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铸造工艺设计及数值模拟
2018-03-20刘艳明
刘艳明
轮毂是支撑汽车轮胎、圆形的、用于车轴安装的金属零件。铝合金材质的轮毂具有重量较轻、加工精度较高、较好的散热能力等优点。在汽车行驶中轮毂需要承受一定的载荷和强度,以及需要保持稳定性。合理科学的铸造工艺设计,可以保证轮毂有较好的性能,并可以提高汽车行业轮毂的质量。
1 结构分析和工艺初步分析
1.1 零件结构分析
轮毂尺寸为775mm×775mm×180mm,密度为2.68×103kg/m3,体积为 14.5×10-3m3,铸件质量为 39kg,铸件质量<100kg时尺寸属于中小型零件,适合于大批量加工生产,可以采用砂型铸造,结构较为简单,分型面选择在竖直方向中间的水平面上,将铸件对称分布在两铸型内[1]。
1.2 零件凝固模拟
铸件材料为铝合金AlSi7M,初始金属液温度为752℃,初始铸型温度为503℃,初始空气温度为25℃;设定空气与铸件之间的换热系数为300W/(m2·K),空气与铸型之间的换热系数为50W/(m2·K),铸型与金属液之间的换热系数是1800W/(m2·K);设置浇口条件,选择浇注口,设置浇注传热条件为1300℃,充型速度为0.5m/s。此工艺所需的砂芯采用热芯盒法生产,以增加其强度及保证铸件质量。选择使用射芯工艺生产砂芯。收缩率为0.8%~1.2%,垂直于分型面的壁上留有起模斜度,起模方便又不损坏砂型[2]。
图1 零件缺陷预测图
将零件进行凝固模拟,结果显示在轮缘上及轴孔周围出现缺陷(见图1)。据模拟预测的凝固缺陷,可对症地计算绘制出各个浇道、冒口。
2 浇冒系统设计及凝固模拟
此零件为托架,没有过多的型腔,铸件比较高,需要补缩,选择重力底注式浇注为宜。
2.1 浇注系统的设计
(1)浇注时间的计算
式中,t是浇注时间(s);G2为浇入型腔内的铝合金溶液的质量(kg);K 是系数,K=1.50;l为铸件的平均壁厚。取浇道比例为35%,浇冒口的重量G1=39×35%kg=13.65kg,金属液的重量G2=G+G1=52.65kg,铸件的平均壁厚l=30 mm,可得:浇注经验时间t=11.6s。
(2)液面上升速度
式中,C为铸件最低与最高点距离 (mm);t为计算的浇注时间(s),V=(180/11.6)mm/s=15.5mm/s。
(3)各浇道截面及尺寸的确定
轮毂质量39.0kg,轮毂最薄厚度为20mm,最厚壁 40mm,取∑S内=6.0 ,所以∑S内∶∑S横∶∑S直=1.0 ∶1.10 ∶1.15,因∑S内=6.0 ,得:∑S横=6.61 ,∑S直=6.91cm2,内浇道的具体尺寸a=11.2mm,b=7.0mm,c=17.1mm,使用圆柱形直浇道,直径D=42.0mm,查得S横=6.61,可得 A=16.0mm,B=11.0mm,C=18.1mm;得S直=6.9 。
轮毂设计增加了浇注系统,凝固模拟后,轮辐处的铸造缺陷有较为明显的减少,但缺陷也有所转移,由原来的中部集中转移到了内外轮缘与轮辐的交接处,而内轮缘处的缺陷有所减少,但却不明显,为此增加冒口和冷铁。缺陷的模拟预测如图2所示。
图2 加浇注系统的缺陷预测
2.2 冒口冷铁的设计
根据冒口的选择原则以及加入浇道后的缺陷位置,选内轮缘处位置增加冒口以改善缺陷,利用Pro/E软件绘制冒口。在内轮缘上方增加冒口。冒口共设置了三个,截面40.5mm×40.5mm,高为60.3mm。增设冒口模拟后,在内轮缘中心的铸造缺陷转到冒口处,已消除。
由于没有形成顺序凝固条件,冒口补缩距离又有限,致使外轮缘和轮辐连接处的缺陷仍未消除,冷铁能使冒口的补缩距离加大,故需设计冷铁进行局部范围冷却,使得轮辐上由外到内形成顺序凝固,打通冒口补缩通道[3]。用Pro/E绘制设计六个冷铁,尺寸为60.5mm×20.3mm×20.4mm,绘制好的浇冒系统和冷铁三维设计图见图3。
图3 全部浇冒系统设计
3 铸件充型凝固模拟
浇注系统、冒口和冷铁设计好后,进行充型模拟仿真,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过程比较平稳,没有飞溅,充型时间为 0.1845s(见图 4)。
凝固进程如图5所示,可以发现轮缘的外部最早凝固,接下来是轮辐凝固,然后是冒口和浇注系统发生凝固,符合顺序凝固,从浇注系统或冒口到轮辐、轮缘,形成畅通的补缩通道[4]。
图4 不同时刻充型进程
图5 凝固进程图
图6 最终缺陷图
可以看出,由于在凝固过程中增设冷铁,保证不会形成热量集中区域。在轮毂凝固全程中,通过设计形成顺序凝固,冒口和内浇道成为最后凝固区域,所以轮毂铸件中的各种缺陷大幅减少。缩孔缩松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现在已经减少到了无法减小的范围内。可以按照设定的浇铸工艺安排实际的浇注生产,保证铸件的性能。最终缺陷图如图6所示。实际浇注生产中铸件出现的缺陷与此大致相同。
4 结论
(1)对未进行工艺设计的零件进行缺陷预测,可精准找出缺陷,为工艺设计奠定基础。
(2)浇注系统、冒口和冷铁需配合使用,才能达到最佳的工艺效果。
(3)充型模拟、凝固模拟、缺陷预测三项配合使用,可以大大提高工艺设计成功率。
[1] 王文清,李魁盛.铸造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5-38.
[2] 李宏英,赵成志.铸造工艺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22-125.
[3] 胡亚民,冯小明,申荣华.材料成型技术基础[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98-101.
[4] 于百库,白文弟.铸件凝固过程温度场的数值模拟[J].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2002(2):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