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空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褐马鸡现状调查分析

2018-03-19

山西林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样区样线空山

李 萍

(山西省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介休 032000)

褐马鸡是我国特产珍稀鸟类,全身羽毛深褐色,头顶长着黑色的绒毛。嘴巴粉红,脸部鲜红,眼睛后面有一白色颈圈,两簇雪白的绒毛突出于脑后,像一对白犄角,因而又得名“角鸡”。褐马鸡尾巴蓬松上翘,形似竖琴,泛着紫蓝色光亮;喙短而尖;翅短,不善飞行,但能从山上向下滑翔式飞行;两腿粗壮,善于奔跑。主要栖息在以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为主的林区和华北落叶松、云杉、杨、桦次生针阔混交森林中,白天多活动于灌草丛、夜间栖宿在大树枝杈上。褐马鸡属杂食性动物,以菌类、嫩茎叶、浆果、植物种子为食,亦取食蚂蚁等昆虫类小型动物。

褐马鸡被列为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国际上有“东方宝石”的美誉。为了更好地保护褐马鸡,中国鸟类学会将其作为会标图案,而山西省在上世纪80年代初已将褐马鸡确定为省鸟。

1 保护区概况

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沁源县西南部与古县、霍州市交界处的太岳山脉中段,西靠霍山、北接绵山、南近黄梁山、东临沁洪公路,地理坐标东经 111°59′27″~112°07′48″,北纬 36°33′28″~36°42′52″,总面积 10 116.80hm2,其中林地面积9354.80hm2,森林覆盖率80.30%。保护区行政区划隶属于沁源县灵空山镇、韩洪乡和古县北平镇,主要保护对象为金钱豹、褐马鸡、油松林生态系统。

2 褐马鸡分布情况

过去认为野生褐马鸡在我国存量不多,除吕梁山系的关帝山、管涔山林区少有分布外,仅有河北省的小五台山林区内有分布,而在山西省境内野生褐马鸡不足1万只。2013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山西灵空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中介绍:草沟、水管沟、灵空山林场南大梁为集中分布区。保护区内有6个自然群,种群数量120只~150只。2013年12月保护区晋升国家级保护区以来,实施了有效的保护措施,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褐马鸡的数量逐年增加。据2015年初步统计,保护区的东钟楼、草沟、草沟大梁、蟠桃凹、孔房峪、水眼沟、猫尾川等多处森林生境均有褐马鸡分布。目前保护区有12个自然群,种群数量为160只~210只。

各地影响野外褐马鸡生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被天敌动物捕食个体;二是因为贸易被捕猎;三是栖息地破坏,砍伐森林及放牧家畜导致栖息地退化;四是作为食物被捕猎;五是下野蛋和弃巢不孵。

为此建立褐马鸡栖息地保护区及生态走廊,对于完善保护体系具有重要价值。保护区重山叠嶂,峰峦交错,沟谷深切纵横,悬崖绝壁垂直差异大,混交林与灌丛交错,是动物野生理想的繁衍、栖息地。对于保护褐马鸡栖息地及生态廊道、扩大种群分布区范围极为有利。

3 野生褐马鸡调查研究方法

3.1 样线样地调查法

按保护区的实际面积(10116.80hm2)5.0%的抽样强度,抽取20条样线进行调查。调查中分繁殖季节和冬季两次进行,具体的调查时间为4月和10月,共计完成40条样线调查。

3.1.1背景资料查询阶段

背景资料调查包括查阅《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考报告》等保护区的相关资料和咨询褐马鸡方面的专家等,是本次保护区新设监测样线、样地项目实施的基础,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可以使本次的调查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调查的准确性。

3.1.2 野外预查阶段

野外调查前期,将整个保护区全境划分4.0km2调查样区30处(2.0km×2.0km正方形样区)进行预查,预查调查样区时,可结合对附近居民进行走访,根据访问情况和样地地形进行人员分组,野外组要对每个样区中发现的野生褐马鸡的生态系统点位坐标进行记录。

3.1.3 样线样地布设阶段

根据野外调查结果,从褐马鸡及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的点位坐标的记录中,筛选出30个有代表性的固定样地、24条固定样线对保护区褐马鸡和其他野生动物资源进行连续监测,并进行固定样地、样线的布设。

(1)固定样地布设。根据筛选出的点位坐标进行现场确认并布设。然后对每块样地中分布的野生褐马鸡数量、生长状况等进行长期监测,查找出影响其生长和分布的关键因子,并以此就地保护。

(2)固定样线的布设。根据筛选出的24条固定样线大致位置,进行样线法调查。每条样线长度定位3.0km~5.0km,记录样线起止点坐标,并在样线起始点和终点埋设水泥桩。

样线法调查就是沿着固定线路行走观察,并记录样线两侧所见到的褐马鸡物种基本信息、系统分类学信息、生态信息、生境与分布信息、视频图片等信息。根据生境类型和地形设置样线,各样线互不重叠。每条样线长1.0km~3.0km,利用固定宽度样线两侧固定距离内的褐马鸡实体数量,计算种群密度。

3.2 红外自动数码照相法

将保护区全境划分为4.0km2调查样区44处(2.0km×2.0km),每个调查样区至少布置2台红外自动数码照相机,除去边界不足1.0km2的样区,共使用红外自动数码照相机80台。

通过样线法在调查样区内进行地形勘查、选点,根据一个调查样区设一处监测点,每处监测点设2台相机的原则设置。

3.3 褐马鸡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在保护区褐马鸡分布的关键地区及其他地域取样。在不同地点采集50只个体的受精卵,作为基因组DNA来源,将采到的受精卵专人送往太原动物园进行孵化培育。在野外,将所有的相关信息记录在数据表上,包括日期、采集者姓名、GPS坐标、生境条件和其他相关信息。待褐马鸡个体成熟后采血取样,获得每只褐马鸡的DNA,然后将它们送到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与山西沃成生态环境研究所共建分子生态学实验室进行DNA分析。

完成褐马鸡种群mtDNA的控制区序列分析、ISSR遗传多态性分析和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构建褐马鸡种群的系统树,阐明褐马鸡种群的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微卫星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和各地理单元的相关性,在基因分子水平上揭示褐马鸡的遗传多样性和濒危机制。

依据褐马鸡分布地的地质环境和气候变迁史,结合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分析褐马鸡种群的发生起源和扩张事件,从宏观的角度探索褐马鸡种群形成现有分布格局的生物学原因。

4 结论

1)通过对固定样地、样线内野生褐马鸡种类、数量、分布现状、生长情况、生境、活动方向等的调查监测,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提供基础数据,以利保护与野生褐马鸡生存相关的食物、气温、海拔、人为干扰等因素选择的栖息地,严格执法,禁止人为狩猎。

2)对褐马鸡种群进行种群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地理性研究,可以找出检验保护区内的褐马鸡与其他地域种群遗传结构差异的显著性。

3)保护区地处吕梁山褐马鸡种群向太岳山扩散的核心地带,对于吕梁山、太行山两地褐马鸡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防止种群退化,实现褐马鸡种群数量的恢复和增长,完善褐马鸡保护体系,保护、观察、研究褐马鸡自然种群扩张,都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样区样线空山
照片样线法大豆植被覆盖度测量精度分析
促进大果沙枣扦插育苗生长的最佳施肥措施
空山
空山
样线法在北方基岩性海岛植被调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以北长山岛为例
河北太行山南段冬季鸟类群落的多样性与分布
可变距离样线法在浙闽沿海丘陵单元森林鸟类调查中的应用
基于ArcGIS应用六棵树抽样调查方法
野生植物对陕北黄土丘陵区土壤石油污染影响研究
桂北油茶早实丰产林营建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