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则不达,警惕“假性勤奋焦虑”
2018-03-20卜宗晖
卜宗晖
有些人为了摆脱“慢”,过分追求“快”,每天都把计划排得满满的,并且要求自己尽可能快地去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做往往会引起“假性勤奋焦虑”,也就是越努力学习效率越低,人也感到越来越焦虑。“假性勤奋焦虑”有哪些表现,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表现一:时间安排得太紧,学习耗时长,效果却不佳。
部分学生秉承“勤能补拙”的学习精神,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学习,给自己营造十分努力的心理情境,但却没有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對策】执行学习任务就像是挖矿,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从矿石里提炼出来多少金子,而不是挖了多少矿。学习也是如此,重要的是学到了什么,而不是学习了多长时间。你可以用一个本子记下一天中要完成的重要任务,然后在最有效率的时间里做最重要的任务,完成任务后可以让自己放松一会儿,不必把全天的时间都用来学习。
表现二:计划一旦被打乱就不知所措,焦躁烦闷。
一些学生因为对自己的能力进行了过高的估计,认为学习任务必须一一按照计划执行,从而给自己增添了强烈的压迫感,有时即使坚持了下来,也会感到疲累,效率也因此越来越低。
【对策】既然计划已经被打乱了,不如好好拥抱变化,认真完成突如其来的任务,并快速调整计划,适当减少一些任务安排,量力而行。精力充足时就多学一些,状态不佳时少学一些,或者换一门科目来学习。
“慢”也是一种风格
“慢”的情况因人而异,有人确实是由于某些能力不足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但并不是说学习慢的人就不能取得好成绩。辩证地去看待这个问题,你会发现“慢学生”也有春天。
曾国藩其实也是个“慢学生”,他从14岁开始参加县试,考了7次,直到23岁才考上秀才。他读书只能用笨方法:不读懂这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据说,有一次小偷潜进他的房间,想等他睡着了再行窃,可是他回来后背书背到大半夜还是背不出来,连躲在房梁上的小偷都背下了……虽是传言,但曾国藩的“慢”是出了名的。
在他考上秀才后的第四年,他就靠着这股愚笨之力考中了进士,之后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成就了一番伟业。可见,“慢学生”只要有毅力,肯用功,讲方法,也是可以变优秀的。所以,与其认为“慢”就是笨,不如把它当成一种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