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人接听的电话

2018-03-19朱百强

延安文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成方文学创作文学

朱百强

夜里,在网上看了一篇谈小说创作的文章,便禁不住拨打成方电话分享感受,可手机里只传来嘟嘟嘟的声音,拨一次没人接,拨一次没人接。我这才蓦然清醒:成方已和我阴阳两隔,赴天国有些日子,他再也接不成我的电话了,我再也听不到他谦和的声音了。

次日一早,成方的妻子潘红回电话,说昨天是成方的“定七”,她和儿子去常羊山祭奠成方了。之后又去了成方的父亲那儿,儿子要去学校了,和爷爷告个别,很晚才回家。我禁不住潸然泪下:人死了,日子真快啊!

早就听说宝鸡有个叫成方的人,利用业余时间潜心创作,曾在《清明》《安徽文学》《西北军事文学》《四川文学》《百花洲》等国内名刊发表了一大批作品。其代表作《事当大愧》在《延安文学》头题发表后,在读者中好评如潮,被国家级大刊《小说选刊》作为佳作推介,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力。而我认识成方却是在2014年。

那年初夏时节,宝鸡职工作家协会成立,成方被选为理事,我也被选为理事,碰巧我们又坐在一桌吃酒,碰了两杯酒,就算认识了。同座的还有杨凌女诗人高凤香,凤翔女作家丫丫等人。我发现,谁和成方碰杯,他都爽快地一杯一杯喝,大有来者不畏、来者不拒的架势。看来他在文学圈是颇有影响力的人。他话语不多,但能喝酒,还能大块吃肉,不像我,喝几杯酒就吃不成东西了。豪爽人!这是成方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和这样的人为友,是一件幸事。

大约是2015年8月的一天,丫丫邀请我星期六去凤翔游玩,我问都有谁?她说有岐山的范怀智、秋子红,还有成方。她的提议正中我意。因为上述几位都发过不少东西,都颇有名气了,而我发的最少,自惭形秽。我正想找机会求他们赐教,这是个良机。于是丫丫告诉了成方的手机号码,让我与成方联系乘他的车。

次日,我和成方去凤翔,一路上我们谈家庭、谈创作、谈对文坛的看法,大抵因均为六零后生人,生活经历差不多,像多日不见的老朋友,谈得很投机。我有相识恨晩的感觉。从交谈中得知,成方原籍为河南郑州人,本名郭成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随在铁路工作的父亲来宝鸡的。他在一家国企上班,企业在秦岭山中,离市区有二十多公里。他早年做过生意,是几年前才开始文学创作的。没想到作为半路出家的他在省级以上刊物能发表几十篇小说。我向他讨取创作“秘诀”,他哈哈一笑说:没什么灵丹妙药,全凭自己琢磨!

那天,我们五个痴迷小说的人在一个农家乐吃饭,席间聊得眉飞色舞,聊到文学均神色凝重,像是说到了魔鬼。好在丫丫的一句话让现场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她说:“因为文学,我们才结缘相识坐在一起,要珍惜啊!”大家一一碰杯,我忽然感觉自己似乎年轻了许多,产生了在文学创作上大干一场的念头。那天成方和我喝的最多。

饭后,我们去凤翔东湖游览。此湖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任凤翔签书判官时修建,已经有近千年历史,是典型的北方园林风格。因苏轼之缘,它与杭州西湖并称为姊妹湖。当日,东湖莲池碧翠、水光潋滟,宛若人间仙境。但我们身处其间,却无暇欣赏旖旎风光,坐在湖边的一棵垂柳下依然在谈论文学,似乎要让苏轼见证这一刻。我们约定,以后每年要相聚一次,相互切磋勉励,写出好的文学作品。

返回宝鸡途中,我领成方还专门去陈仓区周原一位民间艺人家中,购买了一大一小两个画有秦腔丑角的马勺脸谱,把大的让他带回去挂在家中,因为据说它有镇宅辟邪的作用。

从那以后,我每天打开成方的愽客看他发表的作品。他的小说深切关注普通人的命运,且难得的是,每篇写法不同,风格迥异,不重复自己。我每每写出新的小说,就发至成方的邮箱,让他先看看提些建议。我终年上夜班,上班间隙,给他打电话问干什么,他都答:上班呀。似乎他永远都固定在工作岗位上。我们就在电话中谈文学创作;我谈写某篇小说的初衷和构思;他谈我小说的得与失,什么地方需要修改等等。末了,他感叹:你在周秦文化的熏陶下长大,创作有根,我是漂在空中的人,只能写都市男女的故事了。与其说他是在鼓励我,不如说是他心里流露出的一丝伤感。听到这话,我的心就变得沉甸甸的。

后来,我才知道成方也上夜班,难怪我每次打电话,他都能及时接听。我常看到他发表了新作,都要打个电话表示恭喜;他看我发表了小说,也要表示祝贺。就这样,在他的指导和鼓励下,我建立起了文学创作的自信,把一篇篇的小说投了出去,居然发表了不少。

2016年10月,我完成了一部军事题材的中篇小说发给成方,他给我提了诸多修改建议。我很快修改后又发给了他。12月的一个深夜,我正在医院陪伴母亲,成方打来了电话,就这部小说谈了自己看法。他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原来在细节的设置上不够,人物形象没有站立起来,经我几次修改,比前两个版本好多了。

有一次,我约成方去汉中游玩,成方在电话里抱怨,他说天天要上班,烦死了。等退休了,他要驾车和我一块出去好好转转,去延安和侯波喝酒,上青藏高原给心灵放个假。我说我们还要写小说呢,忙到何时算到头?他说,他再写几年就不写了,那时候儿子就成家了,他就一身轻松了。他要好好享受生活。

2017年6月的一天,我从成方博客上看到,他在《清明》《延安文学》杂志分别发表了中篇小说,在《躬耕》《剑南文学》发了两个短篇小说,且都被安排在头题位置,打电话向他表示祝贺。他说,去年他写了十个小说,发表了八篇,今年他要再上一层楼呢。儿子也像他一样努力,考上了研究生。言语中流露出由衷的喜悦和骄傲。

我和成方虽同住宝鸡,但我们见面的机会的并不多。而每次见面,成方在文学创作上都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记得冬季的一天,成方和我一块吃羊肉泡,他告诉我:要按照自己的理解写小说,不媚俗、不迎合,凸现个性。有一次,他邀我吃饺子。他说,短篇小说表现的是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是对生活的感觉和感受,不要求故事的完整,好故事不等于能寫成好小说。小说靠细节,有几个感人的细节或值得玩味的句子就够了。他说,我的写作方法太传统,建议我多读一些外国的短篇小说,读书不能囫囵吞枣式地读,要反复咀嚼其韵味。我把他的话一字一句都记在心里,暗暗佩服成方看似脸黑粗糙,对小说创作的认识却如此深刻。我觉得成方就是上天派来给我送创作秘笺的人,有他相伴,我定能写出好的小说,在创作上有质的飞跃。

然而,十多天后的一条短信却击碎了我的梦想。

2017年7月7日,我睁开眼拿起枕边的手机,发现有条未读短信,打开来“成山因病于7月6日去世”的字咉入眼帘,署名为成方妻潘红。我如遭遇晴天霹雳,精神近乎崩溃。因为我不敢相信它是真的,成方人高马大,说话瓮声瓮气,他的生命怎么会在51岁戛然而止?成方,你还有多少事要做呀,还没有实现你的人生目标呢,你就能撇下我们走了?当我给潘红打电话得到证实,才确信成方真的撒手人寰,顿时懵了。难道生命像风中的草一样脆弱?

当天下午,太阳炽烤着大地,我和诗人白麟、王宝存、柏相,《秦岭文学》主编陈新明驱车去参加成方追悼会。途中,我们均感叹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大家都说要爱惜自己,珍惜生命,好好活下去。

走进成方所在企业的医院,低沉的哀乐像水漫过来,淹没了我们。走进告别大厅,里面摆满了花圈,著名作家侯波代表《延安文学》杂志社敬献的花圈摆在显眼的地方。现场的人眼睛都红红的,怀着悲痛的心情向成方作最后的告别。我站在成方的灵柩前上了香,鞠了躬,当看见他安详地躺在那儿,这才明白他真的长眠了,再也不能写小说了。鼻腔里蓦然涌出一股咸咸的东西。

成方的一位同事说,成方爱吃肉,且喝浓茶、抽烟抽得凶,像路遥一样是写小说累死的。我不赞同他的观点,倒认为如今的脑血管病患者愈来愈多,成方之死只是偶然。因为作家大都是昼伏夜写的,难道死亡之神只青睐小说家?

一个酷暑难耐的下午,我去了成方家。他的家在一幢老式的住宅楼六层,房子的面积约六十平方米。潘红说,成方爱书如命,这些年除过吃饭穿衣供儿子上学,把钱都花在书上了。我随意从卧室的书柜里抽出一本书,见成方在读过的书上都有眉批,把一些值得玩味的句子还勾了出来,甚至画上了圆圈。可见他对小说的钻研有多深。

成方平时写作是在自己的书房。书房是由阳台4平方米的小餐厅改造的。我走进书房,果然看到挨墙还有一柜子的书,在它前面有把椅子,桌子上有一台电脑,门口放着一盆君子兰,透过窗户便是青翠的山峦。就是空间太小了,三个人站在里面就转不开身。我仿佛看见,在万籁俱寂的夜晚,成方坐在电脑前一个字一个字敲打小说,困倦了,就点燃一支烟,吃一口浓茶,或伸伸懒腰打开窗帘,望望夜的深处。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今天,他能做到冷眼观云,坐下来诚心诚意写小说,实属不易。可如今,书房变成了祭奠他的地方,他的遗像靠在电脑上,桌子上摆着香炉和供品,他用炯炯有神的目光正在望着我。我给他上了一炷香说,兄弟,放心,你的身后事有我们帮助完成,你一路走好!

潘红告诉我,成方安葬在常羊山,陪伴幾年前去世的母亲。他年过八旬的父亲独自在市区居住,这次事发突然,不敢给老人说。但隐瞒不了多久,因为成方每月要去看望父亲,过了时间儿子没有去,父亲会起疑心的。成方正处在人生的秋天,家中该安顿的事没安顿,他们担心怕老人受不了这沉重的打击。

从成方家出来,夜已深了,但山沟里仍热烘烘的,没有一丝凉意。我坐的车如鱼儿一头扎进夜的海洋里,和成方在一起的情景像放电影浮现在眼前,一切又似一场梦。应该说,成方的物质生活是清贫的,但他的精神世界是丰厚的,因为文学给他的生命涂上了一抹金黄的色彩。他是没有虚度此生的。成方尽管没有得过什么大奖,论文学创作的数量和质量,他不是一位出色的小说家,但他在文学创作上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以及人品文品却是令人敬仰和称道的。这样的人,值得尊重和怀念。

猜你喜欢

成方文学创作文学
戴成方:谱写感人肺腑的海外赤子之歌
梅卓文学创作论
我们需要文学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正确的选择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中国药典》收载民族药成方制剂的统计与分析
蒙药产业成方制剂现状分析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