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微党课在大学生党员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2018-03-20刘丹
刘 丹
(长春大学 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长春130022)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要强化思想引领,要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作为高校的基层组织学生党支部,如何在新时期培养理论扎实、信仰坚定的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最迫切的任务和重要课题。
1 党课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原因
1.1 党课建设现状
党课是《中国共产党章程》中“三会一课”制度规定的基本的组织生活制度,党员发展程序中也明确规定,积极分子在发展前必须上党课,还对学时进行了明确要求。各高校在党委的重视和领导下开展了党课的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党课的内容和形式。就我校而言,建立了校级和院级两级党校体系。每年组织集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党课培训,邀请专家针对党史、入党动机等开展系统专题党课,同时还组织党员青春故事分享会、观看专题影片和党员学生交流体会等活动,还有团委和组织部联合开展的青马工程培训班,这些都为党员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学习平台。为了规范基层党委的党课教育,我校党委制定了基层党委书记培训计划和辅导员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党校教师的理论水平,要求院级党委书记必须给师生党员、积极分子上党课。
近几年,微党课的出现,为高校党课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些高校的基层党委已经开始尝试微党课。微党课时间短,利用新媒体手段开展教学,让学生讲党课,从身边的小处着眼,以小见大,这些特点受到了党员学生的欢迎。
除了微党课,在高校中涌现出了一些在传统党课基础上进行的创新性探索。比如:有的高校尝试了党课模块化或分层教学,根据内容分模块或根据学生程度分层次讲党课,系统长期开展授课;有的高校把党课列入教学计划,按课程去实施和建设,大大提高了党课的水平和质量;对于党员学生和积极分子而言,他们可以按自身程度有选择性地听党课,还可以获得学分。这些创新和尝试都促进了党课的发展和建设,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借鉴。
1.2 基层党组织的党课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原因
在高校的基层党组织中,党课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1)党课内容不生动,形式和手段单一,吸引力不足。许多高校党课的内容结构依然是理论为主,不贴近学生,与现实联系不紧密,抓不住学生的兴奋点,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集中讲授的党课形式也调动不起党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师和学生动力不足,推动较困难。基层党委在党建工作中更多的时间忙于党员发展业务,党员的教育是有余力而为之,经常让位于眼前更迫切的事务性工作。对于党员学生,有些党员学生认为党课占用的时间太多,学完了也用不上,没有给予党课像其他专业课或者考试课一样的重视,参与积极性不高。党课教师为备课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和专业教师相比,没有得到同等的对待,影响了党课教师的积极性。
(3)党课主体不明确,教育不规范。实施主体模糊,管理比较松散、混乱。党校应该是党课的实施主体,是党课的依托,但目前通过建设规范性党校来组织党课的并不多,所以没有明确领导体系、课程建设体系,职责分工和队伍体系,必然会出现党课的管理松散,教育质量难以保障。
(4)就目前微党课而言,内容松散、整体教育效果不明显。微党课这种新兴的党课形式虽然受到了高校党员学生一定程度的欢迎,但问题是目前基层党组织中实施的微党课的课程内容比较分散、授课主线不明显,实施起来没有抓手,整体教育效果被弱化,理论水平提升较慢。在学生的反馈中,课程的系统性和专业性较弱,获得感不明显。
2 “时政”微党课的特点
针对当前基层党委党课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了破解党员教育的困境,我们提出了适合基层学生党支部党员教育的“时政”微党课教育模式,即以“时政”新闻为题材,让学生党员讲党课,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同时利用新媒体等教学手段的党课教育形式。主要特点如下:
(1)以一件新闻事件着手,深入挖掘,见微知著。利用时政新闻与学生更加贴近的特点,增加课程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通过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原因,学习党的理论、制度、路线、方针和政策,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同时让学生养成关注时政新闻的习惯和兴趣,增强学生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辨别力。
(2)以学生为主体,让党员学生讲党课、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时政”微党课实施主体是基层党委和学生党支部,由党员学生讲党课,师生党员平等参与讨论,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党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党员学生讲党课,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提高了党课的稳定性和实施频率。
(3)利用微信和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开展课前和课后的交流讨论和学习,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更广泛的影响力。课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在支部微信群布置主题、问题和学习任务,课后在支部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微论文,吸引更多团员青年关注和参与,扩大党课的影响力。
3 “时政”微党课的应用对策
(1)成立基层党校,建立教研室,从组织领导上保障党课的有效实施。教研室是微党课实施的主体,负责课程建设和课程管理,规范科学的教研室,可以保障微党课按照课程建设模式去发展,如定期开展微党课总结和推进工作,增加教师的交流、培训和备课。另外,将“时政”微党课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中,给予教师课时量,给予学生学分,从根本上实现课程建设的意义。这些都有利于保证微党课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有利于党课的长期、健康和有序的发展。
(2)建立“时政”微党课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制度体系的目的是保障和推动“时政”微党课的有效和稳定实施。一是从微党课设计初衷出发,将“时政”微党课纳入党员培养考察体系中,不仅要通过微党课实现对党员的教育和培养,更要对党员进行全面的考察,让微党课成为党员“创先争优”的有效平台,全面促进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二是从保障实施的角度,要认清微党课是党课,不是开展的学生活动,要给予微党课以课程地位,对老师组织和学生参与都要按学校教学管理体系去设计和规划,即给老师课时,给学生学分,这是微党课有效和长期实施的基本保证。减轻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课业压力,使学生上完微党课不仅增强了政治理论知识、提高了党性修养,还能收获学分,对学生产生鼓励和激励。
(3)建立党员积极分子队伍,并建立队伍管理模式。我院建立了“三位一体”队伍管理模式,即将党员积极分子队伍按照学生工作的四大组织进行分组,学生会小组、团委小组、社联小组和公委会小组。横向分三层,即党员、预备党员和积极分子。即三层四组,每组由一名党员任组长。分组的原则和目的是依托学生工作体系利用每个小组纵向的学生工作的紧密关系,开展党组织对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和教育。
(4)实施流程。一是确定主题。因为时政微党课是以“时政”新闻为线索,所以要从当前新闻事件中进行筛选。虽然“时政”新闻具有实时性和不确定性,但为了对学生产生政治引导,“时政”微党课的选题要有明确的主线,要捕捉具有代表性的新闻,尤其是政治大事件。例如我院党校2015年共举办了12期时政微党课,包含了两会、习主席访美、一带一路策略、亚投行建立等12个主题,主线比较明晰,都是中国发展的大事件,通过一年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中国的进程、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学生很有收获感,政治素养明显提高。二是组织备课。将党员队伍分组管理,每期微党课由各小组轮流组织。由组织者将本期微党课搭建结构框架,交由党校审核,通过审核后由组织者对各小组进行任务分工,进行备课。三是课堂组织。课堂包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评价三个部分,要求使用课件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高效呈现。四是总结和宣传,利用微信群、公众号发表每期党课总结和微论文等,扩大微党课在全体青年中的影响,让更多学生可以分享微党课教育成果,从中受益。
(5)充分使用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提高学习效率,扩大党课影响力。一是建立学习讨论微信群,随时开展备课、交流和学习;二是推荐几个公众号开展充电和学习,比如共产党员、央视新闻、学习小组、参政消息等,帮助大家提供了解新闻的渠道,准确捕捉新闻主题;三是建立党课公众号,在公众号上宣传党课建设成果。
(6)监督和激励。基层党委要建立奖励和激励制度,对在党课建设中表现突出的师生党员学生进行表彰,激发师生党员的积极性,为党课注入持续动力。
4 “时政”微党课的效果和意义
(1)“时政”微党课是对中国共产党在当下的实践活动的有效学习,是“两学一做”教育的生动实践。党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授课,深刻地理解了国家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和事件背后的原因,是对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密切关注和深入学习,是贯彻“两学一做”教育的生动平台。
(2)“时政”微党课提高了党员的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学生讲党课和师生全体参与讨论的形式,让师生党员都积极主动去捕捉新闻、分析新闻背后的原因,养成了关注政治、关注时事的习惯,提高了党员的政治辨别能力、政治敏感性,提高了党员的政治素质。通过关注新闻,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党的领导、路线、方针和政策,让师生党员对党的领导更加信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自信,提高了党性修养。
(3)“时政”微党课增强了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时政”微党课的成功组织,全面带动了支部管理。在组织实施中,党员的学习情况、带头表率情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等都得到了培养和考察,“时政”微党课成为党员“争先创优”和党员实践的重要载体。随着党员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的整体提高,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也明显增强。通过公众号的宣传和现场团员青年的学习和观摩,支部在团组织中的影响力也得到明显提高,对团员青年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2016年,我院实施的“时政”微党课被评为全国高校共青团“四进四信”活动优秀基层项目。
以上就是“时政”微党课在大学生党员教育中的应用分析。此模式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受师生政治理论水平和知识结构的限制,实施中会遇到讨论不够深入和分析不够全面等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的方向明确,这些不足在不断坚持的微党课中可以逐渐改善。需要说明的是,此模式不能取代党史和党的理论体系的系统教育,“时政”微党课是系统的党课教育的有力补充,二者能够相互促进、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