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立体教学模式的一点思考*
——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
2018-03-20刘秀伦
刘秀伦 程 梨
(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 400065)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亟待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至关重要。另一方面,西方多元文化流入中国,部分大学生思想受到影响,出现思想道德认知模糊、政治信仰迷茫等问题。因此,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认同度,显得尤为迫切。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不少高校都在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多元立体教学模式就是其中的一种。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立体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运用网络教学、专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形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多元指的是教学形式的多元,它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网络教学、专题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立体指的是空间上的立体,即教学过程不仅涵盖了线上与线下,还包括了课堂与课外。希望通过该模式的实施,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认同,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一、践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立体教学模式的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立体教学模式,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为目的,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具有重大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认知心理学认为:探究未知是人的本能和需要。①正是对未知知识的需求,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师生良性互动的源动力。这里应注意的是,学生参与意识的觉醒尤为重要,作为教师应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真正参与到教学实践中。但在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中,总体来讲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课堂,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发挥并不充分,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参与热情。大学生已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立体教学模式尝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课堂,实现“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二)有利于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一般而言,在教学过程中,仅有教材体系而没有科学完备的教学体系,就无法实现教材体系的作用和功能。②教材体系是教学体系的重要前提,教学体系是教师在恰当把握教材体系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体现高校特色、教师风格、学生个性。显而易见,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将教材体系科学地转化为教学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讲,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程度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部分教师按教材对理论知识进行灌输,没有很好地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这势必会影响教学的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立体教学模式试图坚持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基本精神,教学中既注重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又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有利于实现教与学的结合。
(三)有利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形成良性互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立体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为轴心,讲究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考核多元化、学生参与全面化,突破了以前只单纯依靠网络教学、专题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模式中其中一种的思路,尝试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实现创新。一方面,该教学模式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机制等,提高了学生的认同度,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融合为一;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立体教学模式对网络教学、专题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从整体上进行布局,探索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实现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理论教学的协同发展,实现整个教学过程的良性互动。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立体教学模式的系统构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立体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理论教学为支撑,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的“三大教学模块”即网络教学模块、专题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中,网络教学模块是基础与前提,专题理论教学模块是核心与关键,实践教学模块是活力与延伸。三大教学模块之间相互影响、有机渗透、相得益彰。以期通过该模式的构建,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质感和动感,从而孕育出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一)网络教学模块:多元立体教学模式的基础与前提
网络教学模块是多元立体教学模式的基础和前提,作为基础知识学习的主阵地,主要有三个功能,即知识学习、在线交流与资源共享。在网络教学中,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平台系统进行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网络教学主要通过至善网(www.attop.com)实施。至善网云教学平台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立体教学模式的网络运营平台,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完成了理论基础知识部分的网络教学学习。至善网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网络学习平台,极大地降低了教师的劳动强度,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维度。
(二)专题理论教学模块:多元立体教学模式的核心与关键
专题理论教学模块是指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结合社会现实、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遴选几个重要知识点或章节制作成相应的专题,建立一个问题意识导向下以学科体系为依据进行专题讲授的教学方法。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首先,教师依据课程的基本要求、预设目标、基本内容、教学重点,科学地设置专题,同时,教师根据专题理论的主题提前给学生推荐相关的参考资料并设定要讨论的问题,通过这种任务驱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其次,教师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在课堂内以问题导入进行专题理论讲授,问题的设置需要注重思维驱动,体现问题的发散性。
(三)实践教学模块:多元立体教学模式的活力与延伸
实践教学模块是理论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拓展与深入,将课堂、学校、社会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师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实践教学形式,实现“知"与“行"结合的教学模式。相对于网络教学、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强调在实践中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深化,秉承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原则,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外化为行为,在实践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实践教学以“观察、宣讲、践行”为主要形式,根据“专题理论”讲解的主题确定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做义工、参与社会调查、参与体验式的情景剧等。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外化为行为,提高其综合实践能力。
三、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立体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立体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譬如,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之间的衔接欠佳,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理论教学课时分配不当,教师队伍不完备,硬件设施不完善,考核监督机制存在缺陷等。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立体教学模式的顶层设计不完善
为了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立体教学模式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笔者对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南大学、长江师范学院5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450份,有效回收率为96.7%。调查发现,首先,网络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衔接不当。根据对“您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立体教学模式的哪些局限性影响了大学生的认同?"的调查显示,56.48%的人认为“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网络课程的衔接不当"。其次,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理论教学课时分配不当。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多数学生反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大三开课,实践教学学时达到48学时为期一年,部分学生由于考研、找工作等原因,导致最后应付了事,从而影响教学实效性。可见,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顶层设计还欠完善。
(二)网络教学平台还需优化,教师主导作用不强
首先,在网络教学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强,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与互动,加上学生在自制力和主动性方面参差不齐,使得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不高。其次,网络教学资源整合欠缺。根据对“您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立体教学模式的哪些局限性影响了大学生的认同?”的调查显示,43.24%的人认为“网络教学资源不丰富”,这表明网络教学资源需要进一步优化。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网络教学资源的总体利用率不高。网络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概况、课程学习、专业词典、推荐链接、资源下载等模块,但素材主要来自于书本,拓展的知识较少,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总体利用率不高。最后,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监督存在问题。一方面,网络教学平台本身存在一些问题,譬如:学生在进行网络答题的时候,系统给出错误的答案,毫无疑问,这些因素势必会影响教学实效性。另一方面,网络教学平台的管理技术不到位以及监管机制存在漏洞,使网络教学监督存在问题。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在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的中期教学检查师生交流会上,计算机学院的学生承认他们以自己的专业为基础,编写网络代码,使学生能在瞬间完成答题且正确率极高。如是之,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亟需对其进行相应的整改。
(三)专题理论课时内容设计欠佳,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在专题理论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课堂互动的重要性,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认同与参与,达不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其次,理论课时较少,有的教师只强调知识的专题性,容易出现没有基础的“空中楼阁”,不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再次,学生的积极性欠佳。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的中期教学检查师生交流会上,有学生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具有极强的理论性、抽象性,课程内容本身就过于深奥而教师采用专题理论的形式讲解,增加了学生接受的难度。一些学生对老师讲授的内容难以理解和吸收,造成既没有掌握基础知识,也不能扩展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如是之,学生的积极性势必会减弱,影响专题理论教学的质量。最后,一切理论教学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认知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上,要将人类社会的思想精神财富转化为学生个人的精神财富。③然而,部分教师不注重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个体实际相结合,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实践活动机制不健全,影响实践教学的开展
首先,在实践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厘清实践教学的内涵,目前,部分高校把大学生的课外活动当作实践教学导致实践教学有名无实,流于形式,难以与网络教学、理论教学形成教学合力,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其次,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立体教学模式不可或缺的环节,保障机制仍不健全,导致实践教学处于无序化状态。譬如:实践教学经费短缺、没有稳定的实践基地、安全存在隐患等。根据对“您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哪些问题会使大学生的认同不高?”的调查显示,65.93%的人认为“实践教学经费不足”;77.59%的人认为“实践基地较少,甚至无实践基地”;34.97%的人认为“安全存在隐患”。由此可见,实践教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其保障机制亟待完善。再次,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不高,容易出现搭便车的现象。在一些活动中,主要是组织协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人际沟通交流能力较强的学生去具体实施,其他学生便搭便车,这违背了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初衷。最后,实践活动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关于“您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哪些问题会使大学生的认同不高?”这一问题的回答,48.41%的人选择“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 ,这表明,一些人认为部分高校对实践活动的考评缺乏科学而标准的考评指标,导致考评流于形式,影响实践教学的开展。
四、践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立体教学模式的路径探析
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立体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网络教学、专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出发,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建设,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一)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立体教学模式的顶层设计,实现网络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
按照多元立体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引入顶层设计的理念,以网络教学、专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要内容进行统筹协调、齐抓共管。顶层设计强调多元立体教学模式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注重其协同性、关联性和实操性,实现网络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正确把握三种教学形式的侧重点,以及每门课程内容的课时分配等问题,并结合学校发展的特色和学生个性化的需要,构建符合教学规律的体系。首先,实现网络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由于网络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不同,因此,依据教学大纲,设定统一的“规划设计",各个环节在整体教学目标上保持连贯性、逻辑性和统一性。统一的“规划设计”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有序地开展。其次,正确把握网络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自的侧重点。网络教学侧重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理论教学侧重问题式专题理论的精讲,实践教学侧重社会实践。最后,科学量化网络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时比重的分配。在“您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立体教学模式要得到大学生的认同关键在于?”的调查中,62.55%的人认为应“依据教学大纲,分别进行网络教学、专题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调整各自的课时比重”,可见,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理论教学课时分配不当,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分配课时。譬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应注重学生实践,可以适当地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应注重学生实践,应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应加大专题教学的课时比重。总体而言,以网络教学、专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要内容进行顶层设计,对其加以统筹规划,就会使教学真正地“活”起来。
(二)优化网络教学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
网络教学是时代需求应运而生的产物,但网络教学资源整合欠缺、师生互动不足以及监督考核存在短板,不同程度地影响网络教学的质量。要提高多元立体教学模式的实效性,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整合教学资源。根据对“您希望怎样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以提高大学生的认同与参与?”的调查显示,56.41%的人认为应该“整合教学资源”,这表明,网络教学平台应该根据多元立体教学模式的要求并结合学生多元化的需求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其次,加强师生互动。一方面,师生、生生之间可以共建共享网络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师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强化交流、讨论、答疑等环节。总之,生生、师生之间应该加强互动,使其产生思想的碰撞与交锋,更好地促进教学相长。最后,完善网络监督。负责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后台人员、任课教师、相关职能部门应该通力合作,形成监督合力,实现网络教学平台的规范化,提高网络教学质量。总之,网络教学主要是根据多元立体教学模式的要求,不断地完善、丰富、优化相应的网络教学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其动态、持续、健康地发展。
(三)重视专题理论教学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首先,注重师生的良性互动。专题理论教学应该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师与生的和谐统一。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教与学的完美结合,更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教师在专题理论讲授的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平等、融洽、良好的沟通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教师应该统筹协调。教师在强调知识专题性时,不应忽视知识的基础性和系统性。教师应该依据教学大纲、教材体系、学生实际与专题知识进行统筹协调,实现专题知识与基础知识的有效衔接,使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有醍醐灌顶之感。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找准教学切入点,使教学内容更生动、鲜活,且突出教师对学生的感染力,增强理论讲授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最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专题理论授课的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课堂表达能力以及较好的科研能力等素质。一方面,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培养专题理论教学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另一方面,教师团队在专题理论教学中实行分工与合作,形成良性竞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健全实践教学机制,真正发挥实践教学的育人作用
首先,厘清实践教学的内涵。真正发挥实践教学的育人作用,首要前提就是清晰地界定实践教学的内涵。实践教学和学生课外活动有着联系也有着显著的差别,实践教学是指把学校、社会、课堂有机结合起来,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实践化教学活动。只有明确实践教学的内涵,才能与理论教学、网络教学互动并进。其次,健全保障机制。一方面,学校应该从政府、社会、企业等多个渠道积极争取“大学生实践活动的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应该与学生处、宣传部、团委等部门沟通、协调,大量吸收各方经验和建议,形成教学合力,为学生提供稳定而充足的社会实践基地。再次,加强学生团队的合作意识。一方面,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团体内部强调合作,而团体外部展开竞争,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使团体内部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激发学生团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心,有效地规避搭便车的现象;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引导,从思想上给学生灌输合作的意识,并适当地穿插一些合作性技巧与专业知识指导帮助学生,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最后,科学构建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根据对“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认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立体教学模式应该注重哪些方面的考核评价?”的调查显示,66%的人认为应加强“实践测评”,显而易见,绝大多数人认为实践教学的测评至关重要。学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的测评力度,细化量化各项考核指标,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使实践教学走向科学而规范的轨道。
(五)提供坚实有力的制度保障 ,促使多元立体教学模式规范化开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立体教学模式的实施,是一项长期而宏大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坚实有力的制度作为保障。为了促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立体教学模式能够规范化开展,需要科学而健全的制度。值得注意的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多元立体教学模式进行科学管理的前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立体教学模式依据实施意见、组织领导、机构设置、经费投入和使用办法、教师队伍管理办法、教学大纲、学分管理办法以及成绩评定标准等方面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内容,形成“党委领导—学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门—教师—学生”自上而下的一体化管理制度。同时,制度的贯彻和执行,是多元立体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科学而健全的制度要发挥其最大效应离不开管理者的贯彻和执行,只有将好的制度严格地执行和落实,多元立体教学模式才能得到切实的保障,也才能真正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统筹协调的局面。总之,科学而健全的制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立体教学模式走向科学化、制度化的坚实有力保障。
注释:
①刘闯,郭海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教学与管理,2010年第27期,第106页。
②陈秉公,《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规律性》,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第9期,第43页。
③王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求实,2014年第S1期,第266页。
参考文献:
[1]陈秉公.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规律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9):42-47.
[2]黄建红,陈若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1):73-75.
[3]王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求实,2014(S1):265-266.
[4]王秀阁,王玮.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进互补新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8):70-72.
[5]徐仲伟,代金平.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2):1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