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校园服饰文化建设的研究现状
2018-03-19张祥爱广东理工学院艺术系
张祥爱,广东理工学院艺术系
徐 伟,广东理工学院会计系
服饰是无声的语言,记载了各个时代不同的人文意识。服饰通过视觉向人们直观地传达彼此的价值取向、文化诉求以及社会思想。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大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以及未来生活方式的选择有着深刻的影响。大学教育应该积极探索服饰文化的教育。以服饰载体,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行为进行引导。精神文化、直观物质文化以及隐性制度文化都是校园服饰文化的体现。目前,随着潮流的发展以及大学生个性的日益凸显,大学校园文化氛围正需要服饰文化的建设来助推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
据报道,大部分学者关于校园服饰文化的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校园服饰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校园服饰文化的建设现状与不足、校园服饰文化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1 校园服饰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校园服饰文化能够反映出校园的精神文化,有助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邵素梅认为校园服饰文化能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代表着规范、纪律和秩序。
服饰是反映大学生个性品味的重要途径,校园服饰文化可以为大学生塑造外在形象提供有益指导,指导大学生在追求服饰美的同时规避着装误区。
大学生服饰文化可以折射出大学校园的物质文化环境、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是大学校园的重要精神元素。服饰美反映着大学生内在心理及对美的欣赏和取向,大学生群体形象的体现。进行大学生服饰文化建设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有促进作用。
校园服饰文化水平是该校文化建设整体水平的一面镜子。作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生在这一人生关键时期,对时尚与美的观念无一不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其身上。
大学生的着装反映了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和谐、美丽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健康的服饰文化为基础。
2 校园服饰文化的现状与不足
2.1 特征及其成因
王莉萍和王芳通过对3 400余名大学生流行服饰文化观进行多维度的问卷调查与访谈发现:大学生对流行服饰的选择尚属理性,对服饰色彩选择倾向于优雅和含蓄并重,喜欢的服饰面料以环保和舒适为主;休闲装是多数大学生钟爱的衣着风格;大学生喜欢的配饰以实用为主;偏好的品牌彰显青春活力,但在具体品牌上无刻意追求;服饰消费的动机多出于“需要”,消费心理价位趋于理性。
社会开放与信息传播、社会群体与环境因素、学生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大学生活中审美教育的缺失,使大学校园服饰文化呈现时尚简约从众的特点。
大学生的服饰特点如下:在材料上,由以前的单调到如今的多样化;在款式上,从以前的保守到如今的开放,从以前的束缚到如今的随心所欲;在服装理念上,从以前的盲目模仿到如今彰显自我个性,从以前的本土为主到如今的国际化。时代的烙印在大学生服饰上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大学生服饰时尚淡化了等级趣味,趋新善变是其最显著的追潮特征。
2.2 大学校园服饰文化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大学校园着装现象进行分析,发现大学校园里学生的着装存在以下问题:对着装重要性意识的缺失;对服饰文化理解的欠缺;低俗着装的存在;服饰搭配欠妥。
3 校园服饰文化建设的建议
服饰反映了特定社会人群的道德情操,大学生是服装时尚的推动者。大学生追求时尚服装的内在心理动机为:从众与模仿心理、求知欲望、自我显示与自我防御。学校应当引导大学生认清服饰时尚的变迁规律,消解时尚心理的消极影响,使得大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服饰追求。
此外,开展校园服饰文化建设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开展积极的着装指导,规范学生的着装;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的服饰消费;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加强服饰文化建设。
建设校园服饰文化,就必须提升大学生的服饰能力和服饰审美能力,了解服饰美的专业知识,弄清服饰搭配的特点。学生要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衣服,学校要多传授着装的专业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服饰的重要性。同时,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诸如服装大赛等提升大学生着装品味的活动。应当要重视大学生服饰文化建设,以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发展大学校园制度文化,使“自身规约”在大学生服饰文化建设中得以实现;学习大学生服饰文化基本内容,发展校园文化精神;让大学生在建设服饰文化中发挥主体作用,增强其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人翁意识。
建设校园服饰文化,只有通过审美教育,给学生以审美指导和引导,让学生了解服饰审美行为和审美规范,才能为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创造青春靓丽、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服饰文化。
诸多学者们都一致认同校园服饰文化的重大作用与意义,认为它不仅折射了校园的精神文化,也反映出校园的教育水平。校园服饰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学生对于时尚服装的追求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但不同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最后,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建设校园服饰文化的建议和对策。
前人对于校园服饰文化的研究,无疑给后来者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借鉴,是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美中不足的是,纵观这些研究,我们发现有两个方面的缺憾:
第一,缺乏定量研究,大部分都是从定性的角度去刻画。由于服饰文化隶属于社会科学,应用定量方法研究的确有诸多难点。但如果缺少了定量的研究方法,难免会缺乏研究上的严谨性与完备性。前人(例如王莉萍和王芳)也尝试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来研究校园服饰文化,但总体而言,定量方法寥寥无几。
第二,都是从公立高校出发,鲜有民办高校的影子。我国的高校体系中以公办院校为主,相关的研究以公办院校为主体不足为奇。但现今我国的民办高校也积极得到政府教育部门的认可与政策扶持。民办高校在管理模式、校园文化、培养方式等方面与公办院校还是有一些差异。因而直接将在公办院校中的服饰文化研究成果移植到民办高校是不适合的。本着实事求是精神,应当从民办高校实际去研究民办高校的校园服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