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编导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2018-03-20杨莹骅
杨莹骅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成都 610017)
随着人们物质水平不断提升,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对于当下影视的关注,而好的影视作品往往需要更好的编导人员进行创作与指导,因而培养优秀的专业编导人才也是当下各大高校关注的话题。而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针对编导专业课程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也是十分必要的。而就此,笔者将通过本文,就高职编导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入手,将展开积极的研究与分析。
1 传统高职编导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弊端
1.1 实践教学缺乏多元化
多元化的教学方案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但是对于普遍传统高职编导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来说,当下最大的问题就是实践教学缺乏多元化,特别是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决定了学生学习过程以及教学知识点的单一性,学生很难对实践学习产生明显的兴趣,更谈不上将实践经验转化为个人的动手操作能力与专业素养了[1]。
1.2 教学体系尚未完善
传统高职编导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来说,当下教学体系尚未完善,特别是未能向所有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导致很多学生都是“为学习而学习”,无法了解实践学习的真谛与含义,这也是因为教学体系尚未完善,对于很多专业教师来说,也未能确定统一的、科学的教学体系,这也是传统高职编导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弊端表现之一。
1.3 实践教学评估不科学
传统高职编导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弊端还体现在实践教学的评估不科学,对于多数教师来说,实践教学缺乏明确的评估手段与标准,评估完全沿用传统的理论教学评估体系。对于当下来说,单一的实践性课程考察即便是不运用闭卷考试的方法,以实践作品的完成质量作为评价的依据,但评价主体过于单调,评价方法过于单一,侧重结果关注,忽视了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表现的评价[2]。
2 高职编导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方法
2.1 融入多元化教学流程
多元化的教学流程配合可以形成互补效果,特别是不同教学流程存在的不足都会因为互补的作用进而对教学流程的完善带来积极的意义。即如笔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曾经将教学流程融入“阅读”及“探讨”的流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比如制作固定的教学流程包含“学生阅读→翻阅拓展材料→组员之间探讨→制作PPT课件→课堂讲座答疑→教学评估反馈”等等,保证无论是“阅读”或者“探讨”流程都不是一个独立的流程,而是互相串联,进而对学生的实践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2.2 构建完善的科学体系
科学的教学体系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而高职编导专业课程科学实践教学的基础就是为了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特别是明确教学的发起、流程以及价值,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完全领悟,进而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或者教学流程中,完成教学的目标。比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运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教师作为主导者对实践实训任务进行设计,对学生从专业技能、职业关键能力等方面加以指导,把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此外,融入实践体系,特别是让学生组成小组轮流参与校园电视栏目的制作与编导,从而将相应的理论知识以及思路运用在教学体系中,还能保证在学习之余进行必要的交流与探讨。[3]。
2.3 增加特长评估体系
科学的评估体系是保证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而增加客观评估体系的目标是为了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化学习发挥自身的特长与能力。比如两名学生分别具备“编辑”和“导演”能力,则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分工,进而发挥出自身所长,而教师进行评估时也不应当单纯评估学生的“卷面成绩”或者最终的作品情况,而是应当发现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与亮点,从而进行特长评估,最后将特长评估与传统评估进行结合,实现评估针对性,完善评估方向,从而保证高职编导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方向性与全面性。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传统高职编导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弊端主要包含实践教学缺乏多元化、教学体系尚未完善、实践教学评估不科学,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具有多种,综合来说,就是对高职编导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学体系及学生学业评价方式进行了科学的改造,同时基于改革完成深入化确定高职编导专业的教学核心,即将学生作为中心、将能力作为基础的教育培养理念,进而探寻和拓展出一条不同于本科教学的全新途径与方向,努力培养出具有基础理论知识深度与素养、技术应用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专业素质与责任感等优点,且满足社会要求的高技能编导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