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8-03-20李建刚
李建刚
为提高工程质量,减少粉尘、噪音污染,促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城市建设,预拌混凝土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近期,随着砂石、水泥等原材料供货紧缺及价格波动,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成本变动较大;非法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的存在,扰乱了预拌混凝土市场的正常秩序,给工程质量安全带来隐患。作者围绕进一步规范预拌混凝土的生产和使用,促进预拌混凝土企业良性健康发展,确保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消除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隐患等问题,对预拌混凝土行业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并提出相应发展对策。
一、基本情况
2009年7月,《浙江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条例》出台,明确规定“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区域内的建设工程禁止使用现场搅拌混凝土。”因此,在“十二五”期间预拌混凝土生产能力得到迅速发展。2017年末,全市已备案预拌混凝土企业105家,年设计能力6642万立方米,完成预拌混凝土2846万立方米,设备利用率仅42.8%。截止2017年底,本区内现有已备案预拌混凝土企业8家,拥有21套预拌混凝土生产线,年设计能力达960万立方米,2017年,实际生产量412万立方米,2017年与2016年基本持平,设备利用率仅为42.9%。下一步随着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推行,预拌混凝土企业产能过剩现象会更加突出。
在产能过剩的同时,一些非法搅拌站也挤占市场份额。目前,我区有非法预拌混凝土搅拌站4个,其中2家具有营业执照,其他均无相关手续。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供求关系失衡,产能严重过剩。本市于1992年起步推广预拌混凝土,因为混凝土市场需求较大,在外人看来可能有很大利润空间,所以,很多企业都想分这一杯羹。由于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没有制订合理的行业发展规划,准入门槛低,企业纷纷上马,导致重复投资,产能严重过剩,造成大量的设备闲置和社会资源浪费。
2、市场竞争激烈,低价竞争成普遍现象。由于产能过剩,本市混凝土市场竞争由原来的质量竞争、服务竞争演变成价格竞争、关系竞争。近年来,出现了施工总承包单位选择预拌混凝土企业的内部招投标,直接采用“最低价中标”的怪象。面对僧多粥少、竞争激烈的商品混凝土市场,一些企业为了维持生存,盲目地压价,造成混凝土企业低价竞标和压价倾销等行为屡屡发生。由此造成的结果,一是严重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二是低价销售容易导致预拌混凝土核心材料“短斤少两”,从而使质量品位下降,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3、市场价格背离行情,企业生存困难。随着国家“去产能”政策实施和环保力度的加大,天然材料的开采受到严格限制,不合格的原材料逐渐被淘汰,使得原材料的供应日趋紧张,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9~12月,水泥价格连续涨价7轮累计上调230元/吨,黄砂2轮累计上调25元/吨,石子2轮累计上调20元/吨,矿粉连续涨价7轮累计上调130元/吨,粉煤灰外加剂等材料价格均大幅度上涨,且均需现金交易,导致预拌混凝土生产成本大幅提升。而混凝土市场价格却严重背离市场行情,上游企业(砂石、水泥等)在定价或者调价时按照实时原则进行,而下游企业(施工单位)按照工程预算原则以一次性定价为主,一边是随时涨,一边是拒绝涨,导致预拌混凝土企业长期处在夹缝中生存,同时给混凝土企业的正常生产供应和质量控制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4、拖欠款现象严重,合同纠纷频繁发生。预拌混凝土行业主要为建筑业服务,不少建筑施工企业利用预拌混凝土产能过剩的现状任意压价、恶意欠款,合同违约情况十分普遍。近年来,预拌混凝土企业或多或少地受到工程欠款的困扰,他们在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的同时,仍为整个混凝土市场的形势所困,自觉或不自觉地还要参加这种无序的竞争,造成恶性循环。无序竞争导致预拌混凝土合同霸王条款盛行,合同纠纷频繁发生。混凝土的买卖与建筑业密切相关,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又都是跨地域施工的,法律纠纷解决地是施工单位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而不是工程所在地法院,跨省、跨地域解决法律纠纷难度增大,一旦发生纠纷,会给预拌混凝土企业带来很多困扰。
5、非法搅拌站取缔困难,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产能严重过剩、低水平、同质化发展问题已成为我市预拌混凝土行业的顽疾,而非法搅拌站的出现,让处于残酷竞争的合法合规混凝土企业雪上加霜。据不完全统计,我区现有非法搅拌站4家,这些非法搅拌站未取得预拌混凝土专业承包资质就擅自生产并对外销售混凝土。因其设备简陋,生产组织混乱,选用劣质原材料或偷工减料生产,且游离于质量监管之外,不管原材料质量是否合格直接使用,产品质量问题极其突出,严重扰乱我市预拌混凝土市场的正常秩序,给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造成隐患。
三、预拌混凝土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1、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产品供大于求或供不应求,都属正常的经济现象。但混凝土行业严重的产能过剩,这就涉及到行业规划问题,若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建议市住建委牵头与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对行业的规划和调控,合理设置搅拌站布点,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控规模、暂缓审批,杜绝新建搅拌站项目上马。进一步淘汰不符合要求的落后产能,使市场达到基本平衡,确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2、部门联动,专项整治非法搅拌站。无论从工程质量、行业发展、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建设等哪个角度出发,非法搅拌站的存在有弊无利。按照《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立即开展非法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建议由区政府统一领导,属地街道(镇)牵头,我局配合环保、国土、规划、经信、工商、城管等多个部门进行联合执法,依法对非法预拌混凝土搅拌站进行查处或取缔。
3、发挥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一是引导协会做好本行业内质量管控、安全生产、清洁化改造等工作,从环保、节能、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二是建立价格联动机制。通过协会委托技术权威机构对混凝土基准配合比进行验证,根据当前原材料实际以及人工、设备和管理等财务成本进行测算,并向社会公布,发布混凝土产品合理的市场价格,确保企业合理的利润空间。三是从行业技术规程、产品标准、市场监管等几个方面入手,提高企业经营和参与工程招投标的门槛,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做精。
4、强化监督检查,确保质量安全。一是加强对生产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监督抽查,特别是水泥、砂、石、掺合料、外加剂等重要原材料的监督抽样,确保预拌混凝土拌合物质量;二是强化施工现场进厂检验和见证送样情况的监督检查。预拌混凝土必须严格执行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在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见证人员的见证下进行进场检验和留样送检。施工单位办理预拌混凝土检测委托时,必须向检测机构提供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名称。未提供的,检测机构不得受理检测委托。三是采取生产现场和施工现场“两场”联动的模式,加强不定期检查,根据混凝土施工的特点,强化对搅拌楼、输送泵、浇筑作业面等现场工作情况的监督抽查。
5、清洁生产改造,提升行业形象。预拌混凝土企业生产设备是粗放型的,在混凝土搅拌成型、原材料运输、灌装及车辆清洗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扬尘、噪音污染和污水排放,给周围环境和居民造成一定的影响。预拌混凝土企业要严格按照“全封闭、零排放、无污染”的标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清洁化生产改造工作,推进绿色混凝土搅拌站的建设,不断提高企业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整体水平,在社会上树立绿色行业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