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支部与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

2018-03-19陈朝娟

关键词:价值观党员核心

陈朝娟

(武汉工程大学 学校办公室,湖北 武汉 430205;武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430072)

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共同影响下,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最具区别度的价值观。它代表着这个年龄群体所拥有的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群体价值观体系中本质性的部分。“在大学生价值观结构体系中,核心价值观区别于其他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影响和制约着其他价值观,在大学生价值观有机系统中处于支配地位。”[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形成的过程中,在吸收、继承本土的传统文化有益养分的基础上,重构起来的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文化资源的总和。它是在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的价值体系,影响和规定着其他社会价值系统的作用发挥,引导和制约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发展方向。[2]

学生党支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层组织和有力的政治抓手,其思想传输和价值引导功能在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厘清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运行的薄弱环节,探索优化路径,增强其在高校场域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体地位,这不仅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强化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举措。

针对此问题,笔者设计了“湖北省高校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调查”问卷。问卷围绕湖北省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认同三个维度,涵盖了影响认同的因素、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党支部作用的发挥等方面的问题。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问卷872份,其中有效问卷823份,有效率为94.4%。此次调查的对象中,性别分布情况为:男生占57.4%(472人),女生占42.6%(351人);年级分布情况为:一年级占13.5%(111人),二年级占35.4%(291人),三年级占40.3%(332人),四年级占 10.8%(89人);地域分布情况为:东部地区占25.3%(208人),中部地区占 60.4%(497人),西部地区占14.3%(118人)。调查对象的选择比较均衡,基本上能较为全面地反映调查对象的实际情况。

一、高校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

价值观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认识和态度,与人的知、情、信、意、行等要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正是大学生从感性认识、个人情感、信念、意志和行为等方面感知、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3]本文分别从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进行整体研究。

(一)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

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党员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仅停留在知道和听说的层面,还没有达到深层次的理解程度。“您是否觉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在身边?”34.1%的大学生党员觉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自己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65.7%的大学生党员觉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遥不可及。结果表明,作为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大学生党员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理解程度还远远达不到要求。

(二)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59.5%(490人)的大学生党员认为每个时代都应该有明确的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大众的社会价值取向,94.3%(776人)的大学生党员认为应该树立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观,其中51.2%(421人)的大学生党员认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说明从个人情感层面而言,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较高。

(三)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

83.6%(688人)的大学生党员选择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可以看出,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较高。看到校园不文明行为时,58.4%(481人)的大学生党员不能做到上前制止,这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出大学生党员并没有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的行为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形成,是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经过个人理性选择,将其转化为自我价值认同,再经由个体的实践行为来完成其基本要求。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党员整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较为强烈,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一,在高校场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途径不够丰富,主要是通过学校的思政课堂的理论输出,大学生党员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层次单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次内涵是什么,对大学生党员有何要求,大学生党员对此并没有完全理解和领会,达不到深度认同,部分大学生党员感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日常生活距离遥远。至于践行环节,将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具体行为的大学生党员不多。第二,大学生党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层面存着在“实用”和“利己”的趋势。第三,学生党支部的教育和培养,以及学生干部经历都会影响到大学生党员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4]

二、学生党支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学生党支部是党在教育系统最为重要的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在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是先进青年了解党、学习党的理论、向党靠拢的前沿阵地,是引导青年靠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坚力量。其次,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执行者,是联系广大师生的重要的政治纽带,是高校青年组织的指导者和引领者。[5]最后,学生党支部以学生为主体,在联系青年学生方面有着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紧紧依靠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群众基础广泛、战斗力强、作用效果明显的特点,不断吸收基层党员群众的意愿和智慧,调整宣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和方法。[6]

学生党支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然而,其育人的重要作用在现实中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调查显示,52.4%(431人)的大学生党员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1.3%(258人)的大学生党员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了解相关信息,16.3%(134人)的大学生党员是通过党校或党组织了解。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党员获取海量知识的途径日益开放和多元,但是,他们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还是课堂理论输出,学生党支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排头兵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学生党支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党组织自身作用弱化

随着高校学生党员数量激增,学生党支部规模扩大,部分高校对党员的后续培养教育跟不上形势的变化,“重视党员发展,忽视后期培养”,学生党支部对于大学生党员的意识形态教育、日常组织管理和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功能呈弱化趋势。[7]高校普遍开设校、院两级党课培训班,重视对入党前的教育和培养,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教育和培养考察。入党转正后,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缺乏制度保证,或者只是停留在形式上,这种重视组织发展,忽视培养教育的做法,使得大学生党员在入党后放松对自我的要求,党性意识和党员修养弱化,学生党支部的育人功能缺失。[8]

(二)学生党支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主体地位缺失

作为党在高校宣传党的理论和政策、发挥政治导向、联系和教育广大青年学生的重要基层组织,学生党支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发挥着理论输出和价值引领的作用。问卷对学生党支部组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频率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有组织过,但是次数不多”占调查人数的46.05%(379人);“经常组织学习”占调查人数的38.76%(319人)。可见,当前学生党支部组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度远远不够。据调查,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校、院两级团委、班级团支部组织活动次数较多,学生党支部、学生社团以及其他学生组织紧随其后。由此可见,当前党支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主体意识缺失、政治核心作用被弱化的情况。[7]

(三)学生党支部教育内容和形式单一

从学生党组织开展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式来看,讲座、理论宣讲、典型人物事迹报告会的形式达到了73%(601人),其次是理论学习交流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在关于制约和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因素调查中,72%(592人)的大学生党员认为最大问题在于学习形式枯燥单一,没有吸引力和感染力;53%(436人)的大学生党员认为支部规模大,党员人数多,学习无法组织开展;52%(428人)的大学生党员认为学生党建活动经费投入有限,教育活动的阵地建设滞后,其他选项仅占14%(115人)。

(四)学习效果缺乏跟踪评估

首先,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力量薄弱,多由学生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兼任学生党建工作。由于时间、精力有限,事务性工作繁琐,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难以严格坚持执行党支部的各项学习制度。另外,当前的学习制度侧重于常规学习安排,对学习成效的检查考核、激励规约等后续刚性机制缺失,这导致现有的学习制度流于形式,在具体工作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学习活动的效果无法得到检验和制度保障。[9]

四、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对策

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需要依据年级、性别、地域、家庭等因素,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感、行为形成规律,依托学生党支部,有效激发和强化个体的自我认同,促使他们将内在的认同外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10](P124)笔者认为,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围绕宣传氛围的营造、隐性教育的渗透、党员意识的养成、社会实践的内化等方面进行探索。

(一)强化党支部组织建设

在党支部强组织、增活力的过程中,注重将支部管理、教育实践体系、制度保障、功能发挥四个方面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党员培养、发展、教育、考核等方面有效对接,激活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系统、科学、持续运行的内在动力源。[11]一要健全学生党员发展制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核标准设立一个合理阈限,将统一指标量化考核与“多方评价、动态考察”相结合,将学生宿舍、团支部、学生处、校团委及其所隶属的学生组织纳入评价主体范围,健全推优入党机制。二要建立入党后教育管理体系,完善基层党支部、学院、学校三级教育模式,保证党员教育管理形成常态。三要强化制度落地生根,使学生党支部的工作开展和党员的行为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制度层面增强党员角色的认同和归属感。严格执行党支部基本工作规范,将“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党员培养教育制度等落实到位,保证党支部制度执行有力。[12]

(二)突出党支部政治核心地位和主体作用

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组织的基层细胞,是联系大学生党员执行党的方针和决策、完成党下达的任务、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渠道,也是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源泉和有力保障。一是强化学生党支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党委统筹整个学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基层党支部具体牵头班级团支部、其他学生组织形成联动工作机制。二是掌握新时期适应新形势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将教育覆盖于日常生活,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充分激发大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让大学生党员骨干成为教育实践的“组织者”和“主讲者”,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增才干、长见识、受教育、获启发。三是拓展教育思路和宣传载体,打破支部活动的时空限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相对固定、覆盖面窄、影响力小,在新媒体技术条件下,高校党建工作者应该在把握多元化沟通交流需求的基础上,在保证大学生党员主体教育地位的前提下,不断丰富教育内容,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载体,构建符合大学生党员群体行为习惯、心理特征的教育模式。

(三)完善党支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长效机制

第一,构建多方位的学习教育模式,提高大学生党员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准认知。以理论知识为前提,以感性学习教育为手段,将理论灌输、情感体验、自主学习和实践认知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党员在自我学习中深化体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强化认识。[13]第二,重视隐性教育,建立帮扶机制,增强大学生党员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转化为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将大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当中,将外在教育变成自我教育。处于不同阶段,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和现实诉求。对大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价值观教育,就要遵循其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他们易于接受的教育载体,寓教育于帮扶,帮助他们解决成长发展过程中常见的情感、学业、人际交往、就业择业等困难,适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资助服务,增强学生党支部的归属感和亲近感。[14]第三,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美国学者德洛什指出:“学校课堂之外的活动对学生体验和践行自律、自爱、合作与团队精神、尊重与责任感、归属感和奉献精神等道德价值有着重要的影响。很多时候,学生实践和运用共识性价值以及良好品格特质的养成都得益于课外活动的开展。”[15](P74)高校党支部既要强化大学生党员群体对理论的认知教育,也要注重实践育人在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运用传统的理论输出和价值导向的方式,引领大学生群体实现精神上的高度认同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另一方面,带领大学生走出校园,融入实践,运用理论来重新体验实践,积极推进大学生党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养成。第四,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评价机制。高校学生党支部在联系、团结和教育大学生方面有着天然的政治优势以及广泛的群众基础,然而,这些优势的发挥必须依托结构完善、制度健全、执行有力的组织载体。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规范的工作程序和严谨的工作标准,配备完善的教育、监督、检查和评价制度,全面规范整个工作过程。[16]

[1]杨业华,湛利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研究意义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4).

[2]樊海源.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7).

[3]徐柏才,孙明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规律与教育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研究,2012(2).

[4]刘祯祯.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

[5]钮秀山,高玮玮.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9(4).

[6]陈延斌,牛绍娜.欧美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路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7]王云海,黄戈林,曲小杰.高校学生党支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研究[J].北京教育,2014(7).

[8]贾春成.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探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4).

[9]王蓉.学习型组织视域下学生党支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0).

[10]冀学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理论与实践[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1]郝明宇.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优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4).

[12]王颖,王艺.高校学生党支部核心能力建设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8).

[13]张超榕.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J].闽江学院学报,2015(6).

[14]布丹丹,郭强.欧美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3(4).

[15]Edward F.DeRoche,Marry M.Williams.Educating Hearts and Minds:A Comprehensive Character Education Framework[M].Thousand Oaks,CA:Corwin Press,Inc.,1998.

[16]孙泽洋,李靖平,刘飞.新媒体环境下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路径研究[J].经济师,2016(5).

猜你喜欢

价值观党员核心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