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诗巨擘陆放翁
2018-03-20刘岳耘
刘岳耘
浙江杭州当代茶人钱时霖、姚国坤、高菊儿编成的《历代茶诗集成》(唐宋金三卷),收录了三代茶诗6079首(全诗5077首,摘句1002首),作者1158人;其中,仅南宋陆游(号放翁)一人,就有茶诗397首(全诗328首,摘句69首)。放翁茶诗,堪称巨擘,其体量之庞大,内涵之丰富,思想之充沛,意境之邈远,在古代茶人茶诗中,可谓无出其右者。
陆游是个多产作家,一生写诗达万首,茶诗只是其中一部分。他的写诗如同写日记,是其一生行状的忠实记录。透过他的茶诗,也可看到他一贯秉持的生活准则和精神风貌。
陆游才华横溢,却仕途蹭蹬,但他一直保持了一种通脱、豁达的生活态度。他之所以自号放翁,就包含了这方面的意思。
现就陆放翁的茶诗,做些粗浅的解读。
一
放翁在其茶诗中,屡屡自报家门,自拟陆羽,自称承继陆氏家风,表现了对茶的一份浓厚情感和一种特别的亲和力。如:
《村舍杂书》(十二首之一)
我本杞菊家,桑苎亦吾宗。
种艺日成列,喜过万户封。
今年夏雨足,不复忧螟虫。
归耕殆有相,所愿天辄从。
《过武连县北柳池安国院煮泉试日铸顾渚》
(三首之三)
我是江南桑苎家,汲泉闲品故园茶。
只应碧匋苍鹰爪,可压红囊白雪芽。
《幽居即事》(九首之五)
日铸岁几何,苞苴遍权门。
野人求其类,金墺实弟罤。
超然高世韵,何独驱睡昏。
安得如吾宗,坐致顾渚园。
《戏书燕几》
水品茶经常在手,前身疑是竟陵翁。
《八十三吟》
桑苎家风君勿笑,它年犹得作茶神。
上面提到的“杞菊家”、“桑苎家”、“故园茶”、“顾渚园”、“竟陵翁”、“茶神”,都是唐代著名茶人陆羽或陆龟蒙的别称与尊称。
陆羽(约公元733-804),系弃婴,初为竟陵龙盖寺主持智积禅师收养,长大后,自学成才,撰写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茶经》。《新唐书· 陆羽传》:“上元初,更隐苕溪,自称桑苎翁,阖门著书。羽,嗜茶,著经三篇。时鬻茶者,祀为茶神”
陆龟蒙(?-881),姑苏隐士。陆之《杞菊赋序》说:“宅前宅后,皆树以杞菊。”杞菊即是陆的代称。《新唐书·陆龟蒙传》:陆“嗜茶,置园顾渚山下,岁取租茶,自制品第。”“顾渚园”,也就是陆龟蒙的“故园”。相传,陆龟蒙写过《品茶》一书,已经失传,现存《和茶具十咏》诗等十余首。
陆放翁(1125-1210),世居会稽山阴,与上述二陆并无家族世系的本家关系。他之所以奉二陆为同宗,应该说,主要出于对其事业和人格的尊崇。陆羽《茶经》中讲过一个有名的故事:晋代有一个叫陆纳的,曾任吴兴太守,当时有名的卫将军谢安去看他,陆纳本来要以茶果接待,没想到他的侄子却私下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陆纳怒不可遏。等谢安走后,便将侄子打了四十大板。并责备他说,你这么做岂不坏了我的名声吗!崇尚清廉、不事铺张、更不谄媚豪门,是陆纳始终一贯的家风。放翁极力标榜“桑苎家风,” 与陆羽对陆纳的推崇,显然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陆羽《茶经》中还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痛,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精行俭德”,是历代茶人倡导的一种清明风尚。放翁推崇“桑苎家风”,实际也有褒扬这种勤俭朴素、守身自重的良好品格的意思。
由此可见,放翁于茶,不但感情深厚,他有关茶的理念,起点也高。这是他与茶结缘的重要原因,也是贯穿他全部茶诗的精神支柱。
二
心怀故土,锺情乡物,但又能连类而及其它,是放翁茶诗的一大特色。
放翁世居的会稽山阴,即今之浙江绍兴,此地及其周边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有名的茶叶产地。日铸、紫笋,是其突出的名品。放翁不止一次地写诗抒发他对故乡茗茶的称赞。如在《三游洞前岩下小潭水甚奇取以煎茶》诗中 ,他写道:
苔径芒鞵滑不妨,潭边聊得据胡床。
岩空倒看峰峦影,礀远中含药草香。
汲取满瓶牛乳白,分流觸石珮声长。
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
只有名泉方可配用名茶,可见放翁心中的日铸,非同凡响,地位很高。
又如:《素饭》:
放翁年来不肉食,盘箸未免犹豪奢。
松桂软炊玉粒饭,醯酱自调银色茄。
时招林下二三子,气压城中千百家。
缓步横摩五经笥,风炉更试茶山茶。
茶山茶:指会稽山之茶山茶。是放翁老家乡物之一。
在《山居戏题》中,他还写了山居之时品尝日铸的情况:
海山缥缈斸云扃,扫地焚香悦性灵。
嫩白半瓯尝日铸,硬黄一卷学兰亭。
衰颜冉冉临清镜,华发萧萧倚素屏。
尊酒不空身见在,莫争天下少微星。
其在成都所作的《试茶》诗中,甚至还表达了身处异地怀念乡物的意思:
苍爪初惊鹰脱韝,得汤已见玉花浮。
睡魔何止避三舍,欢伯直知输一筹。
日铸焙香怀旧德,谷帘试水忆西游。
银瓶铜碾俱官样,恨欠纤纤为捧瓯。
其《戏咏乡里食物示邻曲》,更是将本地茗茶拔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如:“山阴古称小蓬莱,青山万叠环楼台。”“茗芽落磑压北苑,药苗入馔逾天台。”
不过,这只是放翁的戏言,而且是一时的调侃。其实他远不是那种心胸偏狭的人,在许多场合,他对外地的名茶,同样能给以高度的评价。如在四川成都幕府任职期间,它曾多次写诗赞扬当地的蒙山茶、雾中茶:
午枕初回梦蝶床,红丝小塏破旗枪。
正须山石龙头鼎,一试风炉蟹眼汤。
岩电已能开倦眼,春雷不许殷枯肠。
饭囊酒瓮纷纷是,谁赏蒙山紫笋香。
-《效蜀人煎茶戏作长句》
笛材细织含风漪,蝉翼新裁云碧帷。
端溪砚璞斵作枕,素屏画出月坠空江时。
朱栏碧甃玉色井,自候银瓶试蒙顶。
门前剥啄不嫌渠,但恨此味无人领。
-《睡起试茶》
少逢重九事豪华,南陌雕鞍拥钿车。
今日蜀州生白发,瓦炉独试雾中茶。
-《九日试雾中僧所赐茶》
放翁到福建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后,有机会接触那里的各种优等茶,其欣悦、赞赏之情,也是溢于言表。如:
《老学庵北窗杂书》(七首之四)
小龙团与长鹰爪,桑苎玉川俱未知。
自置风炉北山下,勒回睡思赋新诗。
《初春抒怀》(七首之四)
甫及初春日已长,偶同邻曲集山房。
囊盛古墨靴纹皱,箬护新茶带胯方。
老境不嫌来冉冉,流年直恐去堂堂。
清泉冷浸疎梅蕊,共领人间第一香。
《喜得建茶》
玉食何由到草莱,重奩初喜坼封开。
雪霏庾岭红丝磑,乳泛闽溪绿地材。
舌本常留甘尽日,鼻端无复鼾如雷。
故应不负朋遊意,手挈风炉竹下来。
《试茶》
北窗高卧鼾如雷,谁遣香茶挽梦回。
緑地毫瓯雪花乳,不妨也道入闽来。
《建安雪》
建溪官茶天下绝,香味欲全须小雪。
雪飞一片茶不忧,何况蔽空如舞鴎。
银瓶铜碾春风里,不枉年来行万里。
从渠荔子腴玉肤,自古难兼熊掌鱼。
《谢王彦光提刑见访并送茶》
迩英帷幄旧儒臣,肯顾荒山野水滨。
不怕客嘲轻薄尹,要令我识老成人。
帆回鼓转东城暮,酒冽橙香一笑新。
遥想解酲须底物,隆兴第一壑源春。
《适闽》
春残犹看少城花,雪里来尝北苑茶。
未恨光阴疾驹隙,但惊世界等河沙。
功名塞外心空壮,诗酒樽前髪已华。
官柳弄黄梅放白,不堪倦马又天涯。
以上涉及的茶名有:小龙团、长鹰爪、北苑茶、壑源春、新茶胯方、建溪官茶等等。点赞的用语有:人间第一,隆兴第一,天下绝等等。而且提到,唐代的茶神陆羽和茶人卢仝,未能品尝到这些茗茶,似乎是一种历史性的遗憾。这样,在放翁心中,这些福建的茗茶,和自己锺情的乡物比起来,似乎又高出了一筹。
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有句名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里提倡的,是一种可贵的包容精神。从放翁的茶诗,可以看到这种兼容并包的思想境界。
三
从放翁的大量茶诗可以看到,他精研茶艺,博采众长,但又契合自然,不拘一格。
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放翁奉祠居家已经四年。二月,他的祠禄将满,乃呈请再仕,朝廷应许他起知严州。他便跑到临安向皇帝辞行,在旅舍等候接见期间,百无聊奈,写下了有名的《临安春雨初霁》诗: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诗中提到了“晴窗细雨戏分茶”。何谓分茶,与放翁同时的南宋诗人杨万里在其《澹庵座上观显上人分茶》诗中作了详细介绍。按照杨的描述,分茶时,要用茶筅击拂茶的饽沫,然后便可在兔毫茶盏的盏面变幻出各种各样的景象。分茶要有一定的技巧,而放翁是深谙此道的。
放翁精于茶艺,还可从其他一些诗中得到印证。如:
飕飕松韵生鱼眼,洶洶云涛涌兔毫。
促膝细论同此味,绝胜痛饮读离骚。
-《戏作》
微雨轻云已入梅,石榴萱草一时开。
碑偿宿诺淮僧去,卷录新诗蜀使回。
墨试小螺看斗砚,茶分细乳玩毫杯。
客来莫诮儿嬉事,九陌红尘更可哀。
-《入梅》
香椀灰深微炷火,茶铛声细缓煎汤。
百年浮世几人乐,一雨虚斋三日凉。
帘外微风斜燕影,池边残照歛萱房。
纱橱石枕萧然卧,付与今宵幽梦长。
-《西斋雨后》
选茶、择水、举火、候汤、熁盏、点瀹,乃至斗茶、茗战等等,都是宋代上层社会文人雅士品茶的逸趣,这种种做法,在放翁茶诗中屡有表现,也说明放翁有这方面的造诣。放翁还曾学过蜀人的饮茶法,并按北宋沈括《忘怀录》的提示,煎饮过建茶。在他所写的《斋居纪事》中,甚至十分详细地叙述了碾茶的要诀,如:“铠草茶法,必先涤濯,令无旧茶气。风日中曝极燥。择去茶子小黄叶枝梗,以疎布巾裹建茶一只盛茶,手撼顿之,尽徙去白毛,更略见火,乃入铠。少下而急转,如雪花麸片,乃佳。仍用始沸汤点汤,老则味涩。”“茶须旋铠,正可三五日用。过此,香味皆损。茶遇梅月,须朝暮以慢火焙之。常时亦须三两日一焙。但切忌炽火,及有烟火。又忌与香药同储。皆当躬自屡省,勿委斋仆。”说放翁精于茶艺,并博采众长,一点也不为过。
但在通常的情况下,无论是待客还是自赏,他的饮茶方式还是不拘形式,随心所欲,因人、因地、因事制宜的。如:
《冬晴与子坦子聿遊湖上》(六首之三)
道边白水如牛湩,知是山泉一脉来。
会挈风炉并石鼎,桃枝竹里试茶杯。
《云门道中》
度岭穿林一径斜,旋篝新火试新茶。
箬包粉饵祠寒食,雨湿清鞵上若耶。
石罅微泉来滴沥,溪涯老木卧槎牙。
不须苦觅东柯谷,是处云山可寄家。
《开东园路北至山脚因治路旁隙地杂植花草》
(六首之五)
病眼逢人每嬾开,正须此地洗氛埃。
数枝梅向林梢出,一脉泉从岭背来。
藤杖有时缘石蹬,风炉随处置茶杯。
残躯自笑如春草,又喜天边斗柄回。
《肩舆至石堰村》
偶上篮舆踏夕阳,酔魂困思两伥伥。
涧薪旋拾供茶灶,诗稿初成寄药囊。
村舍艺麻驱鸟雀,牧童随草放牛羊。
归来徙倚衡门久,始觉中春日已长。
《雪后煎茶》
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
一毫无复关心事,不枉人间住百年。
《七月十日到故山削瓜瀹茗悠然自适》
镜湖清绝胜吴松,家占湖山第一峰。
瓜冷霜刀开碧玉,茶香铜碾破苍龙。
壮心自笑老犹在,狂态极知人不容。
击壤穷阎歌帝力,未妨尧舜亦亲逢。
《青溪道中行古松间因少留瀹茶而行》
露湿青松细细香,旋呼拄杖踏斜阳。
三生旧发遊山愿,一卷新传辟谷方。
云外未论笙鹤近,尘中实厌簿书忙。
拾樵汲涧俱清绝,聊为煎茶一据床。
《小园新晴》
散髪陽狂不记年,园林只在小窗前。
断虹千尺卷残雨,新月一钩生暮天。
腊醸坼泥留客醉,山茶落磑唤儿煎。
物华心赏元无尽,剩住人间作地仙。
《闲游》
一见溪山病眼开,青鞵处处蹋苍苔。
平生长物扫除尽,犹带笔床茶灶来。
《饭吧碾茶戏书》
江风吹雨暗横门,手碾新茶破睡昏。
小饼戏龙供玉食,今年也到浣花村。
《晨雨》
挥汗驱蚊废夜眠,清晨一雨便悠然。
凉生池阁衣巾爽,润入园林草木鲜。
靑蒻云腴开斗茗,翠甖玉液取寒泉。
饭余一枕华胥梦,不怪门生笑腹便。
《夜汲井水煮茶》
病起罢观书,袖手清夜永。
四邻悄无语,灯火正凄冷。
山童亦熟睡,汲水自煎茗。
锵然辘轳声。百尺鸣古井。
肺腑凛清寒,毛骨亦苏省。
归来月满廊,惜踏疎梅影。
《午寝》
眼涩朦胧不自知,欠伸长恨到床迟。
庭花着雨晴方见,野客敲门去始知。
灰冷香烟无复在,汤成茶椀径须持。
颓然却自嫌疏放,旋了生涯一首诗。
拾樵,汲涧,林樾,古井,诸如此类,有如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无须刻意追求,便可随时拾取。如此一来,等于把饮茶溶入到了寻常生活之中,使之成了一种生活的常态。
放翁的饮茶生活,既有“阳春白雪”式的高风雅韵,又有“下里巴人”式的草根情怀。前者可以使他获得舌尖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后者可以满足他生理机能的需要,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内涵更加丰富、充盈,更加具有活力。
四
放翁活了八十五岁,是古代茶人中寿命较长的。
他的一生,仕途多舛,几起几落,经常处于退休、半退休之中,到了晚年,一段时间只能领到半薪甚至无薪。命运的捉弄,生活的顿困,有时未免让他陷入一种无助和绝望的境地。闲适,也构成了他一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他彷徨过,迷惘过。他的茶诗也有这样的记载:
萧然四壁野人家,幽事还堪对客誇。
快日明窗闲试墨,寒泉古鼎自煎茶。
铜雕无复吟风叶,蘋老犹残泣露花。
万里封侯真已矣,只将高枕作生涯。
-《幽事》
燃薪代秉烛,煮茗当传杯。
但恨朋侪少,哪知日月催。
衣裘任穿穴,芋栗且燔煨。
不为残年迫,吾心久矣灰。
-《幽居岁暮》(五首之四)
但是,总的说来,他并没有像一般人那样消沉、潦倒,也没有心如止水,与世隔绝。而是一如既往,保持着一种达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放翁在赋闲期间写了许多涉及茶事的闲适诗,其中有不忘初心、情系家国的;有关心民瘼、与民同乐的;有以茶会友、以茶睦邻的;还有以茶励志,以茶健身的。这些占了他全部茶诗的很大分量。如:
十年萧散住林间,只是幽居不是闲。
续得茶经新绝笔,补成僧史可藏山。
-《亲旧或见嘲终岁杜门戏作解嘲》
睡到僧廊响木鱼,庄周蝴蝶两蘧籧。
数声林下华亭鹤,一卷床头笠泽书。
云子甑香炊熟后,露芽瓯浅点尝初。
若论身逸心无事,台省诸公恐不如。
-《起晚戏作》
稻草高茨屋,绳枢窄作门。
渔樵皆结友,邻曲自通婚。
留客秋茶苦,醺人社酒浑。
余年尚何叹,一饭亦君恩。
-《书壁》
藤梢维艇子,烟际觅人家。
小妇篸新麦,群童摘晚茶。
溪云易成雨,崖树少开花。
聊寄平生快,青鞵到若耶。
-《小憩村舍》
泽国固多雨,暮春犹薄寒。
儿童葺茶舍,妇女赛蚕官。
阅世年虽往,为农兴未阑。
穷途得一饱,亦足慰艰难。
-《春晚杂兴》(六首之二)
困睫濛濛渴煮茶,系船来叩野人家。
风翻翠浪千畦麦,水漾红云一坞花。
健犊破荒耕荦确,幽禽除蠹啄槎牙。
寻春非复衰翁事,且伴儿童一笑譁。
-《舟过季家山小泊》
秋林半丹叶,秋草多碧花。
隔山五六里,临水两三家。
罾鱼与伐荻,各自有生涯。
平地散雁鹜,绕舍栽桑麻。
客至但举手,土釜煎秋茶。
城中不如汝,切莫慕浮夸。
-《闲行至西山民家》
病眼慵于世事开,虚堂高卧谢氛埃。
帘栊无影觉云起,草树有声知雨来。
茶碗嫩汤初得乳,香篝微火未成灰。
悠然自适君知否,一枕清风又过梅。
-《五月十一日睡起》
从这部分茶诗可以看到,他把自己置身于群众生活之中,拥抱自然,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完全摆脱了孤独、寂寞、无聊的状况。人虽幽居而胸襟广阔,生活惟艰而精神充实,这也是他之所以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
庆元五年(1199)冬,放翁已进入七十五岁。这年五月他以中大夫名义致仕,只领半薪,衣食难继,居室也很狭隘。就在这种情况下,他写诗自嘲,留下了一首有名的《试茶》诗:
强饭年来幸未衰,睡魔百万要支持。
难从陆羽毁茶论,宁和陶潜止酒诗?
乳井帘泉方徧试,柘罗铜碾雅相宜。
山僧剥啄知谁报?正是松风欲动时。
嘉泰二年(1202)冬,他临时应召到临安协修国史,兼为秘书监时,又写了《戏述渊明鸿渐遗事》:
桑苎柴桑一世豪,区区玩物亦徒劳。
品茶未及毀茶妙,饮酒何如止酒高。
这两首诗,透露了放翁对待茶酒的基本态度。
“茶酒争高”之说,历来就有;放翁这时提出,有它自身的内在原因。
淳熙十六年(1189)冬,放翁因当时的谏官在皇帝面前攻击其“嘲咏风月”被罢职。他在忿忿不平之中,写了一首《雪夜作》:
雪重从压竹,竹折有奇声。
雪深亦莫扫,小窗终夜明。
我老尚耐冷,开卷对短檠。
龙茶与羔酒,得失不足评。
但思被重铠,夜入蔡州城。
君勿輕癯儒,有志事竟成。
其中“龙茶与羔酒”一句。引用了一个北宋初期的历史故事:陶学士(即陶谷)买得党太尉故伎,遇雪,陶取雪水烹茶,谓伎曰:党家应不识此。伎曰:彼粗人,安有此景,但知于销金帐内,浅斟低唱,饮羊羔酒。放翁把雪水烹茶与羊羔美酒相提并论,实际是对谏官的回应:孰雅孰俗,孰高孰低?自有公论。但是,因为涉及朝廷的纷争,不便直说,只好含蓄地表达。
而庆元元年(1195)和开禧三年(1207)写的两首诗,则更加明晰、畅达:
《题菴壁》(二首之一)
竹间仅有屋三楹,虽号吾庐实客亭。
已断雨声重点滴,欲残灯影更晶荧。
酒惟排闷难中圣,茶却名家可作经。
头眩减束还病蹇,何时彻底得安宁。
《羸卧》
羸卧将如老景何,小园风月且婆娑。
茶因春困论交密,酒为家贫作态多。
马上原无听鸡句,原头那有饭牛歌。
自怜远屏犹多事,卖药归来买钓蓑。
酒惟排闷,茶可作经。一个论交密,一个作态多。两种说法合乎常理,无可厚非。放翁大声疾呼:宁肯止酒,不要弃茶;态度鲜明,也值得肯定。
不过,把陶渊明的止酒说与所谓的“毁茶论”相对应,倒是有些让人匪夷所思了。
陆羽的“毁茶论”,出自《新唐书·陆羽传》和唐人封演的《封氏闻见记》的简略记载。据说,唐代有个御史大夫叫李季卿的,一次宣抚江南,曾找一个叫伯熊的点茶。此人著黄被衫,乌纱帽,手持茶器,口通茶名,区分指点,左右刮目。茶熟,李公为啜两杯而止。后来李到江外,听说陆羽善茶,又请他点茶,陆羽身穿野服,随茶具而入,既坐,像伯熊一样讲解一番,李公不高兴,命下人拿三十文钱打发陆羽走人。陆羽感到蒙羞,便写了“毁茶论”。
“毁茶论”没有流传下来,具体内容是什么,谁也不清楚。后人根据上述记载为之阐释,近乎捕风捉影,看法颇为不一。陆羽一辈子尚茶,善茶,却又留下一个“毀茶论”的尾巴,似乎有点自相矛盾。其中的是非曲直究竟如何,是一桩没有了结的历史公案。陆放翁把“毁茶论”和陶渊明的止酒诗相提并论,很可能也是望文生义,套用了现成的说法吧。
六
陆放翁是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一辈子写了许多忠君爱国的诗篇,有三首值得特别注意:
《病起书怀》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之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第一首,写于淳熙三年(1176)四月,在成都任参议官时,一些人讨厌他永无休止的抗金呼喊,以“不拘礼法,恃酒颓放”的罪名,加以讥弹,被免职,遂闲居,并开始自号放翁。第二首,写于绍熙三年(1192)奉祠居家时。第三首,写于嘉定二年(1209)十二月逝世前。三首诗都写在放翁命途乖错之际,能有如此的抱负,是极其难得的。我国近代大思想家梁启超曾称赞陆游:“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可以说是对放翁政治态度的最高评价。
放翁的政治态度反映在他的茶诗中,也同样充溢着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如:
《九月二十五日鸡鸣前起待旦》
堪笑枯肠渐畏茶,夜阑坐起听城笳。
炉温自拨深培火,灯暗犹垂半结花。
断梦不妨寻枕上,孤愁还似客天涯。
扫尘拾得残诗稿,满纸风鸦字半斜。
《病中杂咏》(十首之六)
身是头陀不出家,杜陵归老有桑麻。
茶煎小鼎初翻浪,灯映寒窗自结花。
残药渐离愁境界,乱书重理淡生涯。
等闲一事还超俗,断纸题诗字乱斜。
以上两诗写于嘉定二年(1209)秋冬之际。这时,放翁已经走到生命的尽头,他的行动有些迟缓,精神有些仿佛,自觉体力不支,灯光暗淡已无力调理,乱书残纸已难于收拾,字迹犹如小孩的涂鸦,歪歪斜斜,甚至连时常啜饮的茶,也因肠枯胃瘠而畏于享用,任凭小鼎煎熬了。但是,夜阑人静的时分,他想起了远在天涯的边城戌楼,仿佛听到了一阵凄厉的胡笳声,断梦、孤愁一齐袭来:何时能够重整残破的大宋河山啊!
放翁的家国情怀和他体恤时艰,甘于淡泊,精行俭德的茶人精神,是一脉相通的。
品读陆放翁的茶诗,学习他的茶人精神,对于我们培植清明家风,维护人间正道,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养成良好社会风气,都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