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粱种子EMS诱变处理的研究

2018-03-20白鸿雁

中国种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种子数成苗高粱

白鸿雁 杨 伟 武 擘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晋中 030600)

农作物化学诱变育种是指用化学诱变剂处理作物品种材料,以诱发材料产生可以遗传的变异,然后根据育种目标,对产生的变异进行多世代的选择和鉴定,育成生产上可利用的品种或品系[1]。由于化学诱变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点突变比例高、突变频率高等特点[2],近年来被育种者广泛使用。在众多的化学诱变剂中,甲基磺酸乙酯(EMS,ethyl methyl sulfonate)被认为是最高效、安全的一种,其主要诱发点突变,能对作物品种的某一个性状进行改良,应用最为广泛[3-8]。目前,国内利用EMS化学诱变育种技术,在大豆、花生、大麦、春小麦、水稻等的诱变选育中获得了巨大成就[9]。关于EMS化学诱变育种技术在高粱中的应用比较少,吕鑫等[10]用EMS对高粱无融合生殖系1094和2083的种子进行诱变处理,得到了株高、穗长、育性及结实率等突变体材料。张会等[11]以甜高粱品种能饲1号为野生型构建EMS化学诱变突变体库,最后筛选得到3份特异突变体材料:SM83、SM197、SM305。为了更有效地开展高粱EMS诱变育种,创造新的种质资源,选择育种上常用的6个高粱恢复系材料,研究了EMS对种子发芽率、成苗率、发芽势的影响,以探讨其对高粱的诱变效应,为进一步开展高粱化学诱变育种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供试品种为高粱恢复系三尺三、M2016、晋粱五号、R111、SP91、112097,2016年种植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修文试验基地,收获后保存。试验于2017年在高粱遗传与种质创新山西省重点实验室进行。

1.2 试验方法

1.2.1 不同EMS浓度对高粱种子的诱变试验设置EMS溶液的浓度分别为0.1%、0.2%、0.25%、0.3%、0.35%、0.4%和0.5%。选取子粒饱满成熟的R111种子,分装于小纱袋中,每袋100粒,分别放置于7个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EMS溶液浸泡15h,然后将EMS溶液倒掉,用流水冲洗3h,除去残留的EMS溶液。将种子取出后放入7个培养皿中的无菌滤纸上进行培养,培养箱的温度为25±1℃,7d后分别统计发芽种子数和正常生长的苗数并计算发芽率和成苗率。以蒸馏水浸泡的R111种子作为对照。试验重复3次。

1.2.2 不同EMS处理时间对高粱种子的诱变试验选取子粒饱满成熟的R111种子,分装于小纱袋中,每袋100粒,分别放置于6个烧杯中,加入浓度为0.25%的EMS溶液分别浸泡1h、5h、10h、15h、20h、25h后倒掉EMS溶液,无菌水冲洗3h,将种子取出后放入6个培养皿中的无菌滤纸上进行培养,培养箱的温度为25±1℃,7d后分别统计发芽种子数和正常生长的苗数,并计算发芽率和成苗率。以不浸泡的种子作为对照,试验重复3次。

1.2.3EMS对不同基因型材料的诱变试验挑选三尺三、M2016、晋粱五号、R111、SP91、112097高粱恢复系饱满成熟的种子,分别装于小纱袋中,后全部放入一个大烧杯中,加入浓度为0.25%的EMS溶液浸泡10h,倒掉EMS溶液后用流水不断冲洗3h,除去残留的EMS溶液。取出种子分别放入6个培养皿中的无菌滤纸上进行培养,温度为25±1℃。以蒸馏水浸泡的种子作为对照,试验重复3次。3d后统计发芽种子数并计算发芽势,7d后统计发芽种子数和正常苗数,并计算发芽率和成苗率。

1.3 数据分析根据高粱种子发芽数计算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成苗率以直观统计为主,数据分析采用Excel软件。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数)×100%

成苗率=(7d后正常生长的苗数/供试种子数)×100%

发芽势=(3d内发芽的种子数/供试种子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EMS浓度对R111发芽率和成苗率的影响EMS

处理R111后,发现种子的发芽时间推迟,比没处理的种子推迟2~3d,另外,发芽后苗的生长也受到抑制,苗高较矮,苗比较细小。由表1可知,随着EMS浓度的升高,发芽率和成苗率下降,在EMS浓度为0.5%时,成苗率为0,所以高粱恢复系R111的EMS致死浓度为0.5%,按照成苗率近似对照的一半计算,半致死EMS浓度为0.25%,即为适宜的诱变浓度。

表1 EMS浓度对R111发芽率和成苗率的影响 (%)

2.2 处理时间对R111发芽率和成苗率的影响以浓度为0.25%的EMS溶液处理R111种子,考察不同处理时间对R111种子发芽率和成苗率的影响。如表2所示,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R111的发芽率和成苗率逐渐降低,当处理时间为10~15h,其成苗率大约为对照的一半,所以高粱恢复系R111适宜的EMS诱变处理时间为10~15h。

表2 不同处理时间对R111发芽率和成苗率的影响

2.3EMS对不同基因型材料的诱变效果以浓度为0.25%的EMS溶液处理R111、三尺三、M2016、晋粱五号、SP91、112097的种子10h,比较EMS对不同基因型材料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材料的发芽率、成苗率和发芽势明显不同(表3)。在所试验的浓度和时间下,有些材料的成苗率接近于对照的一半,其半致死浓度为0.25%,如R111、M2016、SP91;有些材料的成苗率低于对照的一半,其半致死浓度小于0.25%,如112097;有些材料的成苗率高于对照的一半,其半致死浓度大于0.25%,如三尺三、晋梁5号。说明不同基因型材料对EMS浓度的敏感程度不同,不同基因型材料有不同的半致死浓度。并且还发现不同基因型材料的发芽时间、幼苗高度、幼苗健壮程度都有明显的差异,而且还会有畸形苗出现。

表3 EMS对不同基因型材料的处理效应

3 讨论

诱变剂浓度和处理时间是影响诱变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12]。一般认为,半致死浓度为适合的处理浓度,浓度过高时对种子的生理损伤大,易导致多数种子不发芽;浓度过低时,虽然对种子的生理损伤小,但诱变效果也会降低。根据本研究的结果,R111的半致死浓度为0.25%,因此R111适宜的EMS处理浓度为0.25%。而其他品种经0.25%浓度的EMS溶液处理10h后,成苗率或接近对照的一半,或高于对照的一半,或低于对照的一半,其最适处理浓度,需要做进一步的比较试验才能得出。适宜的处理时间为使受处理材料完全水合和被诱变剂浸透,处理时间越长,诱变剂在材料中的渗透程度越强,造成材料的生理损伤越大[13]。本研究表明,在半致死浓度处理下,适宜的诱变处理时间为10~15h。EMS诱变处理不仅会对种子的发芽率和成苗率有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幼苗的生长状态,试验中可以观察到,经EMS诱变处理后,种子的发芽时间延长,幼苗纤细弱小,有的品种会出现茎部或者叶片发白现象,另外还观察到一些畸形苗现象,这说明EMS对高粱种子的诱变效果非常明显。

4 结论

EMS诱变处理对种子的发芽率、成苗率及幼苗的生长状态都有明显的影响,不同基因型对EMS的敏感性不同,半致死浓度有差异。R111的EMS致死浓度为0.5%,半致死浓度为0.25%,适宜的处理时间为10~15h。

[1] 柳学余.农作物化学诱变育种[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

[2] 崔霞,梁燕,李翠,等.化学诱变及其在蔬菜育种中的应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3):205-212

[3] 祝丽英,池书敏,刘志增,等.甲基磺酸乙酯(EMS)在创造玉米新种质中的应用 [J].玉米科学,2001,9(3):14-17

[4] Becker R,Pich A,Socholz G,et al.Development of a TILLING resource in durum wheat for reverse-and forward-genetic analyses[J].Crop Pasture Sci,2014,65(1):112-124

[5] Xavier S,Roger E,Nathalie G,et al.EMS mutagenesis in mature seedderived rice calli as a new method for rapidly obtaining TILLING mutant populations[J].Plant Methods,2014,10:5-18

[6] Bradley J T,Steven H R,Clifford W,et al.Discovery of induced point mutations in maize genes by TILLING[J].BMC Plant Biol,2004,4:12-20

[7] Aakash C,Per S,Marcus B,et al.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 oat TILLING-popu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mutations in lignin and β-glucan biosynthesis genes[J].BMC Plant Biol,2010,10:86-99

[8] 张娜,杨希文,任长忠,等.白燕2号EMS突变体的形态鉴定与遗传变异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1,31(3):421-426

[9] 朱保葛,路子显,耿玉轩,等.烷化剂EMS诱发花生性状变异的效果及高产突变系的选育[J].中国农业科学,1997,30(6):87-89

[10] 吕鑫,张福耀,平俊爱,等.利用EMS化学诱变高粱无融合生殖系的研究 [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2):160-164

[11] 张会,邹维华,张友兵,等.优质能源甜高粱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5,34(5):1-6

猜你喜欢

种子数成苗高粱
我终于认识高粱了
高粱名称考释
花生每荚种子数相关性状QTL的定位
近3成苗企难以维持!规格越大越亏,2022如何让泥鳅赚钱?
高粱红了
“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设计
栽培环境下橘红果和橘黄果花楸种子败育状况研究
漂浮育苗对辣椒幼苗素质及成苗的影响
几个葡萄砧木品种在吐鲁番地区扦插成苗比较试验
火龙果种子数与单果重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