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生态公路规划设计方法的探索研究
——以崇明生态大道为例

2018-03-19范宇杰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8年2期
关键词:崇明大道示意图

范宇杰,龚 诚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125)

0 引言

传统公路的规划设计更多关注的是公路的技术指标,主要以满足交通功能和道路线形要求、降低建设造价和维护费用、减少交通事故等为目标,但是传统公路建设模式易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使建设地域的地形改变、大片植被和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原住民生活等[1]。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公路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发展,在规划设计阶段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案,是当前生态公路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以崇明生态大道(城桥镇—陈家镇)新建工程项目为应用实例,通过对生态大道的设计目标分析,制定生态性、科学性、符合当地实际的规划设计策略。对其道路设计内容进行研究,并与上位规划选线走向方案进行比较,得到更优化、更生态的道路布置方案。贯彻了“生态立岛”的根本要求,为崇明岛后续生态道路的建设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

1 基本情况

崇明生态大道规划为崇明岛南部地区的一条东西向重要联系通道,连接西侧城桥新城与东侧陈家镇,沿线穿越新河镇、堡镇、向化镇等乡镇,是“崇南城镇带”居民出行的主要干线,也是生态岛建设发展的重要轴线,交通功能上与陈海公路起到较好的互补作用(见图1)。同时,崇明生态大道将构建中运量快速客运交通走廊,结合慢行交通系统、生态景观廊道,融入休闲体育元素以及智慧交通等先进理念,打造与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功能定位相符合的高品质生态公路典范和高效能公共交通系统。

图1 崇明生态大道区域空间布局图

1.1 现状情况

崇明生态大道现状线位已建成3段:城桥新城段(鼓浪屿路—宝岛路)双向4车道,新河镇段(新梅路—新申公路)双向2车道,堡镇段(堡江公路—长岛中路)双向2~4车道,均未按规划红线实施到位。其余路段均为公路新建道路段,无重大控制因素。规划线位两侧用地主要以农田、河浜、村落为主,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图2为崇明生态大道公路段沿线现状。

图2 崇明生态大道公路段沿线现状

1.2 规划要求

(1)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定位

2016年7月,崇明撤县改区,“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迈入一个新发展阶段,是上海重要的生态屏障和21世纪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重要示范基地,是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大保护的标杆和典范,未来要努力建成具有国内外引领示范效应、社会力量多方位共同参与等开放性特征,具备生态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等综合性特点的“世界级生态岛”。

(2)崇明生态大道定位

崇明生态大道规划为串联崇明区南部城镇带的一条东西向干线公路,功能定位为城市交通主轴和景观干道。线路西起城桥镇淡云路,东至陈家镇北陈公路,全长约38 km。

2 规划设计策略

2.1 设计目标

将崇明生态大道建设成体现崇明特色、自然人文脉络的一条综合功能性生态道路;倾力创建一条融合沿线自然景观、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特色道路,展示沿线崇明自然风貌特色,提升来往游客视觉及感官体验;结合崇明当地城镇特点,带动沿线区域经济增长,实现各镇快速发展;着力打造一条结合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活相呼应的绿色道路,在建设世界级生态岛大背景下,南部区域借机进一步提升生态风貌,同时结合产业整合,促进崇明生物、植物多样性,确保永续环境建设(见图3、图4)。

图3 崇明生态大道设计目标示意图

图4 崇明生态大道设计愿景

2.2 设计策略

策略一:合理选取车道规模,节约用地资源。

通过交通需求预测分析,崇明生态大道采用“双向4车道规模的社会车辆车道+双向2车道的中运量公交车道+慢行通道”最为合理,在满足沿线区域基本的交通需求后,整体服务水平也较好。

策略二:打破常规断面,分幅分段,塑造新时代生态公路样板。

常规道路断面整体布置型式过于单一,选线固化,布置实施不灵活,且中运量公交和社会车辆采用整体布置型式时,相互干扰影响,致使双方行驶效率低下,安全可靠性进一步降低(见图5)。崇明生态大道断面上采用分幅分段,灵活多变的布置原则,适应自然(见图6)。

图5 常规道路断面布置型式

图6 新时代生态公路断面布置型式

策略三:精细化设计,打造高品质中运量快速公交。

为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加强低碳绿色出行竞争力,实现崇明岛至中心城区快速低碳的90 min公交出行圈,将通道打造成一条高品质中运量快速公交线路,实现高品质、强竞争、快通行的特色中运量公交。图7为崇明生态大道中运量快速公交设计目标示意图。

图7 崇明生态大道中运量快速公交设计目标示意图

策略四:打造世界级标志性绿色生态廊道,串联沿线重要景区资源。

崇明生态大道串联崇明岛三大野生栖息地以及休闲自然风光园区,西至西沙明珠湖,东至陈家镇东滩风景区,中部连接建设公路可达东平森林公园,不仅提升整个崇明生态系统,还增加旅游可达性,支撑崇明岛全域打造5A级景区。

策略五:因地制宜的线形设置,灵活多变的线形设计。

采用因地制宜的线形设置,展现丰富灵活多变的道路线形设计,设计美观且科学合理,同时因地制宜地形成自然景观风貌,突出生态绿色廊道中标志性节点的景观特色。结合沿线周围具体情况、实景,强化周边特性,建立属于沿线自身的特色景观区域,美化沿线风景。图8为常规道路与崇明生态大道线形及景观比较示意图。

图8 常规道路与崇明生态大道线形及景观比较示意图

策略六:全面采用生态节能型材料和可持续环保能源。

采用多空隙降噪沥青路面,一方面减少污染物产生,另一方面不让污染物迁移到道路外污染环境,使污染通过蒸发、径流和溅水离开路面结构(见图9)。

图9 自然生态雨水收集处理系统示意图

提倡自然生态雨水收集处理系统,自然水净化处理,减少地标冲蚀,稳定地基。太阳能路灯适当布置在道路两侧,建设节能型生态公路,减少建设和维护成本。

3 总体方案

3.1 断面布置

崇明生态大道作为崇明骨干公交走廊,联系城桥—新河—堡镇—陈家镇。路中公交专用道设置单一,双向2条专用车道单纯服务公交车辆,道路资源利用率低(近期BRT配车56辆)。因此,推荐将大巴客流、新能源车辆与公交客流相结合,打造上海市首条“绿色低碳车道”,即设置一条适用于大巴、新能源车与公交的“绿色低碳车道”,允许客运公交、客运大巴(19座以上)以及新能源车辆使用的“示范性低碳道路”。这样可有效缓解节假日高峰期间拥堵问题,更具弹性空间,鼓励游客集约化出行,使用公共交通资源或是新能源车辆出行,践行生态本质,如图10、图11所示。

图10 低碳车道标志示意图

图11 低碳车道断面示意图(单位:m)

3.2 线路走向

崇明生态大道沿线基本以体现崇明自然风貌特色的乡村郊野特色风光为主,线位沿线分布有自然林带、苗圃、农田、村落、民居等,充分体现了崇明生态岛的自然原生态风貌,是体现最生态、最原始、最好的天然绿色廊道。

方案以最小的破坏、最大的恢复为原则,自由选线,主要有7处在上位规划线位走向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既减少了拆迁,避开了沿线的生态自然苗圃,同时美化了道路行车曲线度,贯彻了崇明生态大道“三个看不到”绿色生态理念——从天上看不到路(林荫大道)、对向看不到车(路中景观)、向前看不到路的尽头(蜿蜒曲折),从而打造独具新崇明魅力的生态大道。优化方案整体动迁(约86 000 m2)相比上位规划线位走向(约156 000 m2)方案减少近70 000 m2,同时减少了土地流转约153.33 hm2。图12为崇明生态大道总体方案线位分段走向示意图。

图12 崇明生态大道总体方案线位分段走向示意图

4 特点总结

基于以上实例的应用分析,与传统公路的规划设计方法相比(见表1),通过本规划设计策略进行类似的公路规划设计,不仅能够更好地体现“规划生态”、“设计生态”的要求,同时能够保证方案及后续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生态性。

表1 生态公路规划设计与传统公路规划设计的比较

5 结语

在越来越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今天,传统的规划设计理念已经难以满足与环境和谐友好相处的需求,注重生态的公路规划设计将是公路设计行业发展的趋势。

在道路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并应用生态学原理,做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21世纪既是信息时代,也是生态文明时代。生态公路的出现必将大大改变公路建设的传统理念,未来公路的规划、设计、建设将更多地渗透与环境相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2]。

[1]尹忠东,李一为.论道路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与生态道路建设[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13(4):161-164.

[2]胡晋茹,杨建英.公路建设的生态影响与生态公路建设[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4):144-147.

猜你喜欢

崇明大道示意图
幸福大道宽又阔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大道同行
绿色厚植,生态崇明
先画示意图再解答问题
黔西南州旅游示意图
美乃大道
当上海菜系碰撞崇明特色
两张图读懂“青年之声”
崇明模式 梦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