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荟萃
2018-03-20
上半年我国畜牧业运行成绩单出炉:总体呈现向优向好态势
据农业农村部消息,今年以来,我国各级畜牧部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引导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推进绿色发展,畜牧业运行总体呈现向优向好态势。
一是主要畜产品产需关系逐步改善。总体来看,生猪生产稳步调整,猪肉市场供销有序,目前已回升至成本线,一些生产经营水平较高的养猪场重回盈利区间;鸡蛋行情目前总体较好。1~5月主产区鸡蛋平均价格每千克8.29元,同比上涨42.9%;肉鸡、肉牛、肉羊生产平稳,养殖效益较好。二是畜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竞争力持续提升。各级畜牧部门紧紧扭住良种繁育、标杆示范和结构调整,加快改造传统畜牧业,以提高效率为着力点促进畜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三是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扎实推进。中央安排50亿元,支持200个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步伐加快,预计年底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将超过64%。
农业农村部:禁养区划定基本完成累计减少生猪存栏3400万头
据农业农村部最新消息,我国禁养区划定基本完成,累计减少生猪存栏量3400万头,生猪生产加快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南方水网地区资源环境压力得到缓解。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全国生猪存栏41523万头,同比下降1.2%。
农业农村部召开视频会议全面部署全国非洲猪瘟防治工作
8月7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非洲猪瘟防治工作紧急视频会议。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强调,各地要认真贯彻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统一思想认识,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强化联防联控机制,坚决扑灭并尽快根除非洲猪瘟疫情,为生猪产业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日前发生一起生猪非洲猪瘟疫情,这是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我国在非洲猪瘟传入前就在思想、政策和技术上做了长期扎实的准备工作。疫情确诊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部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赴沈阳指导疫情处置工作,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非洲猪瘟Ⅱ级预警。在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疫点和疫区内所有生猪的扑杀工作已全部完成,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会议明确,今后一段时间对突发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治策略是:贯彻“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方针,加强边境防堵,严守第一道防线;广排查,早发现,快反应,严处置,全根除,迅速恢复并保持全国无疫状态。 会议要求,各地要做好关键措施落实。要全面实施监测排查,强化应急处置,严格监督执法,加强科普宣传,强化科技支撑和兽医药品监管。要进一步强化部门协作,加强联防联控,形成防控合力。同时,要持续提升兽医卫生治理能力,指导养殖场户强化生物安全管理,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
四川省召开全省非洲猪瘟防治工作紧急视频会议
为贯彻全国非洲猪瘟防治工作紧急视频会议精神,严格落实非洲猪瘟防治措施,打好非洲猪瘟防堵战,严防外疫入川,保护川猪产业健康发展,8月7日四川省召开全省非洲猪瘟防治工作紧急视频会议,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朝波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杨朝波副厅长针对全省非洲猪瘟防治工作提出要求并强调:一是各地要高度重视非洲猪瘟防治工作,时刻警惕疫情传入风险;二是强化生猪移动监管,严防外疫传入;三是开展重点区域全面排查,杜绝疫情隐患;四是严格疫病诊断和疫情报告,做好疫情应急处置;五是增强防范意识,落实主体责任;六是强化部门间协作,营造联防联控的良好局面。
强化生猪移动监管打好非洲猪瘟防堵战
为保护川猪产业健康发展,全力打好非洲猪瘟防堵战,全省非洲猪瘟防治工作紧急视频会议后,四川各地迅速行动,主动作为,积极落实非洲猪瘟防治措施。
全省44条省际间指定通道检查站加强了应急值守,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与通报协查制度,树立了全省“一盘棋”的思想,坚决执行查证验物和消毒制度,加强了对跨省调运生猪及生猪产品的监管力度。广元市七盘关检查站作为全省检查流量最大、监管情况最复杂、建设标准最高的标杆检查站更是充分发挥了屏障堡垒作用,重点对省外输入和过境生猪及生猪产品的检疫证明、标识、健康状况等进行查验,通过农业农村部电子出证系统A证平台查询检疫证明的真实性与有效性,相关情况核查无误,实施临床检查与消毒等措施后才予以放行。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为杜绝全省疫情隐患,严防外疫入川打下了坚实基础。
南充市全面完成2017年度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跟踪监测工作
为动态掌握南充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基本情况,南充市农牧业局组织开展全市2017年度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跟踪监测工作,目前已全面完成该项工作。
南充市畜牧站指导各县(市、区)农牧部门填报畜禽规模养殖备案及粪污综合利用数据,并逐一审核,组建了全市养殖场直联直报系统,准确掌握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信息。7月初,指导各地集中一个月时间完成了1 060家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验收,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了配套证明材料上传,且全部通过省级审核。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2.3%,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66.2%,两项指标均高于国、省要求的年度目标。后期,南充将加快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进一步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和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打牢基础。
畜禽养殖消灭抗生素污染的挑战巨大
据数据显示,我国畜禽养殖抗生素年使用量达9.7万吨,占全国抗生素年消耗量近50%。随着畜禽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业面临的挑战与日俱增。研究数据表示,“一头生猪每天产生5.3千克粪便,其中含有大量未被动物吸收的营养物质、重金属和药物残留物。”畜禽粪便污染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种局面,禁抗已成为近年来业内关注的热点。抗生素在养殖业中的应用具有悠久历史,但是随着养殖污染的日益加重,畜禽养殖业开始高度关注抗生素、抗生素抗性基因以及包括重金属在内的其他促生长激素等的新型污染物。然而解决这个问题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容易之事,畜禽养殖消灭抗生素需要的是投入和新技术手段,而这也是当前我国和全球畜禽养殖面临的重大挑战。(来源:中国畜牧网)
大豆产需缺口高达9000万吨提高国产自给率迫在眉睫
我国是世界上大豆第一大消费国。大豆年需求量超过1亿吨,然而国内的年产量却只有1 000多万吨,我国大豆的产需缺口高达9 000万吨左右,这需要依靠进口来进行补充。2017年全年中国累计进口的大豆已占粮食进口总量的近九成。
行业专家认为,我国对进口大豆依赖度较高,其中耕地资源不足、大豆规模化种植以及种植大豆农民的利润等多方面因素不容忽视,大豆比较效益仍是农民选种农作物的现实考量。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大豆的价格比较低,导致玉米和大豆的比较效益有差距。据分析,在中美贸易摩擦和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重背景下,提高国产大豆自给率,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大豆产业振兴的着力点。
东北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大豆在提高补贴、增加种植面积的同时,应鼓励农民规模化经营和规范化管理,以达到最合理的投入产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