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山县柞蚕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8-03-19王录峰卫春晓郑丽萍王延松刘开源娄国辉

蚕桑茶叶通讯 2018年4期
关键词:鲁山县柞蚕蚕种

王录峰 卫春晓 郑丽萍 王延松 刘开源 娄国辉

(河南省鲁山县蚕业局467300)

近年来,鲁山县始终把发展柞蚕产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加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鲁山县丝绸家纺产业发展的意见,紧紧围绕优势抓特色,围绕特色调整结构,精心培育特色柞蚕产业,大力发展柞蚕生产,初步形成了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生产发展格局,柞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柞蚕生产科技含量得到日益提高,有效地提升了柞蚕茧丝及其制品在市场中竞争力[1]。为全面了解鲁山县柞蚕业发展现状,笔者对鲁山县养蚕区域进行了详细调研,认真分析了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1 柞蚕业发展现状

2017年,全县共放养柞蚕卵3125kg,总产柞鲜茧1700t,实现蚕业总产值6800万元,人均蚕业增收1700元。目前,全县26个乡(镇)555个行政村中有14个乡(镇)228个行政村1.25万户近4万人从事柞蚕业生产,初步形成“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地 +农户”柞蚕产业化发展模式,培植了10个柞蚕生产典型示范村,开发、形成了年养柞蚕卵量超50kg、产值二十多万元的柞蚕基地村52个,科技示范户三千余户,优质高效柞蚕产业化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柞蚕生产已走上“区域化种植,规模化发展,社会化服务,一体化经营”的正常轨道。

2 产业发展基础

2.1 从业主体

现有县级涉蚕龙头企业5家,丝绵、丝绸加工店铺108家,其中销售收入达到500万~1000万元的有三十多家,丝绵及床上用品销售队伍超过10万人,有专业合作社70个,“鲁山丝绸”地理商标通过国家有关部门认证,鲁山一化性柞蚕茧丝绸生态原产地保护得到国家相关部门审批,无公害蚕、茧、丝、绸产品市场份额逐年扩大,产品供不应求,原料茧价格持续攀升。

2.2 市场流通

每逢春茧上市的6~7月份,东北、山东等外省客户云集鲁山,竞相抢购,蚕农们足不出户,却能卖上好价钱。另外,县内涉蚕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利用农户入股分红或让利蚕农利益的方式吸引农户前来出售蚕茧,极大地拉动了柞蚕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拓宽了鲁山县鲜柞茧的外销渠道。全县培育蚕产品经纪人五百余人,组织蚕茧及其产品的外销,柞蚕产品市场流通加快,销售遍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区)。

2.3 社会化服务体系

鲁山县拥有柞蚕生产、科研、加工、服务较为完善组织体系。鲁山县蚕业局下设7个直属事业科技服务站,6个国营柞蚕原种场,现有蚕业技术人员200人,其中,高级农艺师2人,农艺师14人,初级及管理人员62人,职员10人,专业技术人员112人。具有较强的技术推广和应用能力,先后承担过中央、省、市多项重大蚕业科技推广项目,能够担负柞蚕产业的生产规划建设任务。蚕业局建立的蚕业信息网站,促进了全县蚕业技术交流与蚕产品信息需求发布。

3 存在的问题

3.1 惠蚕政策严重缺失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优惠政策,如农业有良种补贴及农机具补贴等,可柞蚕生产作为农业范畴中一部分,不论是种子生产还是蚕农养蚕,均没有享受到国家的补贴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柞蚕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3.2 种场基础设施薄弱,制种生产难以维持

全县6个国有柞蚕原种场担负着全县柞蚕良种繁育、生产及推广工作,是一个微利经营的财政差额补贴事业单位。近几年来,由于种茧价格、用人工价、燃料等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升,致使制种成本较高,造成近几年来制种场家亏本经营,加上原有欠账,6个国营蚕种场举步艰辛,负债累累,蚕场制种生产难以维持。另外,财政差补太低,人头年平均补助经费仅五千多元,蚕场职工待遇低,工资无保障,生活没着落,思想状态不稳定。

3.3 产业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弱

全县虽有几家丝绵、缫丝、织绸及保健酒等生产企业,但生产规模较小,都是小型蚕产品加工企业,产品质量不高,且大多是初级产品,蚕、茧、绵、丝(绸)深加工链条短,精加工高端产品几乎没有,产品附加值低,深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

3.4 生产规模化程度低

目前,全县蚕业生产仍采用一家一户为主的分散经营,部分蚕坡资源闲置浪费,柞坡流转程度不高,留桩放柺养成树型面积小,柞坡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生产规模化效益低[2],柞蚕生产整体经济效益不高,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差。

3.5 省力化养蚕技术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全县柞蚕生产大多还沿袭20世纪70~80年代的养殖技术,由于科技投入不足,省力化剪伐技术、小蚕保护育、大蚕消毒防病等新技术成果在生产中不能得到有效推广应用,科技转化程度较慢,蚕业生产发展后劲不足。

4 发展对策

4.1 出台优惠政策、保护传统产业

建议县委、县政府出台优惠蚕业政策,把柞蚕业作为传统产业,从政策上、资金上予以保护和扶持;依照农民种粮进行直补的方法,对柞蚕良种、养蚕农户进行适当补贴,从而调动蚕农养蚕积极性,推动柞蚕产业稳步发展[3]。

4.2 加强蚕种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

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大对蚕种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把蚕种场房屋修建、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纳入财政扶持范围,蚕种生产补贴按每kg平均补贴400元,5000kg制种量每年共需蚕种补贴200万元;差额补贴标准按全县事业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1500元的60%即每人每月9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每年需新增补贴六十多万元,切实扭转目前蚕种场制种亏损的局面,改善广大干部职工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激发干事创业积极性,保持制种生产良性发展。

4.3 加强柞蚕生产基地及示范园区建设

通过点橡植(补)柞、留桩放拐和修剪等方式养成密植高效柞坡,提高单位面积放养量,增加养蚕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利用租赁、转包、技术入股等方式加快柞坡流转,让蚕坡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在下汤镇、赵村乡蚕业优势集中区大力培育建设2~4个生态科技示范园区,通过水、电、路配套设施的完善,增强蚕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4 加大科技投入,促进蚕业的快速发展

加大蚕业科技开发与攻关力度,成立全县柞蚕业科研攻关课题组,拿出15万~20万元的专项科研经费,抽调4~6名专业拔尖人才,对柞蚕业生产、秋柞蚕试养、良种选育、品种资源保护及蚕产品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科研与开发工作,以提高柞蚕业科技含量,促进全县蚕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5 培育涉蚕龙头企业,带动行业纵深发展

培育涉蚕龙头企业2个,自主研发中高档次丝绵被知名品牌3个,打造“鲁山丝绸”地理商标1个,申请鲁山一化性柞蚕茧丝绸生态原产地保护1个,引进现代化鲁山绸生产工艺流水线1条,建设一个大型丝绸家纺产业园1个,建设1个融生产加工、科研开发、质检包装、物流配送、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旅游购物为一体综合性丝绸家纺批零市场,进一步发展壮大鲁山县柞蚕产业的生产规模,辐射带动龙头企业朝纵深方向发展,不断地推进全县柞蚕产业化发展步伐。

猜你喜欢

鲁山县柞蚕蚕种
吉林省柞蚕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思考
柞蚕茧系统分形研究
河南鲁山县杨叶沟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柞蚕新品种“川柞3号”选育报告
鲁山县
巴中市柞蚕3项地方标准正式实施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在水源保护区以疏浚之名行采砂之实
鲁山县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