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保障措施

2018-03-20于丽燕

长春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素养艺术学校

于丽燕

(东北石油大学 艺术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1 政策和制度保障

近些年,高校对素质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人们逐渐意识到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艺术教育,而艺术教育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质,艺术教育由受轻视到受重视的转变,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从1981年到2014年,我国公共艺术教育一直在不断发展,党中央和教育部门对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高度重视,颁发了一系列文件,对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提出要求,进行指导。主要包括《当前艺术教育事业若干问题的意见》(1981)、《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普及艺术教育的意见》(1988)、《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1989)、《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1996)、《全国学校艺术发展规划(2001-2010)》(200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2006)、《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等,甚至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也对美育进行了重要阐释,只有德、智、体、美四育有机融合,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些文件再次强调了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性。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从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角度确立了美育的地位,美育被纳入教育方针,是我国美育事业近30年来的最大收获之一。

除了国家对艺术教育重视,普通高校也需要贯彻国家方针,做好艺术教育工作;各高校要制定符合校情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确立短期、中长期发展目标及具体实施步骤,并把其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中;在经费上向艺术教育倾斜,加大设施投入力度,完善艺术教学与活动配备,为艺术教学健康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 师资队伍的保障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近些年取得了长足发展,具备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对艺术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公共艺术课程的开设离不开师资队伍的保障,师资队伍素养的高低决定着艺术教育的质量高下,因此,需要从以下3方面进行提高,以保障艺术教育蓬勃发展。

2.1 优化结构,提升素养

合理的师资结构与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是高校师资水平得到整体提高的先决条件。逐步完善进人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吸引人才;高校在引进教师时不仅要考察其专业技能,还应注重其综合艺术素养的程度,“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是引进教师所着重考量的标准,只有这样才符合艺术教育的本质内涵和发展规律。着力改善师资结构,建构较为稳定的师资队伍;高校教师队伍结构,尤其是学历、职称结构是教师专业理论基础、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标志,是教学革新和学术发展的后劲所在。有效改善师资结构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合理引进学历、职称较高的人才;二是中青年教师的多渠道培养,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通过多种形式,如进修、培训、观摩、考查、国内外学术交流等,使教师的整体教学科研水平得以加强和提高。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升整体素养。师德建设是教育教学规律的体现,也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内在要求。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是师资队伍综合素养水平不高,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解决:其一是教师的知识素养,具备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是艺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教师要有广博的人文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作为根基,才能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融会贯通地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才能对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进行全面、系统、准确、敏锐的分析,并给予学生处理和解决世界问题的方法与建议;其二是教师的能力素养,从事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师既要具备驾驭专业知识的能力,也要不断提高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更要具备艺术科研的创新能力;其三是教师的人文素养,艺术教师综合素养中人文素养是处在核心位置的,它对于艺术教师来说,尤为重要,人文素养的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它体现了人对自身的一种关怀,也是艺术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1]。

2.2 教研共进,形成合力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和科研是学校中的重中之重,二者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并最终形成合力,均衡发展。为使教研更好地融合,应主要从两方面着手:首先,建立教研协调发展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只有改变单一、落后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营造适于教研融合发展的环境,才能保证学术思想和教学环境相结合,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相辅相成,促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高速发展。其次,创新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双效考核机制,高校要根据自己的校情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动态发展的思维认识到科研促教学、教学推科研,只有二者协调发展,才能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科研水平,推动艺术教育跨上新台阶。

2.3 科学评价,有效激励

高校管理者要建立符合艺术发展规律和艺术特点的专项考核评价体系和有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艺术教育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激发教师的热情,从而促进高校艺术教育的健康与长远发展。可以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建立专项评价考核体系。要针对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确立多样化的教学和科研的评价指标,对教师作综合性的评价,而不是以简单的量化手段来评价,最终使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水平在个体成长中都得到共同的进步。其次,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对艺术教师进行有效的激励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健全科学的教师激励机制对于高校长远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构建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结合的机制,以满足教师的基本需求为前提,才能调动教师积极性,发掘教师潜能,确保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形成[2]。

3 设施与经费保障

提升软硬件水平是保障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高校应努力完善艺术课程体系建设的各项保障措施,如教学器材、教学实践场所、实践活动设备等,并且在经费投入上有一定倾斜。国家教委在1996年曾下发文件《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其中指出:各高校要根据艺术课程与活动的实际需要,配备专用教室与场馆,并根据专业不同,进行不同设施配备。之后又下发一系列文件,强调要增加艺术教育的投入,保证艺术教育的基本需求,逐步配齐艺术教育教学的基本器材,满足艺术活动所需。

配套的设施建设主要有4部分组成:一是理论鉴赏课的设施建设,艺术理论课、鉴赏课一般需要多媒体、投影仪等常规设备,教室以大型阶梯教室为主,这些课程的教室可与其他专业的理论课共用,既解决了公共艺术教室紧缺问题,又实现了资源共享;二是实践课设施建设,实践课可以按照艺术的主要门类划分为4类,即美术专用画室、音乐专用琴房、舞蹈专用练功房、戏剧影视专用教室。这些教室除了需要多媒体、投影仪、视听设备以外,还要针对专业方向的不同在教室配备钢琴、电子琴、音响设备、把杆、舞蹈镜子、画架、画板、写生用具、服装、道具等符合专业特点的设施;三是活动场馆的设施建设,设置专用的艺术中心、大学生艺术活动中心、剧场、展厅,使艺术团、各类社团和选修实践课程的大学生有固定的活动场地,并配有独立的配套设施;四是艺术教育资源库的设施建设,艺术教育资源库包括图书、光盘、影像、音像、电子书等,把中外美术馆、博物馆或民间艺术以及文化遗产等收录到资源库中供教学或学生自学使用,通过购买艺术类数据库,来开阔学生眼界,甚至可以收藏师生作品,或购买社会名家作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艺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学校还要对艺术教育的资源加大投入力度,从满足最基本的艺术教育条件入手,不断改善艺术教育的办学条件,把充足的艺术资源提供给每个学生。

从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经费投入主要包括3方面,即硬件投入、软件投入、艺术活动投入。其中硬件投入包括艺术教育设施、器材、设备、艺术活动场地等,甚至包括为艺术教师提供充足的艺术书籍资料和音像资料等;软件投入包括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长短期培训以及艺术教育科学研究、奖励等;艺术活动投入包括艺术社团建设、艺术活动开展、艺术节及艺术展演等各种艺术活动。艺术教育属于高投入事业,需要多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没有投入,就没有发展,高校只有加大投入力度,才能确保艺术教育的有效、健康、长远发展。

4 校外实践基地保障

实践教育是我国高校育人的优良传统,它既能对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有所提升,也能培养学生通过应用知识造福社会的品质,而实践基地则是践行实践教育最好的途径。艺术教育的实践不同于其他学科,要积极开辟“社会大课堂”,将学校艺术教育与社会文化建设相整合以提升学生艺术水平;通过校外实习与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而全面的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使艺术成为他们认识世界的另外一种方式,同时,也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4.1 校外实践基地的实施原则

4.1.1 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的一体性

教育,从纵向看是终身教育,从横向看随时都在受教育和教育他人,教育是由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两部分组成的。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课外活动)涵盖了人的一切活动,二者是一体的。学校教育最初仅仅是指课堂教育。由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教育的范围逐步扩大,学生在校时间增多,要求学校把课外教育也纳入到学校的管理当中。理想的课外教育应是对课堂教育知识和理论的实践、应用。无论是人才的全面发展还是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课外教育的实际锻炼和持续学习,从艺术教育的具体要求来讲,课外教育应该是课堂艺术教育的延伸、演练和深化。

4.1.2 学校与社会一体

从学校教育的发展来看,校外教育不仅需要学校老师的监管和指导,还需要社会组织在活动倾向、活动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学校与社会组织协调、沟通,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4.1.3 兴趣与就业结合

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来说,学校教育是为了向社会输送人才,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在课堂与课外时间,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审美鉴赏力、人文情怀等;在就业环境日趋严峻的当下,将校外艺术教育实践定位于为就业、职场做铺垫、打基础,也是情理之中。公共艺术教育从专业的角度说,是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从普泛的角度说,则是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扩大知识面。而经过四类课程的训练,能在校外实践基地实训的学生则不妨像艺术专业学生一样严格要求自己的艺术技巧,在就业中增强自己就业竞争力。

4.2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三个保障

4.2.1 管理保障

规范管理是艺术实践基地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学校应成立艺术实践基地领导小组和艺术实践教学指导小组,对其分工进行明确,各负其责,领导小组由校企双方人员共同组成,负责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整体运作;教学指导小组由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教师担任,负责制定适合艺术实践的教学内容和基地要求的艺术实践教学实施办法,落实艺术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加强对艺术实践教学工作的指导、检查和评估。两个小组的设立,为艺术实践基地的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以便基地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4.2.2 制度保障

制定并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与条例,是学校完善基地建设的另一保障。它包括教师责任制度、运行管理制度、权益保障制度等,还要对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或艺术实训时的劳动保护和报酬,学校和企业、社会有关团体等的权利、义务和职责问题都予以明确;制定相应的考核、奖惩制度,对学生平时出勤情况和艺术综合运用能力等实践情况进行考核,通过科学、全方位的管理,使艺术实践教学工作得以正常、规范、有序地运行。

4.2.3 经费保障

学校要加大对艺术实践教育经费的比重,设立艺术实践教学的专项基金与实习基金,对于艺术实践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和学生要给予奖励,要吸引企业、社会团体的捐赠,建立持续投入和经费单列的运行机制,为艺术教学设施设备的日常更新、保养和维护提供保障[3]。

4.3 拓展校外实践基地的形式

艺术教育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群众艺术馆等建立长期联系,保障实践基地的相对稳定,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实践需要,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例如在群众艺术馆建立艺术教育实践基地,是对大学生学校艺术学习最好的检验方式。群众艺术馆为群众文化生活的开展和实施提供了必要的活动场地,也为群众艺术教育的推广和实施提供了基础。大学生通过校内基础理论课程、艺术拓展课程、地方特色课程的学习,在掌握一定的艺术理论与艺术技能技巧后,在群众艺术馆以实习教师(助教)的身份,协助艺术馆的教师,对群众进行艺术教育讲解与示范,也可以随着艺术馆的老师参加“文化下乡”活动,既起到理论联系实践的作用,又提高人际沟通能力,为其顺利步入社会提供了坚实基础。当然也可以与博物馆建立实践基地,大学生利用周末或课余时间,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博物馆的公益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也可以在博物馆中开辟某个展区,让大学生参与展区策展、布展的整体策划过程,组织与管理工作,增强了就业、创业的综合实践能力。

校外艺术教育实践基地的开设,不仅使学生能在艺术实践中体验到各种形式的美感,强化艺术教育的效果,也能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竞争意识,并使之成为学校艺术教育健康、全面发展的最优路径。

5 结束语

公共艺术教育是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对于学生实施审美教育、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创新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以上对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保障措施的探讨,以期为当前及未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 曾繁仁,等.现代中西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 于丽燕,李可.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与对策思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12):141-143.

[3] 飞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N].新清华,2005-11-18(4).

猜你喜欢

素养艺术学校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纸的艺术
学校推介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