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医5种治疗模式探析恶性淋巴瘤中医治疗

2018-03-19鞠春殷东风邢向荣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2期

鞠春 殷东风 邢向荣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5种治疗模式指导下的恶性淋巴瘤中医治疗。方法 收集2013年2月—2017年4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就诊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中西医治疗资料,采用Microsoft Excel及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分析总结。 结果 防护及加载治疗阶段主要应用健脾化痰组中药汤剂口服并配合扶正为主的中药注射液治疗;巩固及维持治疗阶段较多应用柴胡龙骨牡蛎汤配合中成药物口服治疗;单纯中医治疗阶段应用健脾化痰组及滋阴益气组中药汤剂配合中药注射液治疗。 结论 恶性淋巴瘤的中医5种治疗模式包含各西医治疗阶段,可指导同期的中医诊疗方案。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中医5种治疗模式;治疗分析;形神理论

中图分类号:R7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2-0011-04

Discuss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Lymphoma

from Five Modes of TCM Treatment

JU Chun1, YIN Dong-feng2, XING Xiang-rong2

(1.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000, China;

2.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TCM treatment of malignant lymphoma under the guidance of five kinds of TCM treatment modes. Methods: The data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for the malignant lymphoma patients who came to see doctors in Department of Oncolog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February 2013 to April 2017,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by Microsoft Excel and SPSS19.0 software. Results: In the stage of protection and loading,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Jianpi Huatan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Fuzheng injection. In the stage of consolidation and maintenance,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Bupleurum oyster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oral TCM patent medicine. In the stage of simple TCM treatment,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spleen-tonifying phlegm-reducing decoction and yin-enriching and qi-boosting decoction together with TCM injection treatment. Conclusion: The five modes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for malignant lymphoma include various stages of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which can guide TCM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grams in the same period.

【Key words】malignant lymphoma, five modes of TCM treatment, treatment analysis, appearance-sprite theory

恶性淋巴瘤(ML)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结外组织或器官的一种恶性肿瘤,根据临床病理特点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在临床上,由于新药和新的联合化疗方案的发展,特别是化学治疗联合中医中药的治疗,使该病已成为一类在相当程度的可治愈之症[1]。研究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就诊患者的恶性淋巴瘤的患者,以分析探讨中医5种治疗模式指导下的恶性淋巴瘤的中医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來源 2013年2月—2017年4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就诊患者(包括病房和殷东风教授门诊)的以恶性淋巴瘤为第一诊断的患者。

1.2 纳入标准 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明确诊断为恶性淋巴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四诊资料完善;选取包括重复就诊患者。

1.3 排除标准 ①就诊资料不完全,中医四诊不明确。②门诊收入院患者不重复纳入。③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④死亡、出院患者。

1.4 研究方法

1.4.1 分组标准 根据中医5种治疗模式指导将患者分为5种中医诊疗阶段[2]:围手术期、放化疗、靶向治疗期间的患者处于中医防护治疗阶段;有合并症、高龄、不能耐受标准计量化疗及体质状态好的部分放疗期患者处于中医加载治疗阶段;术后、放化疗后无需辅助治疗或已完成辅助治疗的患者处于中医巩固治疗阶段;放化疗后疾病稳定的带瘤患者处于中医维持治疗阶段;不适合或不接受手术、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的患者处于单纯中医治疗阶段。

1.4.2 统计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对患者一般资料、中西医治疗情况及体力状况评分进行制表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对患者中药处方进行聚类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收集恶性淋巴瘤患者225例,排除死亡出院12例、同时患两种及以上肿瘤2例、病理未确诊3例,共纳入208例。其中女111例,男97例;最大年龄87岁,最小年龄5岁,中位年龄59岁;门诊患者61例,住院患者147例;霍奇金氏淋巴瘤50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158例。

2.2 体力评分状况 按ZPS评分标准对纳入的208例患者进行评分,PS=0分51例;PS=1分68例;PS=2分53例;PS=3分29例;PS=4分7例。其中门诊0~2分患者56例占91.8%。住院以1分及2分患者居多分别占37%、30%,3分患者占18%,0分患者占12.3%,4分患者4例占2.7%均处于单纯中医治疗阶段。

2.3 西医治疗情况 纳入208例患者中有化疗史或正接受化疗患者共184例,有放疗史或门诊正于外院放疗患者共30例,接受利妥昔单抗靶向治疗患者25例,手术切除病灶患者42例,有生物治疗史患者21例,接受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5例,无任何西医治疗患者13例。

2.4 患者所处中医治疗阶段 根据患者经治及住院期间治疗情况分别归为5种治疗阶段,分析门诊及住院患者所处治疗阶段的分布特点,见表1。

由表1可知,各种治疗阶段中处于中医加载治疗阶段患者最少占8.2%。门诊就诊患者主要处于中医巩固治疗階段占42.6%,其次为防护治疗阶段(患者正于外院行化疗治疗)占23%。病房患者各治疗阶段分布相差较小,其中以单纯中医和防护治疗阶段患者相对较多。

2.5 中医治疗情况 本次统计门诊就诊患者,除2例未接受中药汤剂口服外均接受中药汤剂口服治疗。27例门诊患者接受中成药物口服治疗占44.3%,以巩固治疗阶段中成药应用最多。住院患者中医治疗情况见表2。

住院患者主要接受中药汤剂及中成药口服、中药注射液静点、中药外敷治疗,主要以中药汤剂及中药注射液治疗应用为主。其中加载治疗阶段患者研究例数较少,缺乏代表性。维持治疗阶段全部应用中药汤剂治疗,单纯治疗阶段次之。中成药物口服以维持及巩固治疗阶段居多,单纯中医治疗阶段应用最少。单纯中医及维持治疗阶段中药注射液应用最多,巩固治疗阶段应用最少。中药外敷以单纯中医治疗阶段应用最多。

2.6 中药组方治疗

2.6.1 恶性淋巴瘤组方用药规律 采用Excel统计用药频次超过30次的药物共48位,采用SPSS19.0聚类分析

法对处方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归纳整理为5类:①柴胡、黄芩、龙骨、牡蛎、玄参、瓜蒌、党参、枳壳;②茯苓、白术、沙参、炙甘草、法半夏、陈皮、黄芪;③麦冬、五味子、太子参、天冬、熟地、山药、牛膝;④山慈菇、天花粉、浙贝母、夏枯草、土茯苓、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薏苡仁、莪术、姜黄、僵蚕、鳖甲;⑤白芍、生地、当归、桂枝、延胡索、胆南星,焦三仙、砂仁、鸡内金、竹茹、远志、首乌藤。

对以上5类结果进行分析归纳为5组,以柴胡龙骨牡蛎汤为主起和解少阳、宽胸理气作用的疏肝理气组;六君子汤加黄芪起补气健脾、理气化痰作用的健脾化痰组;以生脉散为主起养阴益气、滋补肝肾功能的滋阴益气组;由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的中药组成的解毒散结组;治疗血虚、纳差、疼痛、恶心、失眠等症状的对症治疗组。

恶性淋巴瘤病灶分布较广,发生于头颈部经放疗后出现鼻咽干燥症状加用石斛、玉竹;发生于腹部有腹痛、腹泻症状常配合芍药甘草汤配合参苓白术散治疗;淋巴结肿大明显患者配合加用海藻玉壶汤方药;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症状加用白鲜皮、地肤子;排便困难配合使用肉苁蓉、当归、瓜蒌、玄参;皮肤水肿多联合五苓散组方应用。

2.6.2 中医各治疗阶段组方用药特点 对各治疗时期患者的中药组方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解毒散结组及对症治疗组中药在各治疗阶段均有应用。防护及单纯治疗阶段适当减少解毒散结组中药的应用,同时较多配合应用对症治疗组药物。加载、巩固及维持治疗阶段根据患者体力状态适量加用解毒散结组药物。疏肝理气组、健脾化痰组及滋阴益气组中药在各治疗阶段中的应用情况见表3。

健脾化痰组中药在恶性淋巴瘤治疗应用最多,其中以单纯、防护及加载治疗阶段使用最多。滋阴益气组中药在加载及单纯中医治疗阶应用较多。疏肝理气组药物在巩固及维持治疗阶段应用最多。

3 讨论

目前淋巴瘤的病因主要集中在痰、毒、瘀、滞、虚5个方面[3]。化疗及手术进一步损伤脾胃,放疗热毒耗伤气血阴液。恶性淋巴瘤以脾胃虚弱为本,痰瘀气滞为标,治疗以扶正健脾为本,驱邪散结为标。现中医对于恶性肿瘤的扶正主要包括益气养阴、益气健脾两个方面,殷东风教授在此基础上,根据肿瘤患者表现出的气机失调症状,提出调畅气机亦是扶正的重要组成部分[4]。恶性淋巴瘤中药治疗可归纳为扶正、驱邪及对症治疗三大方面。

殷东风教授根据对恶性肿瘤的诊疗经验总结提出“形神理论”,把治疗对肿瘤本身的干预看作是治形,把治疗对症状的干预及对KPS的影响,看作是治神,强调肿瘤患者治形(即手术、放化疗、抗肿瘤治疗)同时或之后,中药维护神(即减轻毒副作用、降低并发症、缓解症状)有助于肿瘤患者彻底根治同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可能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率[5-6]。防护及加载治疗阶段均属于西医治形阶段,中医主要应用健脾化痰组中药汤剂口服并配合扶正为主的中药注射液以维护神的治疗,减少解毒散结组中药的应用,减轻中医治形的强度。

巩固及维持治疗阶段患者无需西医治疗,主要应用中医治神及治形治疗,较多应用柴胡龙骨牡蛎汤组中药汤剂配合中成药物口服,适量增加解毒散结组中药应用以达到中医治形的目的。该治疗阶段患者多情志抑郁、忧虑病情以致肝气郁结、气机阻滞,柴胡龙骨牡蛎汤可明显缓解患者情志不舒症状。此外,柴胡龙牡汤可诱导TNFα产生,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Bax及Caspase-3的表达,从而使Bcl-2/Bax的比值降低,最终导致细胞凋亡[7]。

单纯中医治疗阶段患者主要健脾化痰组及滋阴益气组中药口服,配合中药注射液应用治疗。把带瘤生存期分成带瘤生存前期和带瘤生存后期,带瘤生存前期的疗效评价重点放在肿瘤的缩小,在此基础上追求症状改善,即接近根治治疗期的形神绝对统一;带瘤生存后期患者此时疗效评价重点应放在症状的明显减少上,在此基础上追求使肿瘤增大的速度放缓,即接近临终关怀期的形神相对统一[5]。恶性淋巴瘤以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且治疗效果明显,所以在单纯中医治疗阶段的中医治疗应首先使不耐受西医治疗的患者能进行放化疗治疗,其次对不接受西医治疗患者起主要抗肿瘤治疗作用,最后延长不能接受西医治疗患者生存期及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贯穿于恶性淋巴瘤治疗的各个阶段,可以改善西医治疗的毒性、提高抗肿瘤疗效延缓肿瘤复发、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中医5种治疗模式对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可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冯亚奎,钟琼仙,李海英.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淋巴瘤15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6):14.

[2]林洪生.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540.

[3]田晓琳,杨臻,王建英,等.恶性淋巴瘤的近现代中医诊疗现状[J].世界中医药,2016,11(8):1644-1648.

[4]夏锐,殷东风.殷东风教授运用中药饮片治疗肿瘤疾病的规律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报,2010,12(6):177-179.

[5]殷东风,高 宏,邢向荣,等.形神医学与恶性肿瘤疗效评价标准[J].实 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29(4):1-4.

[6]程思谟,高宏,殷东风.中医“形神”理论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指导意义[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6):122-124.

[7]潘玉真,殷东风,邢玉庆,等.柴胡龙牡汤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10):2419-2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