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情与阴谋

2018-03-19任东升段杨杨

世界文化 2018年3期
关键词:大利伦勃朗圣经

任东升 段杨杨

法国文豪雨果曾说:“正如整个大海都是盐一样,整本圣经都是诗。”其实何止是诗,它还是精美的人物画廊。漫步西方美术史,取材于圣经故事的作品可谓异彩纷呈,其中人物画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单人图,偏重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笔触细腻,如荷兰画家伦勃朗的油画《打碎十诫石板的摩西》;一类是双人图或聚焦于两人,展现彼此的关系,表达特定的主题,如意大利画家提香的油画《该隐与亚伯》;第三类是群像图,通过描摹场面,叙述某个重要情节,如意大利画家乔托的名作《犹大之吻》。《圣经·士师记》中记载的大力士参孙与情人大利拉的曲折爱情故事是西方美术史上常见题材之一。下面两幅画作分别对爱情与阴谋、背叛与血腥做出了淋漓尽致的刻画。

静谧安详、笑里藏刀——《参孙与大利拉》

《参孙与大利拉》(Samson and Delilah)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圣经画,作者老卢卡斯·克拉纳赫(Lucas Cranach der Aeltere,约1472—1553)是与丢勒、格吕内瓦尔德并驾齐驱的大师。这幅1529年的力作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画家别出心裁地运用焦点透视法,近大远小,将参孙与大利拉置于观者眼前,人物形体轮廓得以扩大,彰显了绘画重点。相比之下,远处的士兵则显得渺小,这说明其在整幅画中占据着次要地位。整体来看,画面远近距离适度,比例恰当,赋予人物形象以空间立体感。

在色彩使用上,深浅不一,明暗衔接自然顺畅。主要及次要人物均用鲜明的颜色填满,大利拉则稍浓厚一些。周围环境大体都是暗色调,用以烘托人物及故事情节。当然景物描绘不可能都是暗色调,否则整幅画会显得阴森恐怖。于是,画家仅用寥寥几笔,便将树上的金苹果以及远方的斜塔抹上饱和亮丽的色彩,使画面不觉单调乏味,而富于灵动感。

老克拉纳赫在刻画女性特有的魅力方面颇有造诣,尤其擅长通过外貌、服饰、姿态等加以渲染。画中身倚果树的大利拉一身华服,金黄色的卷发包在头后,嘴角勾起一丝得意的坏笑,或许正为那酝酿已久、即将得逞的计谋暗自窃喜。画家把最亮的光线投射到大利拉身上,她身着低胸服饰,白皙肌肤若隐若现,粉嫩的脸庞娇艳欲滴,眼神温柔似水,纤纤细手轻抚着参孙的头发,动作曼妙而妩媚,令人魂牵梦绕。这股让人着迷又畏惧的魔力肆意蔓延着,致使参孙甘心臣服、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画中力大无比的猛士参孙安详地趴在大利拉的膝盖上,沉醉在她的温柔胸怀中,宛若一个得宠的婴孩,昔日高大威武的形象荡然无存。显然,他已任由大利拉的魅力支配,坠入那深不可测的谷底。他的嘴唇微微张开,或许正在酣睡中,做着绮梦,幸福地享受着午后静谧的时光,浑然不知大难即将临头。画面后方的士兵躲避在树丛暗处,等候参孙入睡以及大利拉的情报,他们个个手执长杆,已做好全面袭击的准备,而此时的参孙毫不知情。画中最不引人注意的是大利拉右手中的剪刀,它散发出阴冷的白光,正如大利拉那颗冰冷的心一样,令人毛骨悚然。她镇定自若地举起藏在身后的剪刀,脸上没有一丝的犹疑与惊慌。那被隐藏的剪刀正象征着大利拉美丽娇媚外衣下深藏不露的蛇蝎心肠,同时进一步暗示了参孙的悲惨命运。

通过这一锁定的画面,我们试图还原参孙与大利拉的爱情故事。一天,在梭烈谷参孙不经意间与一名女子邂逅,只见这名女子容颜姱嫭,冰肌玉骨,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参孙心想天底下竟有这样的可人儿,一时间竟望得出神。正在这时,女子回头冲他一笑,清眸中透露出浅浅的盈盈秋水,瞬间拨弄起参孙的心弦,就这样参孙对大利拉一见钟情,爱意顿生。这一消息传到了非利士人的首领耳边,他听说参孙喜爱大利拉,得意万分,感叹天助我也。原来那大利拉乃非利士人,非利士人欺压奴役以色列人长达四十年,两族间的矛盾与仇恨不断激化升级。参孙作为以色列人民的士师,与非利士人交战多回,经常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非利士人正为无法战胜参孙而一筹莫展,如今参孙坠入非利士女子的爱河,无疑为他们摧毁这个无可匹敌的大力士提供了良机。

于是,非利士首领请求大利拉帮忙,让她套出参孙力量来源的奥秘。在非利士首领的利诱下,大利拉为金钱心动了。她开始旁敲侧击,小心打探参孙力量的秘密。她使出女子特有的杀手锏,温柔细语地向参孙撒娇,軟磨硬泡,不断追问,参孙像被她灌了迷魂汤一样,最终将自己神力来源于头发的秘密泄露给她。大利拉将这一消息禀告给非利士首领,于是首领派来士兵准备擒拿参孙。画中的大利拉显然正与参孙亲昵,试图哄他入睡,然后趁其熟睡之际剔除他头上的七条发绺。这一点和《圣经》记载稍微有些出入,《圣经》告诉我们剃掉参孙头发的是非利士人,而大利拉只是帮手。也许画家正欲借此告诉人们:美女是天使与恶魔的并存体,即使再拔山扛鼎的男人,也难抵挡女性的魅力与诱惑,难以识破其计谋。

刀光血影、困兽犹斗——《参孙被刺瞎双眼》

《参孙被刺瞎双眼》(The Blinding of Samson)出自堪与文艺复兴巨匠们比肩的画家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之手,创作于1636年,是17世纪“巴洛克”艺术风格的代表作之一,现藏于德国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市国立美术馆。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被誉为“文明的先知”。有人曾将文艺复兴时期与巴洛克时期的美学观放在一起,做了如下的对比——“如果把文艺复兴的美学观比做浑圆的珍珠,而巴洛克的美学观则是形状不整的珍珠,它是宁可打破形式上的均整也要着重于表现强度的一种形式”。在对绘画精神的追求上,伦勃朗曾说: “除了事物的内在精神,其他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他的作品即是那不规则的珍珠,为体现内在精神而不惜打破形式的均整。

猜你喜欢

大利伦勃朗圣经
美丽·古朴·梦境
——大利侗寨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浪子回头》和《犹太新娘》:两幅神作看懂晚年伦勃朗
从伦勃朗到莫奈,跨越500年的艺术对话
《圣经》经文中国化
意见领袖们的“不老圣经”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下期主题 和伦勃朗一起画自画像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
程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