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饲料的适口性研究
2018-03-19谷子林
■谷子林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北保定 071001)
生产中经常出现兔子拒食或采食量减少,或出现扒料的现象。这些适口性不佳现象的出现,对于饲料企业而言是产品质量的巨大败笔,而对于养兔生产者来说,不仅影响兔子的生产性能,还会造成饲料的浪费,直接降低养殖效益。饲料适口性是生产高品质饲料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饲料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家兔饲料适口性问题引起业内人士,尤其是饲料企业的高度重视。
有关宠物、猪、禽和反刍动物饲料适口性的研究很多,但是家兔相关的研究资料明显不足。那么家兔饲料适口性不良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样预防饲料适口性不良和调节饲料的适口性?就此进行讨论。
1 动物的采食调节及饲料适口性反馈途径
动物的采食是一种复杂的活动,这个过程主要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其简要过程如下:
动物的采食受到摄食中枢的调节,摄食中枢由饿中枢和饱中枢组成。动物消化道内食物排空—产生饥饿感—神经传导刺激下丘脑外侧饿中枢—传出神经传导指令—开始采食—胃肠道充满食物—产生饱感—通过传入神经传导至下丘脑腹内侧饱中枢—通过传出神经发出指令—停止采食。试验证明,破坏饱中枢可导致食欲亢进,刺激饱中枢则引起厌食症;而破坏饿中枢,引起动物厌食症,刺激饿中枢则引起食欲亢进症。采食量的调节还有化学调节、物理调节以及脂肪稳衡机制等,这些机制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一点,对采食量起着调控作用。但这些调控都由中枢神经统一控制,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是最基本的调节。
在动物摄食过程中,饲料适口性也有重要的关联作用。饲料适口性好,则动物的食欲强,当出现饿感时,能够采食大量的饲料。反之,饲料适口性差,则动物食欲缺乏,当出现饿感时,可能采食,但采食量较小。动物出现饱感时,便停止采食,但此时,不一定满足食欲的需求。食欲能否满足,通常取决于饲料的适口性。
适口性为饲料被动物采食时,其理化性状刺激动物的视觉、味觉和触觉而使其表现出好恶反应的现象。影响饲料适口性的因素很多,除了饲料本身的特点,如组成成分、成分来源、物理性质等以外,还与动物的自身因素(如动物的种类、品种、生理特点、行为特征等)以及环境有关。
饲料的理化特性通过影响动物的食欲来影响采食量。饲料适口性是以动物的采食速度和采食量来体现。
不同动物以及同一动物的不同生理阶段对于饲料的适口性是不同的。而适口性是饲料外观、质地以及释放出来的味道和气味对动物相关感受器的刺激反应,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的。
1.1 视觉
中国人评价菜肴的好坏通常用“色、香、味”来形容。色就是通过对视觉的刺激强度来评判。关于对颜色的敏感度畜和禽大不相同,禽类对于彩色的分辨力非常强,而畜多属于色盲。因此,对于家兔而言,饲料颜色对于适口性的影响微乎其微。
1.2 嗅觉
陆生动物的嗅觉过程是通过空气中的挥发性物质分子溶解在鼻腔嗅觉上皮的黏液中,刺激嗅觉细胞,形成神经信号,传导到嗅觉中枢产生嗅觉。嗅觉黏膜上皮的面积与上皮中嗅觉细胞的数量决定嗅觉的敏锐程度。动物种类间差异较大,猫、狗、兔的嗅觉最为敏锐。资料显示,嗅觉上皮总面积(cm2)狗150、猫13.9、兔7.27,而人则为2~4。
1.3 味觉
动物的味觉感受器位于舌、腭、咽及会厌上的味蕾中。下面列出了各种动物的味蕾数量。可见禽类的味蕾数与哺乳动物相比少得多,不同的哺乳动物的味蕾数差异亦很大,一般认为家畜的味觉敏锐度相当高。其中小小的兔味蕾的相对数量是很大的。
据资料介绍,蛇没有味蕾,禽类的味蕾数量较少,如:鸡24,鸽子37,日本鹌鹑62,鸭200,猫473和狗1 706也不多,人和野兔为9 000,家兔17 000,而绵羊和袋鼠10 000,猪和山羊15 000,犊牛25 000,牛35 000。数量最多的是养殖鲇鱼(100 000)。由此可见,家兔的味蕾是相当丰富的。
1.4 味道
根据人的感觉,味觉形式分为:甜、咸、苦、酸四种基本味道,此外,有人认为“鲜味”也应是一种基本味道。对于兔子而言,对于甜味情有独钟。而对于植物的特殊苦味似乎有甜同样的感觉。对于微酸的味道也乐意接受。但是对于过度的咸味和化学合成药物的苦味,往往拒绝。
我们平时习惯地认为麻和辣也属于味道。而资料显示,它们并非是。原因在于:味蕾遍布在整个舌头上,不同的味道由不同的味蕾分辨,如果特定的味蕾由特定的味道刺激而产生反应,则为“味道”,如果有一种刺激不是因为味蕾的反应而感知,这算不算是味道。由于麻和辣能够刺激整个舌头,不管有味蕾或者没味蕾都能感知到,在皮肤和眼睛上都能感觉到。
麻和辣是化学成分(不饱和脂肪酸酰胺、辣椒碱)刺激了神经末梢产生了疼痛的感觉。因此说“麻”和“辣”是触觉痛感而不是产生的味觉。在动物生产中,辣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诱发食欲,增添养分的理想调味品。但是,对于麻而言,似乎不如辣味有优势。
1.5 质地
饲料进入口腔其质地对口腔黏膜刺激性,即口感。粗劣坚硬和柔软滑润的感受是不同的。因此,不同饲料形态(粉状、颗粒状、流体或半流体状)和质地(坚硬、柔软、韧、脆、干、湿等)对适口性有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1.6 动物自身
适口性反应是饲料对摄食动物的吸引力或兴趣度,因此,不仅仅取决于饲料本身,与动物也有一定的关系。同一种饲料饲喂同一种动物,表现出来的兴趣度不同。影响因素包括品种、品系、生理阶段、年龄、健康状况和个体差异。
2 影响家兔饲料适口性的主要因素
根据以上影响因素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影响家兔适口性的主要原因。家兔属于色盲性动物,对于饲料的形态和颜色的辨别力不强,因此,这一因素可以忽略不计。而家兔是嗅觉和味觉非常发达的动物,同时,口腔具有丰富的机械性和化学性感受器,也就是说,气味、滋味和口感,是影响家兔饲料适口性的最主要原因。生产中,饲料的适口性影响因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2.1 饲料气味不良
家兔嗅觉发达,对于不同气味的饲料有敏锐的识别能力,并出现不同的采食反应。家兔在采食时,首先通过鼻子对饲料进行“闻味”,当饲料中有一种或几种气味不佳的原料时,很容易被兔子觉察,并引起“不满”,或拒食,或扒料,或采食量减少。例如:具有腥味的饲料(如:动物性饲料、海带等带有海腥味的饲料)、辛辣味的饲料(如:脂肪氧化的饲料、具有天然辛辣味的植物性饲料)、霉变的饲料、氨臭味(如:腐败后氨基酸分解的饲料)、气味不良的饲料(糟渣类、中药及其残渣类等)或其他不良气味等。
2.2 饲料的“滋味”不佳
家兔的味觉发达,饲料进入口腔,其某些能以刺激味觉反应的分子被分布在口腔,尤其是舌头上的味觉感受器所感受,引起口感不适而出现拒食或厌食。这些不良滋味包括过度的酸、碱、苦、咸、辣、涩,以及不适的甜味等。比如:磺胺类及其他化学药物、某些抗生素、含盐量过高以及含低分子有机酸过多的工业副产品、发酵过度或添加过多的发酵产物、含有鞣酸较多的饲料等。
2.3 牧草含量不足
家兔是草食动物,自古以来兔子以草和树叶为其主要营养来源,对于草情有独钟。但是,进入现代规模化养兔阶段,在我国现实条件下,工厂化养殖,商品颗粒饲料,常规的牧草难以满足养兔的需要。因此,市场上销售的颗粒饲料,真正的草粉含量甚少,或者根本没有牧草。纤维成分主要以作物秸秆和农产品加工下脚料提供。根据笔者的调查,在上世纪80年代,家兔饲料配方中的牧草和树叶占到粗饲料的90%以上。到了上世纪90年代,降低到70%左右。本世纪初,养殖数量猛增,牧草和树叶比例急剧下降,平均20%左右。而近年来,其所占比例更低,除了一些高档饲料使用少量的苜蓿以外,其他几乎不用牧草和树叶。因此,生产中出现饲料适口性不佳的现象越来越多。分析认为,与牧草不无关系。
2.4 饲料霉变
饲料霉变不仅产生不良气味,刺激家兔的嗅觉感受器,使家兔产生厌恶感,其霉变分解物及其毒素,还可以通过家兔的味觉感受器,导致不良后果。生产中,由于饲料的霉变所致的适口性不好的事件较其他类型更多一些。
2.5 药物添加
任何药物,无论是中(草)药、化学药物,还是抗生素或复合药物,都有一定的气味或滋味,多数药物对于兔子来说,都是不受欢迎的。研究表明,36%临床常用药会使动物的嗅觉灵敏度下降[5]。如果药物的突然添加,或添加量较大,会影响适口性,严重者会导致扒料或拒食。
2.6 质地不良
就饲料的质地而言,家兔最喜欢天然幼嫩的青绿和多汁饲料,其次喜欢清脆可口的颗粒饲料及膨化饲料,也可以接受松软的湿拌料。但不喜欢粗硬饲料(牙齿得不到摩擦而啃咬坚硬物体是另外一回事),更不喜欢粗劣带刺的饲料。在饲料制作和原料选择上,应该给予充分的考虑。
2.7 粉末过多
家兔对饲料的形态具有选择性。就常规配合饲料形态而言,家兔喜欢颗粒饲料优于湿拌料,不喜欢干粉料。其主要原因,家兔在采食的同时进行呼吸。如果是干粉状饲料,很容易在兔子吸气时进入呼吸道,刺激上呼吸道黏膜,诱发异物性鼻炎或气管炎。当然,生产中不会饲喂干粉饲料。但是,颗粒饲料制作松散,或经过长途运输或反复倒运,会产生较多的粉末。如果这些粉末没有及时被筛出,往往在饲料槽中累积,将严重影响饲料的适口性。
2.8 搅拌不匀
搅拌不匀是饲料生产的大忌,无论是饲料原料的搅拌,还是添加微量成分(如药物性添加剂、营养性添加剂、调味剂、防霉剂或脱霉剂等),搅拌不匀不仅会影响饲喂效果,也会影响适口性。
2.9 突然换料
家兔采食具有惯食性,即经常采食的饲料一旦固定,习惯于其气味和味道,若突然改变饲料,会造成适口性的降低,甚至拒食。这种现象的好处在于要求饲料稳定供应,不仅有助于保持采食量和生产性能的稳定性,更有利于防止饲料的突然改变导致腹泻等疾病的发生。
2.10 生理状态
生理状态对饲料的兴趣感发生变化。尤其明显的是妊娠反应。生产中经常遇到有些兔子出现拒食或扒料,如果这些兔子都是妊娠母兔,那不是饲料的问题,而属于母兔的妊娠反应。多数母兔没有或出现很轻微的妊娠反应,但是,有约10%~20%的母兔在妊娠的中期出现较严重的妊娠反应,发作时精神不安,情绪不定,采食量减少,有时扒料,甚至拒食。但这种现象几天即过,不会延续整个妊娠期。此外,任何疾病都会引起家兔对饲料的适口性降低,采食量减少,尤其是消化道疾病影响强度更大。
2.11 品种、月龄和个体
饲料适口性差异存在于家兔不同品种和品系间,也存在于月龄和个体之间。笔者研究发现,一些地方品种对一些饲料的适口性有选择性或挑剔性,尤其是小型品种,獭兔对饲料的挑剔性强于肉兔。现代品种(如伊拉肉兔)对饲料的适应性优于地方品种。而不同月龄的兔子似乎对饲料的敏感性也不一样,小兔对饲料的适应性或可塑性更强,而成年兔子,尤其是母兔对饲料的选择性更加苛刻。个体之间的差异很容易被发现,个别兔子对饲料总是挑剔的。
2.12 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家兔对饲料的适口性和采食量,比如:温度、应激和群居环境等。温度是影响适口性和采食量最为显著的环境因素。热应激条件下,家兔采食量急剧下降,而低温会导致采食量的大幅增加。其调节机制极其复杂,但高温条件下通过降低采食量来降低体增热和基础代谢量,而低温条件下动物的散热量大,维持基础代谢需要的能量高,则通过增加采食量来补偿;任何应激环境都会影响兔子的采食行为,其适口性和采食量与应激强度和应激持续时间相关。单笼饲养和群养条件下,饲料对兔子的适口性以及兔子的采食量有所不同。一般而言,群养条件下,家兔之间有相互竞争现象,采食量和采食速度提高,似乎提高了饲料的适口性。
2.13 扒食癖
无论什么原因造成家兔拒食或扒食,这种情况如果多次出现,会使部分兔子对饲料产生固定印象,并形成扒食恶癖。只要添加饲料,这些兔子不分青红皂白,上来就扒,连扒带吃,造成饲料的浪费。
3 适口性不佳的原因排查
遇到饲料适口性不好,要进行认真调查分析,作出初步判断,然后一一排除。一般来说,注意几个要点: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适口性不好,把握时间节点,清晰饲料的批次;然后分析这一批饲料与以往饲料的差异是什么,找出具体原因;进而分析环境或其他管理措施是否有所改变,以便综合分析判断。生产中优先考虑以下问题:
3.1 饲料是否霉变
对所用饲料原料一一进行表观鉴别,对可疑饲料原料进行主要霉菌毒素的检测。凡是霉菌毒素超标的原料,全部禁止使用。
3.2 饲料是否被氧化
对饲料原料进行一一排查,尤其是脂肪含量较高的饲料。例如:油糠、饼类饲料(特别是小油坊压榨的产品)、瓜或果籽及其粕(如:葡萄籽、沙棘籽、苹果籽、花椒籽,以及各种瓜籽等)。在生产中容易被忽视的是花生壳和葵花籽壳。一般认为这些饲料主要提供粗纤维,含有的营养很低。事实上,这些壳中,含有不少的未成熟的籽,被称作瘪籽混入壳中。由于含有较多的脂肪,在储存过程中被氧化,尤其是粉碎之后,充分与氧气接触,很快氧化,而发出一种难闻的“哈喇味”,不仅造成适口性不好,还会造成免疫力降低,繁殖力下降,疾病增多等。一旦发现这种原料,立即停止使用。
3.3 是否有特殊原料
凡是没有使用过的饲料原料,或对其不甚了解,初次使用,一定要慎重。最好开展小规模试验,设计不同的浓度梯度,找到合适的添加比例,然后应用于生产。如果发现添加某种特殊饲料原料之后而发生的适口性不佳,首先应该考虑是否因为这种原料的原因。尤其注意该原料是否影响了饲料的酸碱平衡,或具有特殊气味、口味等。
3.4 是否有药物或添加剂的使用
多数药物的适口性不良,尤其是化学药物和抗生素类,或各种添加剂,在没有得到试验认可的前提下添加在饲料中,很有可能影响适口性。如果初次添加这种药物或添加剂而出现适口性降低,应该立即采取排除法进行鉴别。在这些方面容易出现问题:一是药物本身的适口性不良;二是药物的添加量较大;三是药物或其他饲料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为了便于查找原因,对每一批次生产的饲料所使用的药物或添加剂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种类、添加量、生产厂家、批号和批次等。
3.5 饲料粉末是否过多
由于颗粒机环模老化,或压缩比过小,或饲料原料配合选择不合理,粘合度差,很容易造成颗粒饲料松散,粉末过多,影响饲料的适口性。这种原因造成的适口性不佳,只要观察一下饲料槽中是否有粉末,非常容易被发现。
3.6 饲料搅拌是否均匀
影响混合和饲料均匀度的因素较多,大致可分为两类,即原料和机械方面。由于机械原因、生产工艺或操作失误,会导致饲料搅拌不均匀而影响适口性。可以通过饲料的颜色、比重、营养指标的取样或指示剂的添加来测定,很容易鉴别判断。在生产中特别注意微量组分的搅拌,如:药物、维生素、氨基酸、调味剂、酶制剂、防霉剂或脱霉剂等。这些组分添加量小,比重与大料多不一致,如果直接添加在大料里,很难搅拌均匀。因此,将这些微量组分进行提前预混后,再按照程序与大料混合,最终使变异系数小于10%(CV<10%)。
3.7 饲料配方及营养指标是否欠妥
饲料搭配不合理,会使饲料营养与家兔营养需要偏离,当这种偏离较大时,会逐渐影响饲料的采食量,造成营养代谢病。研究表明,日粮脂肪对饲料适口性亦有影响。家兔对饲料中的脂肪含量尽管要求不十分苛刻,3%的脂肪含量就可以满足其营养需要,但研究表明,添加脂肪可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资料表明,饲料中脂肪含量在10%以下时,随着脂肪含量增加采食量增加;另外,一些矿物质与维生素的缺乏亦影响适口性,降低采食量。微量元素钴、铜、锌、锰以及维生素A1、D3、硫胺素和维生素B12的缺乏对家畜食欲影响很大;必需氨基酸的不平衡显著降低各种动物的采食量。当单个氨基酸以理想蛋白的比例供给时动物采食量达到最大,而在理想蛋白比例平衡点的前后采食量都下降。
4 饲料适口性的调控对策
一款适口性良好而生产性能和效率较高的饲料,无疑是饲料配方师追求的目标。当遇到饲料的适口性不佳时,要尽快找出具体原因,并及时调整。在一般情况下,提高饲料适口性,可采取如下调控技术。
4.1 调味剂或诱食剂的应用
调味剂通常也称为香味剂、诱食剂、风味剂。在饲料中添加调味剂可增进动物食欲,掩盖某些饲料组分的不良气味,从而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增加动物采食量,提高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利用,提高动物生产性能,节约饲料,降低畜禽生产成本。根据家兔嗅觉和味觉发达的习性,可通过调味剂或诱食剂的添加来实现,一般而言,家兔生产中多添加甜味剂,效果明显,如果配合一定的香味剂,效果会更好。但是,并非添加量越大越好。具体添加剂量,要针对不同商品调味剂的特点和有效含量决定。
4.2 科学设计饲料配方
科学设计饲料配方,既要达到成本低、效益高,还要适口性好。这就要按照家兔的营养需要和饲料原料的营养特点,合理配伍,实现营养平衡。在原料的选择上,要控制含有抗营养因子较多的饲料的用量;在营养平衡方面,注意电解质和维生素平衡,能量和蛋白质的平衡,必需氨基酸之间的平衡。尤其是含硫胺基酸与赖氨酸的比例不当,会影响家兔的食欲和采食量;生产和试验表明,适当增加脂肪含量,会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在成本可以控制的情况下,尽量使脂肪含量达到3%~5%。
4.3 重视草和树叶的使用
草和树叶是家兔天然的食粮,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一定的牧草和树叶,对于提高饲料适口性大有裨益。生产中使用的植物全株或叶片提取有效成分(如:药用成分、色素等)的残渣(如:青蒿渣、甜叶菊渣、艾蒿渣等),由于在提取过程中使用了一定的化学药物,改变了其天然的某些风味,很有可能残存某些化学成分,极大影响家兔对其采食的欲望。因此,这类饲料与天然的牧草和树叶不可等同。
4.4 慎重考虑药物性添加剂
为了预防疾病,添加必要的药物性添加剂。但是,在选择药物时,要重视药物对适口性的影响。首次使用的药物,要先做前期试验,在不影响适口性以及效果良好的前提下在生产中应用。绝大多数化学药物和抗生素的味道,家兔是不喜欢的,甚至是拒绝的。因此,在必须添加的情况下,不仅要注意药物的种类和用量,还要重视药物性添加剂事前预混及添加顺序和方法,保证搅拌的均匀性和有效性。
4.5 重视无机盐对适口性的影响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适口性有一定影响。在饲料中要重视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一些人为了追求高的生产性能或预防疾病,添加高浓度的微量元素(如:高铁、高铜、高锌等),严重影响电解质平衡,是不值得提倡的。
4.6 生物发酵提高饲料适口性
众多研究表明,通过生物发酵,可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通过发酵,产生小分子有机酸(如乳酸),起到酸化剂的作用,一些氨基酸或具有芳香气味的分子被游离出来,同时,通过发酵,使一些抗营养因子受到破坏,软化了粗劣的纤维成分等,具有刺激食欲的作用。
4.7 更换饲料逐渐过渡
家兔具有惯食性,对突然更换的饲料往往不能很快接受,表现为扒食、采食量减少,或拒食等适口性不好的一系列表现。但是经过几天之后会慢慢适应。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更换饲料时,最好在兔子饥饿半天后饲喂,并与原先饲料按照三分之一的比例分为三阶段过渡,过渡期一般7~10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