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拳一心 极致求真
2018-03-20张黎丹叶彬松
文|张黎丹 图|叶彬松 等
上海仙霞网球体育中心,看台上人声鼎沸,场内来自中国、日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新加坡、土库别克斯坦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空手道选手,齐聚一堂、同台竞技。
随着裁判一声:开始!“熊先生”像堵墙般压过来,论身高“小个子”选手头顶还不及他肩膀,论体重只有他一半;依仗身高体重优势,“熊先生”远距离以腿法进攻拉近距离,靠近后,用拳法压迫牵制“小个子”选手移动,近距离结合膝击撞击,“熊先生”开场就占据场面优势。此时,“小个子”选手通过移动和防守反击的游击战术,有效消耗“熊先生”体能,耐心等待反击时机。随着“熊先生”开场1分多钟的主动进攻,重量级选手体能差、节奏缓、移动慢的弱点开始显现出来。这正是反攻好时机,“小个子”选手趁“熊先生”吸气时,前踢击打其腹部,打乱他喘气呼吸频率,同时结合拳技组合,持续定点进攻对手腰腹部,终于在比赛结束前20秒“熊先生”用右摆拳攻击“小个子”锁骨时,“小个子”选手抓准时机从他腋下躲避,同时用左勾拳击打“熊先生”右侧肋骨,右脚快速做弧形外摆下劈动作,打在对方鼻梁,导致“熊先生”1.94米的身体轰然倒地,场边观众瞬间鸦雀无声,1秒之后发出雷鸣般的叫好声和掌声……
这不是电影《摔跤吧!爸爸》的场景,而是真实发生在2002年的中国。那一年,第六届国际武术博览会-国际空手道无差别对抗赛上,“小个子”选手胡欧威面对身高1.94米、体重115KG的日本选手,用中国空手道精神以小胜大KO对手反败为胜,这届比赛是国内唯一届无差别比赛,至今仍被国内空手道界人士视为典型以弱胜强、反败为胜的案例。
从顽劣少年到侠义青年
15岁那年,一次偶然机会胡欧威在上海认识了中国(大陆)极真空手道早期创始人龚寒师范,原本好动的他报着玩儿的心态报名空手道培训班。谁知入学两个月后,师范觉得他非常有天赋,破天荒免去了他的学费,从此胡欧威算是正式入门空手道。也许是天赋、也许是勤奋、也许是骨子里本身有股不服输的劲头,胡欧威进步很快,慢慢摸索出了自己的门道来。
1998年,学习了两年空手道的他在马路上碰到一群骗子正在骗老婆婆,大概习武之人都练就了一颗侠义心肠,胡欧威当即路见不平仗义相助,一番拳脚居然还抓住了其中一个骗子,及时挽回了老婆婆的损失,在场围观群众纷纷对他给予了肯定,正是这段通过正义得到的鼓励和认可的经历,让他觉得学习空手道不仅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相助于他人,将空手道精神发扬光大,是一件非常有意义且能持续做下去的事业。
所谓极真 极致求真
2000年,胡欧威把极真空手道带到了杭州。
空手道又称唐手,发扬日本,源于中国。据史料记载,自中国盛唐时期,从福建莆田南少林传至琉球岛(今冲绳),以少林南拳为主体,至今空手道中的很多动作名称还是以闽南语命名。
胡欧威告诉我,极真空手道属于全接触空手道,追求的是极致求真。创始人大山倍达从传统空手道的“寸止”招数演变成如今的极真空手道。传统空手道要在击打对手时,离对手头部5—10公分处收手,视为“寸止”;而极真空手道坚持则以实战为本质,以全接触式赛例闻名于世,被誉为世上最强武道之一。它动作以简单、实用为主,练习者在提升自我实力的同时,也能感受来自训练的乐趣和身体的改善,起到锻炼身体、磨练意志的作用。
一拳一心 化于无形
二十年武道人生,如今的胡欧威逐渐从一线比赛转为幕后授道,他怀揣着更大的梦想,期望将空手道极致求真的武学道精神传授给中国青少年儿童。
他用拳术磨炼体格。青少年体质影响国家竞争力,要让身体好成为教育的起点。每年极真空手道馆都有两次特有的活动,夏合宿和冬合宿。两天一晚的合宿可以促进学员之间武学心得的交流,学员交流极真技术,以此锻炼学员的意志、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他用心术教化人格。体育是人格的教育,其核心是人格塑造。在空手道运动中,一切教育化于无形,练习者能潜移默化自然形成:拼搏顽强、团结合作、崇尚荣誉的品格。
一拳一心,化于无形。正如他每次进场馆前都要在门口喊三声“OSU”,哪怕没有任何人在场。他说,每个道场都有一位守护神,进道场第一声“OSU”代表敬神明;每个道场就是练习者的精神家园,第二声“OSU”代表敬老师、敬前辈;一个好的场馆,才让我们有好的练习,第三声“OSU”则是对场地表示感激、感恩!正如场馆外“道场训”所讲:我们要磨练身心、养成坚固不拔的精神;我们要以诚实刚健为本,培养出战胜自我的精神;我们要每日努力不懈,提高自我智性和体力;我们将追寻和实践极真之道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