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瀑布“魔咒”的背后
——精神分析视角下《大瀑布》中的心理创伤
2018-03-20李丹阳
李丹阳
(太原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太原 030024;西安外国语大学 研究生部,西安 710061)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Joyce Carol Oates,1938-)是当代美国文坛一位重要的女性作家,被誉为“自福克纳之后最杰出的美国小说家”[1]。她多年来笔耕不辍,所写作品主题深刻,曾两度入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2004年,其长篇小说《大瀑布》“一经出版便好评如潮”[2]。著名的《科尔库斯评论》评价该作品为“这是迄今为止她最好的作品——也是一部代表作”[3]。此外,《大瀑布》还荣获2005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
有世界七大景观之称、有着绚丽多彩和迷人风光的尼亚加拉大瀑布,被称为“自杀的天堂”[4],这是大瀑布难以逃脱的“魔咒”。小说中女主人公阿莉亚的第一任丈夫吉尔伯特,因自己的同性恋情结无法接受与阿莉亚的婚姻而在他们新婚后的第一个早上跳入瀑布自杀身亡,使阿莉亚受到了巨大的心理创伤;阿莉亚的第二任丈夫律师德克·波纳比,因代理一起涉及公共利益的诉讼案而遭人迫害,坠入瀑布身亡,这给处于童年成长过程中的小女儿朱丽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甚至导致了她两次试图跳入大瀑布自杀。近年来,研究者多关注小说中的生态问题[5]、女性意识[6]及伦理悲剧[7]等主题,对其中明显的人物心理创伤缺乏研究。本文将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中的“无意识”理论,探讨《大瀑布》中人物的心理创伤,揭示造成创伤的根源,揭开大瀑布“魔咒”背后的故事。
1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
“无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和灵魂,是精神分析学不可动摇的基石[8]。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主要体现在其《精神分析引论》中。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行为受到了无意识动力——欲望、恐惧、需要和冲突的刺激和驱动[9]。无意识中储存着一些令人痛苦的体验和情感,人们之所以不愿意了解这些创伤或是悬而未解的冲突,原因在于担心自己被压垮。无意识通过压抑那些不愉快的心理事件而形成。但是,压抑非但无法根除创伤和冲突,反而助长了它们,因为压抑让它们去组织人们当下的体验,这实际是无意识行为让人们暗中宣泄了一直压抑着的创伤和冲突。因此,在弗洛伊德看来,无意识是一个能动的实体,一直在人们心灵深处操控着。除非能认清并且承认被压抑的创伤和冲突的真正成因,否则,人们会以伪装的、扭曲的甚至自毁的方式与之纠缠。
人们在无意识中不肯承认或不肯改变自己的那些方式,是由于内心的恐惧形成了心理防御。当心理防御崩塌的时候,人们会感到焦虑,也就进一步暴露了无意识动力。对于“失去”的恐惧是无意识动力之一,表现为坚信父母、朋友或爱人将要抛弃自己或不关心自己,以及始终感觉他们不可信任或不存在。本文将对小说中阿莉亚和朱丽叶的心理创伤进行分析,揭示出造成她们心理创伤的原因在于对“失去”的恐惧,并进一步分析形成恐惧的原因。
2 《大瀑布》中的心理创伤
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创伤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精神分析的视角来看,人物心理创伤的根源来自于他们对于“失去”的恐惧。正是这样一种无意识的动力导致了主人公的心理创伤。这种创伤主要体现在女主人公阿莉亚和小女儿朱丽叶身上。
2.1 阿莉亚的心理创伤
小说中最明显的创伤恐怕要数女主人公阿莉亚的心理创伤了。阿莉亚第一次出现在读者面前是由于当地媒体关于大瀑布的“寡妇新娘”的报道。阿莉亚的丈夫吉尔伯特是一位同性恋者且有自己的伴侣道格拉斯,他并不爱阿莉亚。他之所以和阿莉亚结婚,一方面是想通过她的父亲“这位纽约州特洛伊市的牧师的影响力”[10]24来确立同样作为牧师的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是试图在面临传统社会价值观与追求自我信仰的矛盾中作出妥协。但他“无法爱上任何女人”[10]26,于是,在他们新婚后的第一个早上跳入大瀑布自杀身亡,使阿莉亚成为“寡妇新娘”。阿莉亚受到了巨大的心理创伤,自此认为她的婚姻带上了不幸的魔咒。
在阿莉亚与律师德克·波纳比的第二段婚姻中,阿莉亚时时无法忘记的魔咒是德克迟早会抛弃她,这也是她无法愈合的心理创伤。从小说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德克与阿莉亚结婚以后生活幸福并养育了3个可爱的孩子,德克从来没有想过会离开她。阿莉亚所谓的魔咒无从谈起。她这种心理创伤的根源是她对于“失去”的恐惧。刚结婚,阿莉亚就自己在心里不断地重复“我知道有一天你会离开我”[10]103,这是由于她内心害怕再次在蜜月时就被丈夫抛弃。她的自言自语是来自于内心对失去婚姻的恐惧,通过不断重复这样的“魔咒”来加强自我心理的防御,从而减轻内心的恐惧,在未来德克真正离开她时不会过度伤心、失望,她已经建构起了心理防御的机制。在他们的第一个孩子钱德勒出生后,阿莉亚就对德克说:“我猜,你再也不会离开我哪怕一会儿,是吧?现在有了我们的宝贝。”[10]121虽然还是对失去丈夫、失去婚姻惴惴不安,但孩子的出生似乎减轻了阿莉亚内心的恐惧。她认为有了孩子就有了婚姻的保障,丈夫也不会轻易地抛弃她。对于“失去”的恐惧暂时受到了压抑,但压抑无法消除创伤,还会助长恐惧。果然这种缓解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阿莉亚内心的恐惧又逐渐加深,甚至她自己已经意识到这种恐惧并习以为常。一方面,她认为,“如果你知道,丈夫有一天会离你而去,或者被迫离开,你就会想要很多孩子”[10]137。她认为自己的孩子不会离开她,多一个孩子就多一份安全感,自己也不必害怕失去丈夫和婚姻。另一方面,她还是想通过孩子来保障婚姻,希望丈夫不会离开她。在第二个孩子罗约尔出生之后,她又对德克说:“现在你肯定不会离开我了吧……现在我们有两个孩子了。”[10]139由此可见,阿莉亚内心对于失去婚姻的恐惧一直存在,这才是她婚姻真正的魔咒。第一段失败的婚姻带给她的心理创伤会一直持续,直到他们的第三个孩子朱丽叶出生,阿莉亚已经完全丧失了对丈夫德克及这段婚姻的希望,对于“失去”的恐惧牢牢占据了她的内心。她不再期望通过孩子来留住德克,反而期待留住孩子们来减轻内心的恐惧,她对德克吐露心迹:“如果你离开我,我还有他们三个呢。”[10]157总之,阿莉亚害怕失去婚姻或是孩子,她恐惧任何形式的“失去”。这时,她内心的自我心理防御已经从不断重复“魔咒”来减轻恐惧,转变为依赖孩子来减缓对于失去婚姻的恐惧,因为她知道她不会失去孩子们,孩子们不会抛弃她。然而,不幸的是,德克由于卷入一场诉讼而被谋杀坠入瀑布身亡。这使阿莉亚对她的婚姻魔咒更加深信不疑。第二段婚姻的失去加重了她的心理创伤,使她内心的恐惧达到了顶点。后来尽管也有其他男士示好,但阿莉亚再也不愿走进婚姻了。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阿莉亚对于失去婚姻的恐惧与她的自卑有关,直接导致阿莉亚自卑心理的,是她的第一段失败的婚姻。她的第一任丈夫吉尔伯特在新婚之夜抛弃她给她留下了一种无意识的心理暗示,即她不值得被爱,她迟早会被抛弃。在吉尔伯特跳入瀑布自杀身亡之后,阿莉亚不断地反思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是不是吉尔伯特看到了或听到了自己的负面信息。如果认为自己不配别人的爱恋,就会预感到自己将会被人抛弃,这使阿莉亚产生了对于失去婚姻的恐惧,造成了她的心理创伤;一次又一次的心理创伤使阿莉亚更加确信自己不如别人,为避免别人发现自己不如他人,就与他人保持情感距离,这也是阿莉亚后来再也没有走进婚姻的原因。
2.2 朱丽叶的心理创伤
德克与阿莉亚的小女儿朱丽叶·波纳比,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严重的心理创伤,曾两次试图跳入大瀑布自杀。造成这种心理创伤的根源,不仅是由于她对于失去父亲即被抛弃的恐惧,而且也来源于对失去生命的恐惧。
对于朱丽叶来说,童年是一种磨难。在学校,她经常受到同学们的欺侮,不仅因为她是班级里唯一口吃的孩子,性格奇怪阴郁,更因为她姓波纳比。学校的孩子们似乎都知道波纳比意味着什么。他们不断嘲讽着朱丽叶,“波—纳—比,你爸爸把车开到了河里,你的爸爸要进监狱的,波—纳—比,羞羞羞啊!”[10]340但是朱丽叶却对自己的姓氏及父亲一无所知,这使她毫无安全感。不仅在学校里,在她生活的社区,人们对于朱丽叶也没有丝毫的同情和怜悯,只会指指点点地说:“就是那个!波—纳—比!羞耻啊!”[10]340这更使她内心充满了疑惑,她认为,在她的身上有一种诅咒,从人们喊她名字的方式就可以感受到。这样的童年磨难在她幼小的心里留下了严重的创伤。朱丽叶受到的欺侮其实和她的父亲德克·波纳比有关,但她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从朱丽叶记事起就没有见到过父亲德克,只知道父亲坠入瀑布身亡。她不断询问母亲阿莉亚,但每次都被阿莉亚骂了回来,只会告诉她父亲背叛了她们。在学校受到嘲弄后去问两个哥哥关于父亲的事时,俩人也都含糊其辞。这加剧了朱丽叶的不安全感及对于失去父亲的恐惧,她从来没有得到过父爱。当孩子失去父亲或母亲时,对于“失去”的恐惧也就成为了对于被抛弃的恐惧。他们会认为父母不爱他们,他们做了错事所以才会被父母抛弃,这是他们应受到的惩罚,由此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负罪感的种子。朱丽叶始终充满负罪感,认为由于她做了错事而被父亲抛弃,父亲不爱她,这是她应得的惩罚,甚至母亲和哥哥们也不会帮助她,这使她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同学们及邻居们的嘲弄更加剧了她内心对于失去父亲的恐惧。这种恐惧实际上是自我不安全感和不稳定感的表现。朱丽叶始终认为自己是被父亲抛弃甚至被全家人抛弃,对自己认识不足,缺乏自信,自身毫无安全感,变得焦虑;同时也易受到周遭人的影响,自己的看法和行为受到他们的左右,心理不稳定。朱丽叶内心无意识上的不安全感和不稳定感与对于被抛弃的恐惧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她被压抑的心理创伤的根源。
朱丽叶所遭受的心理创伤使她在成长过程中遭遇了两次自杀的危机。她曾两次站在大瀑布边的护栏上,精神恍惚,好像听到了父亲的召唤,“她从未听过那么清晰的声音,是如此的焦急和真切”[10]344。这声音像是一种魔咒,一直在召唤朱丽叶。她急于寻找父亲,渴求得到父亲的疼爱,希望父亲这一次不要抛弃她,于是差点跳下瀑布去寻找父亲的声音,所幸两次都被警察及后来的小男友巴德救起。面对父母至亲的死亡,对于失去他们的恐惧也加深了我们对于死亡的恐惧,即对于失去生命的恐惧。而这种恐惧也会导致我们走向一个极端,即我们如此恐惧失去生命,那我们便不会做任何可能导致死亡的事情,但是,生命本身注定是要走向死亡的,因此我们不能就这样看着生命死亡,我们要自己选择死亡来避免被这种失去生命的恐惧所伤害。这样,对于“失去”的恐惧也就导致了自杀的悲剧。由此可以看出,朱丽叶在成长过程中的两次自杀悲剧也来源于对失去生命的恐惧。朱丽叶害怕父亲的死亡,这种强烈恐惧让自己的生命变得十分痛苦,死亡竟成为唯一的出路。这种恐惧使她选择自杀来避免它带来的伤害,她知道“这样做是对的,这是她该来的地方,也是她该来的时候了。瀑布中的声音没有威胁,没有劝告”[10]359。朱丽叶始终能听到来自大瀑布的声音,她认为那就是父亲的声音,也是对于她的一种“魔咒”。她该来到这里寻找父亲,不能眼看着父亲死在大瀑布,不能让大瀑布吞噬了父亲的声音。这种对于失去生命的恐惧使朱丽叶决定跳入瀑布自杀,这样就可以避免恐惧带来的心理创伤。
对于朱丽叶来说,她所受到的童年成长的磨难及自杀的创伤来自于她对于“失去”的恐惧,也就是对于被父亲抛弃的恐惧和对于失去生命的恐惧。可见丧父的阴影导致了她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创伤。如果朱丽叶在儿时得到了父母双亲的爱,父母的爱给了她足够的安全感,那她就不会感受到对于失去父亲的恐惧及对于被抛弃的恐惧,同学们和邻居们的嘲弄也不会让她内心充满不稳定感而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孩提时代被父亲“抛弃”使朱丽叶体验到了一种心理上的“死亡”,这使她产生了对于失去生命的恐惧,她竟然选择自杀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远离恐惧,可见朱丽叶受到心理创伤的程度之深。
3 结语
《大瀑布》中人物的心理创伤在阿莉亚和朱丽叶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阿莉亚两段婚姻带给她严重的心理创伤,也让她认为自己的婚姻有不幸的魔咒。实际上,她内心对于失去婚姻的恐惧是造成她不相信幸福婚姻及被压抑的心理创伤的根源。对于“失去”的恐惧与她的自卑有关,这种自卑来自于第一段失败婚姻的无意识暗示,即她不值得被爱。朱丽叶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磨难和心理创伤,导致了她两次试图跳入瀑布自杀。这根源于她内心对于失去父亲及失去生命的恐惧。童年丧父的阴影使朱丽叶内心充满不安全感和不稳定感,形成了对于“失去”的恐惧。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角度来看,小说中人物心理创伤背后都是对于“失去”的恐惧这样的无意识动力,内心的自卑、不安全感和不稳定感与之紧密相连。这也揭开了大瀑布拥有“自杀的天堂”这样的魔咒而引起人们心理创伤背后的真正成因,从而为打破魔咒、治愈心理创伤、利用无意识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