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的对策探讨
2018-03-19张勇军
张勇军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农牧业局,四川 南充 637100)
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要任务就是要兴产业。只有产业兴旺,才能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增强农民增收后劲、提升农村自我发展能力、缩小城乡差距。而要实现产业兴旺,笔者认为,必须着力解决好6个方面的问题。
1 坚持制度改革明晰产权破解资源利用不高的难题
要兴产业,首先要盘活农村现有资源。要盘活资源,就必须要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一是要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因而,要结合土地确权颁证,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明晰所有权、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只有这样,土地才能真正成为资源,才能为土地流转和产业集约经营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重点是抓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摸清摸准集体家底,继续稳步扩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范围,通过股份合作、集体自主、租赁托管及其他方式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提高农村各类资源要素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多途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三是探索试点土地附属物的确权颁证。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固定资产投入越来越大,占去了经营者相当大的资产份额。而这部分资产,目前尚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不能真正成为经营者的可经营资产,提高了兴产业的难度。
2 坚持因地制宜按需生产破解农业优势不大的难题
主导产业的选择,是产业兴旺的关键所在。在确定主导产业时,要避免两种错误。一是盲目跟风。看市场上什么好卖、什么产品价格高,就选择发展什么。很多农产品,其价格都有一个波峰波谷的周期性变化,一味追涨、一味追高的结果,往往就是什么都走在别人的后面,叫好不叫卖,老是成了跟跌。二是啥都想种。抱着一种求保险的观念,一样种一点,面面俱到,样样都不突出,结果是增加了许多生产管理成本,综合拉扯效益始终不高。因而,在选择产业时,必须要因地制宜,避免南橘北枳;必须研判市场,避免供大于求;必须突出特色,避免泯然众人;必须明确主导,避免种类繁多。要积极主动作为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文章,以优新和特色为抓手,以效益和增收为目的,找准自身优势,着力优化品种和产业结构,提升质量和安全水平,生产消费者需求和喜爱的商品。
3 坚持引领带动利益联结破解农村无人种地的难题
发展农村产业始终离不开人这个主体。农业辛苦、农业投资见效慢、农业效益低,导致农村留不住人,种地人口越来越少,种植水平越来越低,撂荒土地越来越多,无人种地现象越来越突出。发展现代农业,首先就是要解决好种地人这个主体问题。一是要培育好带头人。这些带头人,就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重大户。既可以是本地培育成长起来的,也可以是招商引资招引进来的。二是培育好产业工人。要让现代农业如同工厂一样,从业者是产业工人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既要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培养成为合格的产业工人,又要吸引城市劳动力向农村转移。三是要搞好社会化服务。进一步细化现代农业产业的社会化分工,通过组建劳务、农机、植保、营销等专业化的服务组织,吸纳更多的农村人员参与到现代农业发展中来。着力创新返租倒包、劳务承包、全程托管、环节服务等机制,提高产业发展的专业化水平,破解无人种地的难题。
4 坚持绿色生态融合发展破解增收渠道不多的难题
现代农业产业,不能单纯地剥削土地、追求产量,要讲究产业与土地、产业与环境的共生。发展农业产业,必须树立并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要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才能真正实现产业的持续兴旺和持续增收。要大力推广种养循环的发展模式,推广生态栽培模式,切实抓好“一控两减三基本”工作,最大可能地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要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搞好“三品一标”认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强化全程监管,确保食品安全。在产业可持续的基础上,着力抓好农产品的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着力开发特色农产品,搞好加工增值;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建设农产品集配中心和冷链物流,切实搞好产销对接,延长产业链条。要强化农产品品牌培育和打造,提升产品档次和价格。大力发展多种类型的产业新业态,如依托互联网智能化农业、精准农业,引入历史、文化、民族以及现代元素的创意农业、景观农业、休闲农业、休闲农庄、农业主题公园,利用生物技术、农业设施装备的现代生物农业、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等,拓展产业支链,多途径、多渠道增加产业收入。
5 坚持适度规模节本增效破解产业效益不高的难题
产业要兴旺,增收是根本。除了拓展增收渠道外,还要注重两个方面的把控。一方面是适度规模的集约经营,另一方面就是节本增效的生产管控。在适度规模经营上,既要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规范流转,引导发展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经营形式,推动土地经营权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促进产业的连片发展、规模发展、集约发展,又要避免贪大求多、规模越大越好。要大力发展“大园区+小业主”的集约方式,提高新型经营主体的管控水平。同时,要强化对土地流转的指导、监管和纠纷调解仲裁,切实维护群众权益。在节本增效上,要着力强化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将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试验示范搬到生产第一线,加速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要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好专家大院,着力解决农业科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研发和推广轻简化生产技术、绿色生态的种植模式、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再生途径等可持续举措;要加强新型农业机械的研发,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6 坚持加大投入完善保障破解环境条件制约的难题
完善基础设施、激励奖补、风险防控等要素保障,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要切实转变财政支农方式,优选重点支持环节,强化政府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为产业兴旺保好驾、护好航。一是要强化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加大涉农基础设施项目的整合力度,统筹用好财政资金,集中力量,连片发展,“四网”配套,提升耕地的生产能力,做到田成方、土成型、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二是要强化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示范、推广的全程支持,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新机制的推广应用,着力提升农技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现代农业的科技含量、生产效率和质量标准。三是强化对农业保障政策的支持。完善农村金融政策,建立产业发展扶持基金,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壮大产业发展后劲。探索建立产业发展风险防控基金和互助模式,加大农业特色保险的覆盖范围和补贴力度,提升产业发展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