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烈汉教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临证思路*
2018-03-19何晶,慕婷
何 晶,慕 婷
1.陕西省中医医院 (西安 710003),2.西安市中心医院(西安 710004)
主题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中医药疗法 血病 中医师 @米烈汉
米烈汉教授,系全国著名中医学家,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米伯让研究员学术继承人,从医近50年,擅长中医内科及疑难杂病的诊治,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药治疗有一定的临床经验。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指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或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以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临床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1]。慢性再障属于中医学“髓劳”、“虚劳”、“血虚”等范畴[2]。目前西医主要采用骨髓移植和免疫抑制治疗才有可能达到长期生存。大多数患者由于找不到合适的供源而无法进行骨髓移植;免疫抑制治疗虽有效但效果不甚理想,且多数患者由于经济原因及不良反应而无法正常使用[3]。因此中医的辨证论治颇具优势。米烈汉老师通过挖掘整理米伯让先生的经验理论、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了中医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方法。现将米烈汉老师治疗再障的心得及思路总结如下。
1紧抓病机米烈汉老师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病名为“虚劳脱血病”。本病源于先后天不足,精血生化无源,部分因邪毒伤及骨髓,致新血不生,病变在骨髓。病位关乎五脏,尤以脾肾为主。脾主统血,血液在脉管中循行而不外溢,有赖于脾气的统摄;肾主藏精,精血同源,精化血,血液乃肾脏精气所化生[4]。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互相温煦补养,其意义不仅在于脾阳与肾阳的相互温养,更关键是脾运化精微与肾中真阴真阳的互生,它们功能的协调对于生精化血起着重要作用[5]。先天不足,或后天诸因,均可致脾肾亏虚。肾虚则精液亏少,骨髓不充,精血无以化生,脾虚气弱则化生血液无力,脾肾功能不协调,导致气血精液亏损,形成虚劳[6]。
《素问·脉要精微论》曰:“骨者,髓之府”。《素问·解精微论》:“髓者,骨之充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肾生骨髓”。《 素问·逆调论》:“肾不生,则髓不能满”[7]。米烈汉老师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骨髓生血,藏精,精血同源,故而血液疾病与肾之关系最为密切,因此补肾为治疗慢性再障之根本。血,属阴,肾阴是人体阴液的根本,肾阴不足,精血亏虚,致肾之阴阳失调,难以化生血液,日久缠绵不愈,阴虚内热,虚火灼伤脉络,血溢脉外则出血。故而“虚劳脱血病”的病机为脾不统血,肾不生髓,阴亏火旺,迫血妄行。治则:补骨生髓,健脾益肾,凉血止血,养阴清热。
2活用辨证虚劳脱血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乏力、头晕,心慌、气短,手足心发热,口干、大便干,牙龈出血,鼻衄、肌衄,月经过多、崩漏,面色、皮肤白光白,舌质淡,或有瘀点,苔薄黄或少苔,脉滑数或细数。无出血倾向者主要表现为:乏力、头晕,心慌、气短,手足心发热,口干、大便干,舌质淡,苔薄黄或少苔,脉滑数或细数。有出血倾向者还可见:牙龈出血,鼻衄、肌衄,月经过多、崩漏,面色、皮肤白光白。出血严重并发败血症者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广泛而严重,可见血尿,消化道出血,眼底出血或颅内出血,几乎均有发热,感染以肺部、皮肤、肛门为多见,常在口咽部和肛门周围发生坏死性溃疡。恢复期则以乏力,头晕,多汗,气短,纳差,畏寒,声低懒言为主。临床中应根据临床表现及发病特点参照以上四个阶段进行辨证论治:①无出血倾向:常用六味地黄汤、归芍地黄汤、麦味地黄汤、知柏地黄汤、生脉地黄汤、滋肾清肝饮。②有出血倾向:常用甘露饮、犀角地黄汤、泻心汤、玉女煎。③出血严重并发败血症:用清瘟败毒饮。④恢复期:用归脾汤、胶艾四物汤、独参汤加服三七粉。
《难经·四十二难》曰:“脾主裹血,温五脏。”可见血液的生成和输布与脾脏的功能有着密切关系。“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米老师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亏虚,运化失常,水谷精微不能化气生血,而为痰湿,痰湿困脾,先天之肾精无以充养;另外,脾主统血,脾气充健则血液循常道而行,脾气不充,统血无力,则血溢脉外。其三,补肾之品多较滋腻,久服难免有碍脾之嫌。由此,慢性再障的治疗,补肾同时,不忘健脾。
3妙用方药
3.1 甘露饮的应用 齿衄用甘露饮:生地、熟地各28 g,天冬、麦冬、石斛、枳实各14 g,枇杷叶、黄芩、甘草各10 g,茵陈7 g。肌衄者甘露饮加生杭芍、丹皮各18 g,犀角(水牛角代)35 g。鼻衄者甘露饮加黄连、生大黄各10 g,焦栀子14 g[8]。
3.2 清瘟败毒饮的应用 出血严重并发败血症,患者发热,用清瘟败毒饮:犀角(水牛角代)、生地各50 g,杭白芍、连翘各18 g,生石膏70 g,知母、焦栀子各14 g,黄连、黄芩、黄柏、桔梗、竹叶各10 g。服法:加水煎出800 ml,24 h分4次温服。
3.3 地黄汤的应用 六味地黄汤的剂量:生地28 g,山茱萸、山药、丹皮、茯苓各14 g,泽泻10 g。六味地黄汤加减:阴虚阳亢者:加知母、黄柏各14 g;血虚者:加当归、杭白芍各14 g;气虚者:加人参、麦冬各14 g;阴虚者:加麦冬14 g,五味子7 g;肾虚肝热者:加杭菊花14 g,枸杞子10 g;脾肾阳虚并水肿:加车前子35 g,怀牛膝、肉桂、附子(先煎)各10 g,茯苓35 g,泽泻14 g。
肝肾两虚者用滋肾清肝饮:生地28 g,山茱萸、山药、酸枣仁、杭芍各14 g,丹皮、茯苓、泽泻、柴胡、黄芩、焦栀子、当归各10 g。
3.4 健脾益气止血法的应用 归脾汤:党参18 g,白术、当归、炙甘草、远志、龙眼肉各10 g,黄芪50 g,茯神、酸枣仁各14 g,广木香3 g。胶艾四物汤:阿胶、熟地各14 g,艾叶炭、川芎、当归、赤芍各10 g。独参汤加三七粉:人参30 g,三七粉6 g。
4典型病例李某,女,39岁,2015年4月14日初诊。患者3月前因突然晕倒就诊,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开始口服“雄激素”治疗,服药近3个月病情无改善。 2015年2月10日外院查血常规示:WBC:0.95×109/L,HGB:45g/L,RBC:1.13×1012/L,PLT:13×109/L。每因乏力、头晕、纳差、极度虚弱无法耐受前往医院输血,每月平均输血2次。2015年4月11日外院查血常规示:WBC:1.9×109/L, HGB:48g/L,RBC:1.36×1012/L,PLT:12×109/L。现症:贫血貌,极度乏力,头晕、纳差,时口干,搔抓皮肤后有淤血点出现,夜寐尚安,二便正常。舌淡、苔白厚,脉细。中医辨证属脾肾亏虚,治以滋补肾阴。中药以甘露饮加减: 生地、熟地、水牛角各30 g,天冬、麦冬、石斛、枳壳、黄芩各10 g,茵陈24 g,枇杷叶7 g,生甘草6 g,黄芪60 g,黄精50 g,制首乌9 g。1剂/d,水煎服。
按:米老认为:大凡虚劳之疾, 医者鸣从胃气着眼,治疗当以甘药调理,若夫病至危重,用甘药振兴胃气,重复生机,乃转危为安之良策,挽回沉向之关键。欲复胃气,挽回生机,非甘药不能担此重任。甘露饮乃足阳明少阴药也。阳明者, 胃也。少阴者,肾也。胃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甘露饮中二地、二冬、石斛、甘草以滋养胃肾之阴。所以滋肾阴者,补先天而生后天也。胃为阳土,喜润而恶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故用甘露养阴以和其阳。胃以下降为顺,方中枳壳、枇杷叶降胃气以顺其性。大队甘寒养阴之剂,恐有留湿碍脾之弊, 故用茵陈以利湿[9]。《血证论》曰:“补血不清火,则终亢而不能生血,故滋血必用清火诸药”。患者苔白厚,黄芩舍寒,以清热化湿。北方天气寒冷,腠理紧密,用药非重不效,重用黄芪补气;黄精以增强补肾益精,益气生血;加首乌以增强补阴血之功;水牛角直入血分、凉血止血[10]。诸药合用,共奏滋阴养血、填精益髓之功。另外,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熟地能刺激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释放,对骨髓造血功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1]。
米烈汉教授强调:本患阴血亏虚,切不可用温阳之品,否则易致阴津耗散、动血耗血,使出血加重。
二诊:患者服上方7剂后,精神好转,乏力、头晕、纳差、口干均改善,夜寐尚安,二便正常。舌淡、苔白厚,脉细。前方加太子参30 g以益气养阴。
三诊:服上方7剂后,间隔18 d未输血,乏力、头晕减轻,精神状态进一步好转,贫血貌较前改善,纳可,夜寐安,皮肤散在点状出血,二便调,舌脉同前。二诊方加紫草9 g,仙鹤草15 g凉血止血。
四诊:距三诊44 d,患者服上方时月经来潮,自行停服中药,月经量多,经期延长,行经10 d,经期结束后自服三诊方20剂后来就诊,乏力、头晕加重,纳眠可,二便调。舌脉同前。2015年5月4日查血常规示:HGB:48g/L,PLT:18×109/L。中医辨证属脾气虚,治以健脾益气,摄血止血。中药以归脾汤加减: 黄芪、水牛角各50 g,龙眼肉、白术、远志、当归、紫草各10 g,茯苓、酸枣仁、石斛各14 g,党参17 g,大枣2枚、木香3 g,黄精、地榆炭、白茅根、茜草炭各35 g,内金15 g。1剂/d,水煎服。
按: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统血,脾虚统摄无权,故见出血、经期延长、经量增多;脾气亏虚,运化不足,则乏困;脾虚则气血不足,清窍失养,故头晕。方中黄芪、党参健脾益气,兼补阴血,现代药理研究指出:黄芪有促进巨核细胞成熟的作用[12];当归、龙眼肉养血补血;白术健脾化湿;茯苓、枣仁、远志养心安神;木香行气,使补而不滞;生姜健脾和胃,以资化源;白茅根、水牛角、地榆炭、紫草清热凉血止血[13];茜草炭收涩止血。慢性再障患者脾胃化源不足,易伴食少、纳差,故应时刻注意顾护脾胃,故用内金、石斛以健脾益胃。
五诊:服上方20剂后,月经周期正常,经期及经量正常,余无不适。舌脉同前。再用甘露饮化裁:生地、熟地、黄精各30 g,天冬、麦冬、枇杷叶、枳实、黄芩、生甘草、当归、阿胶(烊化)各10 g,茵陈、石斛、地骨皮、茜草炭各14 g,黄芪、水牛角各50 g,白茅根35 g。1剂/d,水煎服。
按:阿胶补血止血,有加速红细胞、血红蛋白的生成作用,有显著止血作用[14];地骨皮清热凉血。
服上方2月后复诊,输血频率减少至1月1次,诉多食后呕吐,活动后胸闷、气短。舌淡、苔白厚,脉细。2015年8月24日血常规示:HGB:54 g/L,PLT:17×109/L。方选养阴益肾、化痰止呕之金水六君汤化裁:生地、熟地、黄精各30 g,党参、当归、茯苓、陈皮、麦冬各14 g,白术、半夏、炙甘草各10 g,黄芪60 g,石斛、白茅根各35 g。
按:本患多食后呕吐,活动后胸闷、气短,舌淡、苔白厚,系痰涎壅盛、痰饮凌心。张景岳云:“夫痰即水也,其本在肾,其标在脾,在肾者以水不归原,水泛为痰也,在脾者以食饮不化,土不制水也……故治痰者当温脾强肾以治痰之本,使根本渐充,则痰将不治而自去矣”。金水六君汤为治咳喘之方,此处取其补肾化痰之功也。
服前方1月后无恶心、呕吐,胸闷、气短明显改善,舌淡、苔白厚,脉细。方药给予益气固脾、滋阴止血之归脾汤合二至丸化裁:党参、麦冬、白茅根、石斛各35 g,白术、女贞子、陈皮、桑葚各14 g,茯苓17 g,生地、熟地各30 g,炙甘草、当归、旱莲草各10 g,黄芪60 g,黄精50 g。
按:二至丸中女贞子滋补肾阴,旱莲草滋阴泄热、凉血止血。桑葚补血滋阴,与麦冬为对药,能明显促进粒系造血祖细胞的增殖[15]。
患者持续服药半年,未进行输血治疗,精神好,体力佳,无胸闷、气短,纳眠好。2016年2月29日血常规示:HGB:69 g/L,PLT:44×109/L。守方继续治疗。2016年9月26日血常规示:HGB:115 g/L,PLT:47×109/L。患者至今未再输血,治疗信心充沛,继续定期就诊。(注:本文所提供之血常规检验结果均为患者每次输血前之检验结果,2015年10月后患者未再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