金,通过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为参与扶贫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提供融资担保,费用由财政补助、利息由财政贴息,实现了产业扶贫信贷担保基金实现县域全覆盖。
除此之外,宝鸡市金融办还通过积极进行政策宣导、完善上市后备企业库、研究出台扶持政策等措施来加大资本市场发展,助力脱贫攻坚。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更加突出,全力以赴,真抓实干,方能在攻坚阶段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