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会 活 动
2018-03-19侯祥麟
■ 侯祥麟
很早以前我国有“中国化学工程学会”,出版一份杂志叫《化学工程学报》,抗战期间停刊。50年代初,我、曹本熹、武迟等在清华工作的几个人酝酿恢复中国化学工程学会和《化学工程学报》。当时国内已有化学、化工方面的学会,恢复化学工程学会比较困难,我们就着手恢复《化学工程学报》,但得改名为《化工学报》。后来我们和侯德榜(著名化工专家、时任化工部副部长、学部委员)酝酿协商,于1956年成立了“中国化工学会筹备委员会”,1957年8月成中国化工学会挂牌成立。此后我就一直参与中国化工学会的工作,侯德榜当会长,我当秘书长。1959年国家科委让学会精简,于是中国化学学会、中国化工学会合并为中国化学化工学会,活动各搞各的,侯德傍当会长,我仍当秘书长。1962年再度分开,侯德傍是理事长,化工部副部长张珍、石油部副部长刘放为副理事长,我还是化工学会秘书长。后来,因工作比较忙,刘放叫我别干了,我遂辞掉了秘书长职务。“文革”中化工学会停止了活动,“文革”后恢复活动我又被选为副理事长,再后来换届,我是名誉理事。
随着石油工业的高速发展,石油科学技术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为了加强国内外石油科技交流和科普活动,以适应世界科技发展潮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闵豫和我多次酝酿成立中国石油学会,我和闵豫都是石油部副部长,这一倡议得到了各方面的响应和重视,我们于1978年6月27日正式向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提出申请,报请方毅副总理并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石油学会,办事机构及人员编制及时得到落实。中央领导余秋里、耿飚、王震同志亲自做了批示。1979年4月召开了中国石油学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我当选为理事长,闵豫为副理事长。学会下设石油地质、石油工程、石油炼制三个专业委员会,十六个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了地方石油学会。石油学会成立后,各专业委员会和地方石油学会每年都组织数次学术报告会,为大家提供一个自由讨论、广开言路、畅所欲言的场所,因为少受行政干预,有比较活跃的气氛,对于开展学术交流、提高技术水平有很大作用。另外,与国际石油界的交往也日渐频繁。特别是与美国石油工程学会和物探学会接触较多,定期联合召开学会会议。除此之外,还与加拿大、日本等石油学会有协议,经常搞炼油与石化的交流活动,参加人数也很多。另外,学会还有石油学报(及加工版)、石油知识等学术刊物定期出版发行。
1989年换届,我已经连任两届且年纪较大了,换了李天相担任理事长,后来是金钟超,1999年换届,由邱中建担任理事长,我一直是名誉理事长。石油学会成立已经21年了,发展很快,现今有会员7万人,有专业委员会15个,地方学会28个,在石油石化行业有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