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竖井式退水口在排泥场中的实践应用

2018-03-20吴淑萍

治淮 2018年2期
关键词:水口消力池排水沟

吴淑萍

退水系统是排泥场施工中的关键工作,根据土质和排泥场规模选择恰当的退水口方式,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吹填泥砂流失量、泥砂浓度,增加安全性,减少对当地自然环境的污染,方便管口的封堵、开启,从而达到经济、实用和环保的多重效果。

一、工程概况

淮河干流蚌埠~浮山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临北段3#排泥厂区位于桩号HD246~HD248处,该处曾为河道决口,现成为一内湾,地势略有起伏,地面高程17.0~18.3m。由于南洛高速从工程区内穿过,3#排泥场围堰分为3#北和3#南。3#北排泥场围堰堤顶高程22.5m,顶宽 3m,外坡 1∶3.5,内坡 1∶2.5;3#南排泥场围堰堤顶高程22.5m,顶宽3m,外坡1∶2.5,内坡1∶2.5。疏浚土方530万m3。根据工期的合理安排,投入三艘绞吸式挖泥船进行疏浚。

二、退水口选址设置

排泥场现状底面高程约16.5m,设计吹填高程21.5m,退水口位置按照有利于延长泥浆的退水流程、泥沙沉淀、吹填均匀分布、吹填平整度好及余水含泥量低的原则,再根据吹填区地形、排泥管口的位置等因素确定,布设在死角或者远离出泥口的位置。结合成本、工期与环保等因素,综合选择合适的位置。

三、退水口结构选型

竖井式退水口是一种新型退水口型式,结合了埋管式退水口和溢流堰式退水口的优点,结构合理,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竖井退水系统由集水井、退水钢管、跌水消能设施、退水沟构成。通过挡板自由调节排泥场水位,四面过水溢流,更容易获得宽浅溢流,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口水流的扰动,提高了沉淀效果,减少了水土流失和泥浆污染,施工尾水完全符合设计对含浆量的控制标准。退水由穿堤钢管排出,保证围堰安全和正常通行。

四、退水系统设计

1.竖井式退水口门主要技术参数

竖井基座尺寸为4m×4m×0.6m,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竖井俯视为正方形,每边长2.4m(净宽);进水方式为四面溢流,每边设计溢流高度0.2~0.3m;构造形式为混凝土框架式结构(混凝土标号C20),其立柱尺寸为0.6m×0.6m×6m的现场浇注钢筋混凝土柱,为了确保立柱的稳定和提高立柱的强度,立柱与立柱之间每隔2.5m加一道0.3m×0.3m×1.2m的钢筋混凝土横支撑,与混凝土柱一起浇筑施工;挡板采用100mm×48mm×5.3mm的槽钢,每块挡板可调节最小水位差0.1m。

2.退水口水力计算

工程计划投入海华50、海华51、海华52三条挖泥船,各船设计总流量分别为3500m3/h、3500m3/h、2000m3/h,挖泥浓度暂按10%计,每天的有效工作时间按照20h考虑,退水流量系数为20/24=0.835,实际总排水流量为:

Q退水=(3500+3500+2000)×(1-10%)×0.835/3600=1.88m3/s

退水口泄流能力计算:竖井式退水口以活动闸板控制退水口水位及泄流量,计算时按薄壁堰考虑。

b=Q退水/(ζ×m×(2g)1/2×H3/2)

式中:

Q退水—通过退水口的实际排水流量,m3/s;

ζ—侧向收缩系数,一般取0.96;

m—流量系数,薄壁堰,一般取0.49;

b—堰宽,m;

g—重力加速度,9.8m/s;

H—堰顶水头,砂壤土一般取0.35m;

经过计算,当H=0.35m时,b=4.4m,竖井立柱间距为1.2m,四面相加后,一个退水竖井的过流断面B为4.8m。经计算,当两个退水口同时退水时,堰顶水头约0.22m;当使用一个退水口时,堰顶水头为0.35m。

3.退水管的选择与水力计算

选择管径的原则:退水管满管过流后,会出现虹吸现象,如出现虹吸现象,退出的水流会不稳定,对外面的消力池形成有规律的冲击,对安全不利。所以计算退水管流量时,退水管满管临界流量要大于设计流量,才不会出现虹吸现象。

选择内径0.85m的钢管(厚度8mm)作为退水管,退水管穿堤时的坡降为1∶75,排泥场内侧管底高程为17m,外侧底高程为16.6m。

退水管满管泄流时的流量计算:过水断面:A=0.567m2水力坡度:I=0.013

水力半径:R=D/4=0.2125m

钢管糙率:n=0.012

谢才系数:C=R^(1/6)/n=0.2^(1/6)/0.012=64.37

过水流量:Q=CA(RI)^(1/2)=1.92m3/s

满管时Q>总流量1.88m3/s。

4.退水沟的布置及设计

退水沟由排泥场周边的排水沟和与之相连的排涝沟组成。

(1)排泥场排水沟设置在AB段,长度约900m,底高程为14.8~14.5m,逐渐变低,进入排涝沟,坡降约为1∶3000,排水沟底宽2m,边坡1∶2,深约2m,退水深度最高可达1.5m。

(2)排涝沟狭窄的位置底宽约2m,为BC段,长约150m,现状底高程为14.5m,边坡为 1∶1.5。

(3)排涝沟CD段为1600m,现状底高程为14.5~13.5m,此段满足退水要求。

(4)排涝沟 DE段为500m,现状底高程为13.5m,此段满足退水要求。

流量试算:对排水沟和排涝沟最窄的部位BC按1.1m水深计算,见表1。

经试算,排水沟和排涝沟流量>总退水流量1.88m3/s,所以此线路满足退水要求。

表1 排水沟和排涝沟流量计算表

五、竖井式退水系统的结构设计

1.竖井

在围堰迎水面坡脚位置夯实一个6m×6m的方形基础,夯实底高程控制在16.4m,然后支模,浇筑一个4m×4m×0.6m的竖井基座,基座中间布置0.1m×0.1m的φ8钢筋网,立柱内分布10根φ14螺纹钢筋,同时4个竖柱的每根φ14钢筋伸入竖井基座内0.5m,而且每根钢筋都要同基座内的钢筋网相连,箍筋采用φ8的圆钢;竖井竖柱施工时先立模,然后模板校正,最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混凝土标号C20,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竖井最下面的1m为混凝土墙封闭结构,和管道连接的混凝土墙先不浇筑,待竖井和排泥场围堰完成沉降一段时间后,再将管道和竖井的混凝土墙进行浇筑连接,钢管和混凝土壁之间有2cm厚的橡胶止水相隔,可以适应一定的变形。施工期间,当竖井竖柱的高度超过2m时设有安全防护网。

竖井施工流程:底座浇筑及养护→立柱至第一层横梁浇筑 (高程20.5m)及养护→立柱及第二层横梁浇筑(高程23m)及养护→竖井和钢管连接处的浇筑。

2.退水管埋设

退水管是防止围堰在退水位置发生危险的关键。为确保围堰在退水口位置的安全,可适应少量的变形,应使用φ850、厚度8mm的钢管作为退水管。

深槽开挖:在预定的堤身处开挖一深槽,把φ850的钢管埋在深槽内,深槽底高程和底宽按设计图纸进行。考虑尽可能降低水位,确保围堰安全。决定把出水口底高程确定为17m;围堰外侧的管底高程为16.6m,纵坡坡降1∶75,挖槽底宽开挖为2m,横坡按1∶1的标准开挖。

深槽回填:在平整挖槽地基以后,按照排泥主管线的施工工艺架接直径为φ850的排水管,在挖槽内的排水管架好以后,中间在适当位置加2道水泥土止水,止水厚度为0.5m,管道与黏土接触的位置在管道上刷两遍水泥浆。黏土止水夯实后再回填夯实堤身。

3.消力池

消力池是施工回水经退水竖井排至排泥场外退水沟的过渡段。由于消力池处于围堰外侧的坡脚处,因此消力池的施工质量不仅关系到整个退水系统能否正常运行,而且还影响整个围堰的安全。其结构由消力池和消力坎等两部分组成。消力池底板和消力坎用标号C20的混凝土,边墙采用砖混结构,砂浆标号M10。回水经消力坎消能后进入退水明渠连接段,为防止冲刷,底板采用C20混凝土。

出于安全考虑,为防止退水影响沟边的公路,在渠坡处顺公路砌筑0.5m高的挡浪墙。

4.排水沟

排泥场排水沟长度约900m,底高程为14.8~14.5m逐渐变低,和排涝沟相连接。

六、排泥场及退水系统运行期间维护内容

排泥场维护的主要内容有:排泥场围堰的维护,排泥场相关堤防的维护,排泥场隔梗、退水口、排水沟渠的维护等。由于排泥场安全涉及到整个工程安全,以及附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排泥场系统安全至关重要。

七、结语

排泥场围堰工程的退水系统安全是施工中的重点内容,贯穿施工全过程。退水井施工又是退水设施的核心部分,关系到围堰退水系统工程建设的成败。该工程竖井式退水口的成功应用,确保了整个工程运行安全、高效,具有在同类型工程中推广的价值

猜你喜欢

水口消力池排水沟
水口水电站7号机组完成增容改造和并网发电
Thalidomide for refractory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from vascular malformations in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comorbidities
水口、水口环境与风水(下篇)
千年沧桑话水口
U型钢板桩在干河子坝二级消力池修复工程中的应用
某拦河大坝下游消力池结构对消能防冲的影响
冲沙闸渗透稳定计算及消力池防冲设计
光影视界
底流消力池内悬栅消能工数值模拟研究
动词“Get”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