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情况及实施效果
——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例

2018-03-20王忠武韩国栋王俊杰李治国高翠萍张志强王赟博

草原与草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草业农林卓越

王忠武,韩国栋,红 梅,斯 琴,王俊杰,李治国,高翠萍,张志强,王赟博

(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9)

2013年,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联合提出了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意见。总体目标是创新体制机制,办好一批涉农学科专业,着力提升高等农林教育为农输送人才和服务能力,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农林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开展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200个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形成一批示范性改革实践成果;着力强化实践教学,建设500个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遴选聘用1000名“双师型”教师,全面提高高等农林教育人才培养质量〔1〕。

意见实施以来,全国范围各大相关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实施了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和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3-5〕。“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共设置专项200项,其中拔尖创新型农林人才教育培养项目60项,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教育培养项目100项,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教育培养项目40项。

2014年,原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草学系组织申报的拔尖创新型农林人才教育培养项目获得批准,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我院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草业科学专业拔尖创新型农林人才的培养目标。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的教育方针,结合草学专业学科优势和特点,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改革方向,坚持“改革创新、突出特色、强化实践、分类指导、统筹推进”的基本原则,通过“拔尖创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突出优势、发挥特色、整合方向,针对国家和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树立国际视野,建设创新团队,搭建稳定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加强国际合作。按照“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培养草业科学领域德才兼备、具备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卓越拔尖人才模式〔6〕,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提供高质量人才,为建设有中国特色并在世界科学界占有重要地位的草学高等教育体系做出更大贡献。

2015年7月,内蒙古农业大学印发了“内蒙古农业大学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和“关于制定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这为草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 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全国其他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的基础上,于2014年提出了适应我校草业科学专业、独具地方特色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主要从培养模式、教学组织方式、课堂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创新思路,为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1.1 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有效衔接,实施导师制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形式可以多样。在原有的班主任管理基础上,增设导师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与指导,在实行导师制的同时,探讨研究导师制的运行机制及其效果。

1.2 教学组织方式改革创新

改革教学组织方式,突出因材施教。本科采取 “3+6+X” 课程建设工程,3为基础课:数学、化学和英语,6为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土壤学、遗传学、生物统计学,X为专业核心课:草原管理学、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牧草饲料作物加工贮藏学、草地保护学、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实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课程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1.3 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研究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可以采取讲授、讨论、辅导、实验、案例分析、独立学习、模拟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开阔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积极性。并力主推行小班化教学,使少数“精英”享受到特有的教育教学资源。

1.4 实践教学改革创新

加强农林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的基本要求〔7〕。依托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内蒙古工程中心、校内外的教学科研基地以及相关合作企业等平台,强化学生的科研训练,支持学生积极参与草学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和科研能力。学生2年级开始进重点实验室,参与创新研究。学生结合导师科研在学期间全程参与科研工作,锻炼基本科研素质。学生在校期间增设实习实训基地或校外企业、研究所的长期(半年)顶岗实习和实践锻炼,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1.5 国际合作交流模式改革

积极引进现有的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优秀教育资源,加强英汉双语教学,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参与草学科技交流合作能力。利用国外优质资源选拔和培养草学创新拔尖人才,在国外大学学习和实习一年。选送优秀人才到国外知名大学获得更高一级的学位。

1.6 教学环境的改善

将现有的教育部草地资源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草品种育繁工程中心、大学生创业创新平台向学生全面开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创新条件,从教学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上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7 考核、评价模式改革

改革课程、学业评价考核方法,建立健全有利于拔尖创新型草学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引入国外大学的课程和学业评价考核方法,结合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实际,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方法,实行激励和滚动机制,确保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2 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培养方案的调整,内蒙古农业大学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运行效果良好,并在相应的实施方案指导下,取得了一系列的阶段性成果。

2.1 卓越计划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独具特色

在原有草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院校培养方案,以突出因材施教,实践教学为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形成了以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牧草及饲料作物加工贮藏学、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草原管理学、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草地保护学为主要课程,培养具有草业资源保护开发与经营管理、饲草料生产与加工、城乡绿化与植被恢复、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草类育种与种质创新等方面的基本能力的创新人才的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制定中,突出实践创新的重要性,延长实践教学时间、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在不影响课程运行的前提下,整合连续半年的实习时间,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新版培养方案中,在拓展课程的设置上,根据学科特点和当前师资状况,实行分方向拔尖培养,从“草原生态保育与经营管理”、“牧草生产与加工利用”、“草类育种与种业科学”、“草坪绿地与植被恢复”、“药用植物资源与利用”等几个不同的研究领域设置拓展课程,为最终的分方向人才拔尖培养奠定了基础。

2.2 完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机制,拔尖创新人才生源稳定、充足

按“全院选拔、择优录取”的原则,在全院一年级新生中进行 “学生自由报考、学院面试择优”的人才选拔方式,学生可跨专业,但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选拔的学生绝大多数是草业科学本专业学生,间或有其他专业学生加入,每年平均招收学生数量为35人,超出原计划招生人数(30人/年)5人/年,生源数量稳定、充足。

2.3 引进或选用优质教师资源,导师制运行良好

配备本专业教师担任班级班主任,从日常管理、班级运行和专业知识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且在此基础上,实行导师制管理,在导师制落实过程中,采取学业导师和专业导师双重导师管理制度。学院院长任班级的学业导师,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学生的发展规划、学习兴趣方面进行集中指导;学生的专业导师是从现有草学系教师中选拔热爱人才培养工作、有责任心、有担当的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担任,每位导师指导的学生不超过2人,二年级开始进行单独指导。

除此之外,学校还大力引进优质的国外教学资源为卓越人才开展培训和授课,从2015年招收卓越人才开始,截止目前,共邀请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Tonghui Wang、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Walter Willms教授、澳大利亚牧草育种专家Roderick King教授、澳大利亚查理斯特大学David Kemp教授、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Xiying Hao教授等国际知名专家为学生传授先进的思想、理念和专业知识,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4 打造一流教学环境和研究平台,培养学生科研兴趣

学院将现有的教育部草地资源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草品种育繁工程中心、大学生创业创新平台向学生全面开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创新条件,从教学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上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同时,为拔尖创新卓越班设立单独自习室和授课室,并配备先进的教学白板系统,极大提高了学生的上课和自习效率。

2.5 推进学风建设和教学改革,班级运行效果显著

经过2年多的运行,卓越班无论从学风建设还是专业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运行效果明显高于其他班级。2015级卓越班在学校开展的学风建设活动中获得了2016年内蒙古农业大学“优良学风建设班级”;2016年和2017年,分别获得学校开展的“两提高、一降低”活动第一名和二等奖。

在强化实践环节,鼓励学生提前进入专业学习角色,加强实践实习意识,积极参与与专业有关的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思路。2016年,由学生自主组织参加的“创青春”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竞赛获铜奖、内蒙古农业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意组二等奖;2017年,“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15草学卓越农林实践队”获内蒙古农业大学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分队”;2017年,卓越班王淑同学获我校第八届生物化学技能大赛优秀奖;多名同学获得社会实践“优秀挂职副村长”等荣誉。

2.6 强化英语教学,奠定培养国际化人才基础

以学校的“两提高、一降低”工作为依托,草业科学卓越班的补考率明显下降,班级补考率基本保持在全校最低水平,2015级和2016级草学卓越班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分别达到了52.7%和36.7%。在加强英语教学的基础上,2017年,草业科学专业卓越班分别选送2015级和2016级各1名同学,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进行暑期专业交流,为卓越人才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7 强化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过程中,学院大力推进学生的实践活动工作,组织2015级、2016级草学卓越班赴蒙草草博园进行参观学习,接触和了解草业企业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另外,草学系积极同内蒙古蒙草公司、内蒙古源生态公司、内蒙古蒙草公司百草园开展学生实践交流,2015-2016年共开展实践活动10余次,参与人数逾50人次,学生的实践活动也受到了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认可,其中,2015级卓越班赴长白山的实践队获得了我校社会实践一等奖的荣誉,蒙草公司、蒙草百草园也对2015和2016级卓越班的为期半个月的实习给予了充分肯定,为实践队颁发了荣誉证书。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卓越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为将来学生们从事本专业的实际工作提供了保障。

3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及建议

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前进,但是,运行的各个环节依然遇到了一些难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教学中实践环节的落实、人才选拔的机制问题、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使用等等。

3.1 培养与实践环节的可行性有待提高

在学校大力推进学分制教学培养方案改革的同时,学生跨校、跨专业选课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实施难度较大。目前,还没有实现卓越人才跨校、跨专业选课。另外,原计划从卓越班优中择优选送到国内其他农林院校进行短期学习的计划也未能实施。

在实践环节上,原计划的半年连续实习从时间和课程上协调有一定的困难,虽然目前在教学安排上,尽量协调学生连续开展实践实习的时间,但还缺乏在实际操作中的调整经验,需在今后的实际操作中适当调整,以保证学生实践环节的顺利进行。

3.2 培养过程和制度需进一步细化

在教学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细节上的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在招生环节,每年选拔出来的学生都是汉授学生,蒙授学生入选人数寥寥无几,这无疑弱化了我们培养具有地方民族特色人才的目的,今后需在选拔环节细化招生规则,以使一些蒙授优秀学生被纳入到卓越人才培养的行列。

在培养环节上,应将学生与老师送出去,送到别的学校考察、了解、学习,多接触、多了解外面的一些知识。让学生尽早参与到导师的科研项目中,以使其充分了解当前科研现状,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相关政策的制定上,学校可否考虑将目前英才班的一些倾斜政策,如减免学费、增设奖学金、增加研究生免推名额等政策落实到卓越人才培养上,因为,毕竟卓越计划是国家层面上提出的全国性改革试点项目,如果学校能从校内政策上给予支持,将会对卓越人才的培养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就学校制定的卓越人才淘汰制而言,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淘汰制需要细化具体的规则,例如从卓越班淘汰的学生的安置问题、普通班晋升到卓越班的条件和机制,就这些问题,学院已经召开了若干次会议,讨论了一些具体条款,但下一步需要以文件的形式下发,以使学生们充分了解和熟悉这些条款。

3.3 培养方式和教学手段亟待创新

在学生的培养环节,目前的课堂教学还是以绝对优势的讲授为主,如果将来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增加新颖的教学模式,以开放式的教学理念来引领卓越人才的培养,效果可能会更好,另外,如果在培养过程中,适当开展“名师讲坛”、“创新论坛”、“学科兴趣小组”等多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多个层面延伸学生知识与能力培养空间,可能会使卓越农林人才真正实现“卓越”培养。

综上所述,草业科学卓越人才的培养实施中,形成了培养模式、教学组织方式、课堂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等不同方面的改革创新思路,这些创新思路也在实际教学运行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在整个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也凸显出了一些不足,所以,今后在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教学的实施以及教学手段的革新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为培养真正的草业科学卓越人才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草业农林卓越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青海草业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2017 年第1 期《草业科学》审稿专家
AC311A加装农林喷洒设备首飞成功
卓越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